倒查13年“旧账”!招投标领域这场“大扫除”动真格,必须点赞!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

最近,我国招投标领域掀起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监管风暴。江西、贵州、湖南、内蒙古等十余个省份纷纷行动,启动了跨度长达13年的项目倒查行动。此次倒查全面覆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以及国有企业采购这四大核心领域,举报线索受理时间更是延长至2026年底。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地纷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湖南设立最高10万元的奖励鼓励群众举报;贵州重点整治“陪标专业户”和“标王”现象;江西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避免问题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各地的积极行动,标志着一场全国性的招投标领域“大扫除”正式拉开帷幕。

.

或许有人会问,“倒查13年”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而是一种形象的表述。简单来说,就是对2012年11月以来的招投标项目进行全面回溯审查,将过去13年的“旧账”翻出来,放在阳光下仔细核查。审查的重点涵盖多个方面。首先,要检查项目流程是否合规,例如是否存在将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以逃避监管的情况,公告发布、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更为关键的是,要严查各种“暗箱操作”行为,像企业之间抱团围标、使用同一台电脑制作投标文件导致机器码一致的串通投标行为,以及招标人“量身定制”招标参数偏袒特定企业的现象,都在严格审查的范围之内。此外,评标过程的公正性也是审查的重要内容,要检查是否存在专家收受贿赂、领导干部干预投标等问题,甚至中标后的履约情况也不能放过,转包、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等问题都将被一一排查。

.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这次倒查的时间跨度是13年,而不是12年、14年或者更久呢?这背后有着实实在在的考量。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家进入反腐高压期,而招投标领域由于资金密集、权力集中,一直是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将倒查起点定在这个时间点,能够精准打击“十八大后仍不收手”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2012年之后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迅速普及,招标文件、投标记录等都能实现数据留痕,通过大数据分析就可以挖掘出当年的异常行为,为审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更为巧合的是,这个时间跨度正好覆盖了“四万亿”投资后的项目高峰期,能够彻底清除当时可能埋下的隐患,并且在法律追诉期限范围内,确保违法者能够依法受到追究。至于为什么现在启动这项行动,答案也很明确,这是响应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部署,将工程建设和招投标作为重点整治领域。经过多年的积累,无论是线索收集还是监管能力都更加成熟,现在正是彻底整治行业顽疾的最佳时机。

.

面对这场大规模的倒查行动,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拍手称赞,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担心倒查会影响经济建设,还有人认为翻旧账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然而,这些担忧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从经济角度来看,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靠“关系”生存的企业被淘汰,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为合规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使得许多有实力的企业无法获得项目,现在将这些违法违规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新中标企业的占比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回归到“凭实力说话”的轨道上,反而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内蒙古之前开展的煤炭腐败倒查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倒查之后煤矿生产更加规范,还为增产保供做出了贡献。而关于是否会损害政府形象的问题,恰恰相反,主动将问题摆到台面上解决,更能体现政府的担当。国家审计署早就指出42个部门存在83处招标采购违规问题,与其让这些问题隐藏起来逐渐恶化,不如彻底查清并追究责任,这正是政府刀刃向内、维护公平正义的体现,只会让群众对政府更加信任。

.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别离》中写道:“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诗中所描绘的为了消除隐患不惜牺牲局部利益的果决精神,正是当下招投标领域倒查行动的生动写照。清理沉淀了13年的行业积弊,绝非敲敲警钟就能完成的简单任务,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将隐藏在旧项目中的“猫腻”、埋藏在时间长河里的“暗线”全部挖掘出来。需要明确的是,翻13年的“旧账”并不是为了纠缠过去,而是要斩断利益输送的“病根”,为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这13年的倒查行动,查的是每一份违规合同中的猫腻,守护的是老百姓纳税钱转化而来的公共资金,维护的是所有企业都能凭借实力参与竞争的市场公平。当“靠人脉拿标”的歪门邪道被彻底堵死,当“用饭局铺路”的潜规则被彻底打破,当阳光真正照耀到招标公告、评标现场、履约监管的每一个环节,健康的市场生态将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将越来越足。老百姓看到家门口的工程建设更加规范,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也会增添一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这场跨越13年的监管风暴,不仅彰显了“反腐无禁区、查处零容忍”的坚定决心,更是在切实维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每一份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倒查行动的不断深入,招投标领域必将告别“潜规则”的阴霾,以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敢于动真格、能够碰硬的治理行动,值得每一个期待公平正义的人衷心喝彩!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