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眯眼车灯们,快把新能源车主丑哭了

如今在马路上,即便你对汽车毫无了解,也能轻易分辨出一辆新能源车。
不是因为绿牌,而是因为它看你的眼神。
曾经,我们通过“双肾格栅”认出宝马,通过“盾形中网”记住奥迪;如今,识别一款新能源车的关键符号,变成了前脸那一双狭长而犀利的“眯眯眼”。
三代蔚来ES8、小鹏G7和理想i8的前大灯长什么样?——在车灯上难分伯仲。

如果把小鹏最新的二代P7放进来,“眯眯眼”显然更极致。

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造型设计百花齐放的新能源世界,车企们竟在车灯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越来越细,越来越长,越来越像眯着眼睛审视未来。
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曾经以“炯炯有神”为美的大灯,在电动车时代集体“睁不开眼”了?
这背后,是审美的必然,还是技术的使然?
01
新能源,在车灯上统一审美
曾几何时,燃油车的正面是一场关于“眼睛”大小的竞赛。
奥迪凭借“灯厂”美誉,将大灯尺寸越做越大,内部结构愈发复杂,如同精密的机械腕表;宝马的“天使眼”,奔驰的“火焰灯”,无一不是以醒目、有神为核心设计语言。

那时的前脸,仿佛一张充满表情的人脸,大灯就是传情达意的窗口。
先说被调侃为“灯厂”的奥迪,真正让奥迪获得“灯厂”称号的,还是LED车灯技术的使用,2004年,奥迪在A8上面装备了LED日行灯,成为了第一家用这个技术的公司。
第二个原因就是:奥迪的前车灯+车尾灯很亮。跟在奥迪后面开车,大老远就能看到奥迪的车灯,特别特别亮,网上有个段子,过年回家夜里开着心爱的奥迪回村时,全村人都以为天亮了,连公鸡都开始打鸣了!

而“天使眼”大灯是宝马最为经典的设计之一,最早出现在2001年中期改款的第四代5系(E39)上。
之所以叫天使眼,是因为车灯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环,散发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天使头上的光环,从此奠定了宝马最具辨识度的外观特征之一。

来到2003年,宝马推出了下一代5系--E60。
天使眼从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环,进化为外大内小,同时在上方增加了一条扬起的灯眉。以如今的眼光看来,E60称得上“史上最美5系”之名。
这一代大灯,也被车迷们称之为“鹰眼大灯”。这样的设计也被下放到了之后的E90和E70上。

然而,电动化的浪潮卷走了格栅,也为车头设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不再需要巨大的进气格栅为发动机散热,电动车的“脸盘”变得完整而光滑,如同一张纯净的画布。
设计师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他们的第一笔,往往就落在了灯上。
最为激进的设计之一,当属特斯拉Cyber truck。其前端顶部采用连续的水平LED灯带作为唯一可见的灯光特征。

三代蔚来ES8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真正的照明主灯(远近光灯)被巧妙地隐藏在下包围的暗处,而上方那两条极富辨识度的Double-Dash日行灯,则承担起了塑造车辆“眼神”和品牌形象的核心任务。
小鹏G7、理想L系列乃至问界M系列,都遵循着类似的逻辑。

这种“上面表情,下面功能”的布局,让“眯眯眼”,也就是上方的日行灯带——成为了新车设计的视觉焦点。
它之所以变“眯”,是因为在分体式设计下,它无需承担繁重的照明任务,可以为了极致的造型美感而牺牲物理尺寸。
它之所以变“长”,是因为横贯车头的灯带能极大地拉伸视觉宽度,让车辆呈现出更低趴、更稳健的姿态,这是现代汽车设计追求“高级感”的普遍手法。

因此,表面的“统一审美”之下,实则是电动车全新平台赋予的结构解放和功能重构。在设计的同质化之下,也是新时代设计语法下的共同选择。
能充分体现出新能源车的科技感,“眯眯眼”车灯火爆也是情理之中。
02
从大眼到眯眯眼,车企为何不听劝?
但科技感和丑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尽管“眯眯眼”设计已成为潮流,但来自用户端的不满和争议从未停止。“不够大气”、“缺乏安全感”、“像没睡醒”等批评声不绝于耳。那么,车企们为何对此“充耳不闻”,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答案在于,这并非一次单纯的审美叛变,而是一场由技术、成本和品牌战略共同驱动的必然演变。

首先,是风阻系数与智能硬件的“地盘之争”。
对于电动车而言,风阻系数(Cd值)直接关乎续航里程,是工程上的核心生命线。一个平滑、完整、没有任何突兀棱角的前脸,是降低风阻的关键。
传统的“大眼睛”大灯是巨大的迎风面,会严重扰乱气流。而纤细的“眯眯眼”灯带几乎可以完美地融入车头曲线,为降低哪怕是0.01的Cd值做出贡献。
此外,电动车的前脸需要为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硬件让位,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这些昂贵的传感器需要最优先、最无遮挡的布局位置。
将照明功能下放,就能为顶部的激光雷达等设备腾出宝贵的“风水宝地”,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其次,成本考量。
传统大灯要实现高亮度照明,需要巨大的灯杯和透镜结构。而如今,LED技术的成熟,尤其是Micro LED和矩阵式大灯的普及,使得极小的发光单元就能实现远超从前的照明亮度和精准控制。
这意味着,物理尺寸的缩小不再以牺牲性能为代价。同时,当整个行业都趋向于使用相似的细长灯带和分体式方案时,上游供应商会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反而摊薄了单个零件的开发与制造成本。
在燃油车时代,格栅是品牌的脸面。在电动车时代,前脸的光带成为了新的品牌符号。蔚来的Double-Dash,理想的星环灯,特斯拉的极简线条,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眯眯眼”不再仅仅是灯,而是车与人交流的“眉毛”和“表情”,是品牌在数字化道路上奔跑的“光标”。
说白了,车企投入重金,就是要让用户在百米开外,就能通过这一道光认出自己。
这种强大的品牌资产积累效应,远非迎合部分用户对“大眼”的怀旧之情所能及。
03
小小车灯,还能疯狂整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增长37.3%、36.7%,渗透率突破45.5%。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单车照明系统价值提升30%-50%——以比亚迪汉为例,其矩阵式LED前灯加贯穿式尾灯组合,成本较传统卤素灯系统高出近2倍,而智能座舱内的Mini LED背光显示屏进一步推高附加值。

2024年中国LED车灯市场规模已达457亿元,据行业调研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车用LED及车灯市场产值将分别突破34亿美元和357亿美元。
在新能源汽车身上,你能看到无数关于“灯”的整活。
比如智己汽车L6上,创新使用智能交互技术,支持车主根据自身喜好设定信息并通过车灯来展示,将车辆变身为“移动的弹幕机”。

极氪007还结合了科技手段打造智能交互美学,全球最大的90英寸超广显示区域的ZEEKR STARGATE一体式智慧灯幕是首创,支持自定义灯语设置。
之所以会上这个巨大的灯带,极氪的思考是,现在的车长的都太千篇一律了,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巨幕灯带来实现千人千面的显示效果。

新的时代,电车正在告别油车的标准,建立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从大眼睛到眯眯眼,不仅仅是造型的变化,更是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缩影。
这双眯起的眼睛,实际上正以更敏锐的目光审视着未来。它背后是技术的进步、是需求的变迁、是审美的演进,更是一个新时代的自信表达。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或许就能明白:这不是设计的退化,而是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空间这一新身份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算力取代马力、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车灯的演变才刚刚开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审美是进化还是退步了呢?
作者 |石莞佳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石峰轩



金错刀车评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