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补课这事,确实批评声很多
【本文来自《通知“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正确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惑幻
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是很残酷的。
说实话,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实在不知道该有怎样的评价。
减负?在学校,很多是半强迫的第二时段,不上课,不写作业,所谓素质教育,可是绝大部分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家长用钱在校外进行的。
不排名?中考不排名?高考不排名?
最恶心的是教材,作为八零后,当年教材会标注重点,数学等会有明确的定义、公式,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老师不怎么样,大部分孩子自学都行。现在呢?我看到女儿的教材都懵了,全本彩色图案,好看是好看,但重点在哪?让孩子自己总结?结果还不是老师要求统一购买教辅材料,那上边有定义、公式,原本一本书搞定的事~~~
关键是学校减负有什么用,中考、高考甚至于就业减负吗?整个社会就不是减负的社会。学校不教了,大量家长只能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带孩子去外面学习。小学阶段学完初中课程的有很多,为什么,因为好的初中入学第一件事就是考试,而且不是考小学内容,这不是开玩笑吗?这几年中考、高考试题卷成什么样,相关部门心里没数吗?是学校减负就行吗?
以辽宁地区而言,本溪高中算是非常好的高中,基本也是军事化管理,现在很多省内高中都学习这种类型,曾经一周只放周日半天,但家长们高兴,因为老师直接说了不需要额外补课费了,学校全管,跟着进度走就行。所以很多高中生的花费反而比初中少。而这几年所谓减负,高中和初三要求按时放假,或严格实行双休制,其实很多家长是怨声载道的,不仅是认为学习被耽误了,而且这根本不是放假,这是逼着家长钱包放血,假期有几个家长敢不给孩子找补习班的,或者学校老师直接开“班补”,拉着一整个班级租房子统一上课或自习。这个费用可比在学校不放假多了不止几倍,甚至几十倍。传闻现在都出现了补课贷款~~~~而且越是在外面补课,反而加剧了学生间、家长间的内卷,有多少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因为钱不到位就落于人后呢?说白了,房地产泡沫破碎的现今,学区房依然坚挺的原因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社会没减负,就业、高考、中考没减负,单纯要求学校学生减负,无疑是天方夜谭。
高价补课这事,确实批评声很多。
我个人觉得,应该将这个行业整个并入现有教育系统中。不允许私人或企业搞有偿补课,扩大阶层差别。从业人员都进入教育系统给编制。
每天正常放学后,有想补习的学生就参加学校或青少年宫提供的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回家没有大人照看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这样的学习。
补习班的科目可以多一些。除了数理化和语言之外,各种兴趣班、劳动技能课等也可以办起来。费用要低,能覆盖成本就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这样,学生的选择多,时间灵活,费用不贵。想学数理化的可以。不想学数理化的,想获得劳动技能的也可以。将来各有各的出路。
至于你说的社会减负的问题,涉及更深刻的社会难题。
本来,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难度应该降低,负担会大幅下降。但是,为什么生产力水平提高,反而人们感觉负担更重,生活难度更大了呢?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永恒逐利”的,而经济运行是有周期的。经济周期里就是有增速下滑的阶段,人类无法改变,也无法避免。
此时,利润难以从新增财富中来,就会在市场竞争下从别人的损失中来,导致“零和博弈”的大爆发。
零和博弈的输家主要是“非资方”,也就是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因为,市场经济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资方占据分配优势。有贫富分化,基本都是资方富有,非资方困难。
于是,当经济进入增速下滑周期后,对非资方来说,生产力水平即使还在缓慢提高,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越来越难的。因为“零和逐利”不断削弱了非资方的消费能力。消费低迷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你说的,社会减负失败的原因。它来自“经济周期现实”与“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矛盾。
这个减负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因为生产力水平在提高。但是,由于分配制度(经济模式)的僵化与限制,就人为造成了经济难题,增加了普通人的生活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