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28元的小火锅,能否卷起风云?

500

1. 新荣记推出小火锅事件

2. 小火锅及一些品类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3. 从品类到单品,火锅品牌该往何处去

第 1951 

   文 | 张冬

500

“高端化”品类,究竟

适不适合当下市场

这两天,有不少媒体和达人报道分享新荣记推出的小火锅。

新推出的小火锅包含两款套餐——小海鲜套餐和鲜山羊套餐,小海鲜套餐分3人餐和4人餐,3人餐以位计价,每位398元,4人餐是套餐,总价2932元;鲜山羊套餐以位计,每位228元,两位共用。

在不少达人的分享中,称新荣记的小火锅套餐是“穷鬼套餐”,并称“性价比极高”,不知常吃二三十元小火锅的牛马听了会作何感想。

500

◎新荣记小火锅

早在七八年前,新荣记就卖过小火锅,如今只能算重启业务,至于动机,无外乎增点客流挣点钱,不过,如果说客单398的小火锅套餐是“穷鬼套餐”,那么,不是对小火锅有误解,就是对穷鬼有误解。

看看小火锅的一些信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截止9月30日,全国小火锅的门店数,已超5.6万家,约占火锅总门店数的12%(这一数据2024年底统计为10%),市场规模近千亿,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0%左右,在客单价分布上,20~40元区间占比最高,29%左右,其次是40~60元27%左右,百元以上门店,占比不足4%。因为客单价不高,可选余地多,小火锅一般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约占比60%,河南、山东、四川门店数位列前三。

简单总结,小火锅增速很快,客单不高,规模可观,在下沉市场很强。

然而,无论什么火锅品类,总得有“高端局”,不然就彻底烂大街了,小火锅也是如此,六成在下沉,不是还有四成在“上轻”?

500

◎小火锅

一个火锅品类的发展阶段,一般是起于草根(当地认知度强),后被中端品牌带领(走出地域),再走高端(稀缺产生溢价),确立行业标杆品牌后,再去中端(承接并扩大影响),而后进入下沉市场(覆盖更多受众)。

“高中基”三个阶段“可以但不必须”同时存在,分阶段存在也可,但一个火锅品类只存在于基层阶段,多少会出问题。

像这两年风靡的酸汤火锅,起于云贵之地,当地卖得便宜,大众爱吃,后被中端品牌带出云贵,后又出现山野风火锅,完成了一个从基层到高端的进化。

与此同时,很多酸汤火锅进入下沉市场,甚至出现了“酸汤自助火锅”和“山野自助火锅”,价格走低,进而让更多人熟知,认知基础一旦形成,中高端都有存活的价值和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高端不等于脱离群众,存在利基市场,不代表品牌可以为所欲为随便定价。

500

◎山野自助火锅

像重庆火锅,也起于草根,而后客单一路走高,出现高端品牌后,有了标杆引领,随后迅速走向大众;像猪肚鸡,是广东当地的一道菜,后被当地品牌做成火锅带出广东,出现捞王这样的标杆品牌后,加上廣顺興、福鑫、福淼、好彩等品牌的承接,让猪肚鸡遍地开花。

事出反常必有妖,像椰子鸡火锅,就是个很奇怪的品类,海南的一道菜,竟然在深圳成了一个火锅品类,而且直接走高端,基本没有认知基础,椰子的投产比完全不成比例,且物流不给力,品类扩散都困难,能活着就已是万幸,而且也不会有中端品牌承接,更别提去往更大市场了。

再如冒烤鸭、天水麻辣烫这样的泛火锅品类,并没有中高端属性,而不经过高端“洗一遍”的餐饮品类,很容易泯然众人,基本无法留存市场,即便留存,也仅仅依靠其微弱的功能性,并不能成为该品类市场的基石;前文已述,只存在基层市场的品类多少会有问题,因为同质化太重、厮杀太狠、利润太薄,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大。

500

◎高端酒店的小火锅

所以,每一个品类的“高端化”都要重视,是品类所需,也是市场所需。吃不起,绝不是品类不该存在的理由,价值感“德不配位”才是。

500

当下的火锅品类

该往何处去?

说回小火锅。小火锅最早应用于高端餐厅,改革开放后,粤菜风行,很多粤菜馆上了高端火锅,一人一锅,涮些海鲜牛肉昂贵菌菇之类,后来被一些品牌作为主打,但价格依旧昂贵。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如此无疑是挑战市场,把小火锅当成一道菜肯定没问题,但顾客可以选择不点,如果开成火锅店就麻烦了,因为顾客不得不点,点又太贵,索性不吃。

500

◎呷哺呷哺

后来小火锅品类流入民间,出现零星的便宜火锅店,直到2003年,呷哺的小火锅因为得了天时而迅速扩张,此后不同客单价的小火锅又一路飞奔,眼花缭乱,黑天鹅之后,小火锅完全不能满足大众对健康品质食材的需求,又陷入增长困境,直到围辣、龍歌、一围肥牛肉小火锅的出现,更有海底捞对小火锅市场的肯定(开出子品牌举高高),这些品牌涉及了小火锅的不同档位且做出了品质化,小火锅才突飞猛进。

当下的火锅品类,绝大多数处在中端品牌承接和基层品牌正扩散的阶段,那么接下来该往何处去?

如果说火锅品牌冲在战场最前方,那么供应链企业就是后勤补给,前方将士打什么子弹,后方得能供应上,所以,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应先看看供应链的表现。

500

◎一口整只青虾滑

拿虾滑来说,火锅店最早出现的虾滑是纯手工打制(早期一些沿海城市的火锅店),后来当地小作坊兴起,为门店提供打制虾滑以提升后厨效率,再往后,物流发展,冻品出现,虾滑规模化生产,运往全国各地。

随着竞争力度增大、利润打薄,偷工减料者变多,“肉疙瘩”也逐渐成了“面疙瘩”,顾客一口下去险些喷出淀粉来,虽有三全思念安井这些上市龙头引领,但没有经过高端“洗一遍”的虾滑,解决不了品类信任问题。

直到逮虾记的出现,以单厂单品化的战略切入虾滑市场,以矩阵策略打造虾滑大单品,以中高端的品质“清洗虾滑品类”,又以联名共创的方式创造品类稀缺性,不仅解决了认知和信任问题,还解决了扩散问题——大牌都在用,你要不要试试?

500

◎重庆火锅节上

逮虾记比较“狠”的一点是,虽然用中高端的品质“清洗”虾滑品类,但价格却是平价。“同等价位品质高,同等品质价位低”这一原则,在任何行业基本都是无敌的存在。

前文有述,吃不起,绝不是品类不该存在的理由,价值感“德不配位”才是。

说白了,贵要有贵的道理,毫无道理的死贵,肯定被市场胖揍。如果盘点逮虾记推出的产品,其创意和价值点都很明显,像与珮姐联名共创的“粒粒青虾滑”,青豆与虾滑组团,口感别致,造型精致;与朱光玉联名新品“五味小龙虾虾滑”,一盘虾滑,五种口感,创意十足;还有之前与熊喵来了联名创新的“玫瑰芝士黑虎虾滑”上新直播3天爆卖9万单。

500

◎点燃市场

今年,“一口整只青虾滑”出炉,更是点燃市场,严选90天青虾、一半都是整虾仁、双工序剔除虾线、整虾仁含量≥50%,一口虾滑3只虾……卖点多多,且直击痛点。

虾被打碎做成虾滑,顾客无法感知虾肉含量,商家很难卖上价,要破此局唯有让顾客直接吃到虾仁、让舌头直接感受口感和味道才行。

这也是逮虾记给火锅行业的一个启发——让价值瞧得见、让顾客直观感受到。

那么,回到上面的问题,当下的火锅品类,该往何处去?

500

◎高端牛肉小火锅

无论是从品类的发展路径,还是从供应链的发展路径来看,火锅品类所去的方向,一定是“平价质优、价值可感”。

经过高端清洗过的品类,会带着品质感去往中端和基层,但这一点在当下时代远远不够,必须要让顾客感受到价值,即便贵,也要有“贵法”。

最后

未来的火锅行业,一定会继续卷着向前走,可能呈螺旋状,也可能成波浪状,总之,会一直向前延伸。

当我们思考该往何处去时,不妨多看看品类、品牌甚至产品的发展过程,或有新的启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