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错机票1分钟取消仍被扣两千多,这样的退票费合理吗?
近日,有市民向媒体求助称,国庆假期他带一家三口赴云南旅游,刚抵达丽江,4岁多的女儿就突发严重高原反应。为尽快返程,他紧急订购回上海的机票,却因心急输错出发地。虽立即取消并重新订票,前后仅间隔1分钟,仍被收取了2000多元退票手续费。旅游平台表示,退票费由航空公司收取,仅能协助沟通;而航空公司则称,退票费为正常收取,无法办理全退。
据扬子晚报报道,近年来,旅客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最终被收取“巨额”退票费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话题也多次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10月23日,记者查询不同第三方购票平台的订票系统看到,在飞机票退改费用的相关说明中,多家平台均明确“退票费由航空公司统一收取”。具体而言,退改票收费规则以各航空公司官方网站公示为准,航空公司、机票价格、退票时间、折扣幅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退票费用。
同时,记者注意到,不同航空公司对于乘客自愿退改费用收取的规定有一定差异,但基本均按距起飞前不同时间段收取不同比例的费用。
有航空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民航局尚未针对“旅客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而退票”的情况,出台统一的收费标准。实际执行中,各航司均是按照自身制定的服务细则和退改签规定执行。也有部分航司出台了错购机票可在2小时内通过航司官方渠道免费退票的政策,但一般不适用于第三方平台。但若消费者因家人(如案例中高原反应的女儿)身体不适需退票,提交相关医疗证明后,通常可通过“病退”申请免费退票。
据了解,对于机票退改难、退改贵问题,民航局在2018年的《关于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航空公司要合理确定客票退改签收费标准,退票费不得高于客票的实际销售价格。要制定机票退改签收费“阶梯费率”,即根据不同票价水平和时间节点等,设定合理的梯次收费标准,不能简单规定特价机票一律不得退改签。
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可以发现,“飞机退票贵”一直是网友们吐槽的话题。有网友分享经历称,误选日期、重复购票后申请退票,被扣取的费用超过机票原价的50%,“一顿操作下来,飞机没坐成,先损失了一大笔钱”。
不少消费者表示,希望航空公司能推出更人性化的退票政策,比如推广“退票缓冲期”。在缓冲期内申请退票,可免收手续费或仅收取少量费用,既能让大家及时修正购票失误,避免因一时手误承担高额损失,也能进一步平衡航司与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消费公平。
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



观察者网时政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