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儿童专属”买单了!20万罚单撕开山东欧邦生物儿童产品收割术

在天猫平台的“VAVK儿童装医用硅酮凝胶敷料”商品页面,满屏都是直击宝妈痛点的宣传话语:“美国进口原料更适配儿童肌肤”“0-12岁全年龄段专属呵护”“守护宝贝颜值,告别疤痕困扰”。这些极具煽动性的表述,让不少家长坚信这是专为孩子设计的疤痕修复产品。

可当监管部门深入调查,输入该产品“豫械注准20212141714”的注册证号查询时,国家药监局数据库给出的结果却与宣传大相径庭。其官方标注的适用范围仅为“预防和辅助治疗烧伤、创伤、外科手术引发的增生性疤痕”,自始至终没有“儿童专用”的相关认定。

2025年,淄博市张店区市场监管局依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对涉事的山东欧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处以20万元罚款。这张罚单背后,更令人忧心的真相是:所谓的“儿童定制款”,不过是将成人用硅酮凝胶换了卡通包装,宣称的“温和配方”与普通产品成分并无差异,纯粹是利用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制造的营销噱头。

500

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广告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互联网违法广告案件22185件,罚没款金额高达1.11亿元。随着直播电商、AI生成广告等新兴业态的兴起,监管触角也不断延伸,实现了对各类广告形式的全面覆盖。

在儿童产品监管方面,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陆续出台:在法规层面,《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食品生产经营者无依据标称“适合未成年人”“儿童专用”等字样;《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则要求,自2023年5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标志,未标注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

技术手段也为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药监局开通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在线查询系统,消费者只需输入产品注册证号,就能快速查询到产品的真实适用范围、生产企业等信息,从源头上遏制了商家“张冠李戴”“虚假标注”的行为。

电商平台作为儿童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被纳入监管责任体系。上海市消保委曾多次曝光电商平台上的儿童产品虚假宣传案例,倒逼平台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对于虚构“小金盾”认证、虚假宣称“儿童专用”的商家,平台会采取下架商品、清退店铺等处罚措施,形成了有效的监管震慑。

然而,当前儿童产品监管仍面临“标准缺失”的困境。例如,我国目前尚无针对3岁以上儿童食品的专属国家标准,导致这类产品的质量和营养指标缺乏统一规范;儿童学步鞋、儿童护肤品等产品的功能性认证标准也存在空白,这些标准漏洞为商家的虚假宣传提供了可乘之机。正如行业专家所言,没有科学、明确的标准作为支撑,“儿童专用”这四个字,终究只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营销话术。

对于山东欧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言,20万元的罚单或许只是短期的经济损失,但对于整个儿童产品行业来说,这张罚单应是一记长鸣的警钟。儿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花哨的营销话术,而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真实性。

500

想要让儿童市场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企业、监管部门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企业应摒弃“收割焦虑”的短视思维,将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上;监管部门需加快完善儿童产品相关标准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和违法处罚力度,做到“标准前置、全程监管”;家长则要克服育儿焦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用理性选择倒逼市场规范。

毕竟,孩子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呵护,是安全可靠的产品,而非商家用营销包装出来的“专属感”;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买单,但绝不该为商家的谎言和骗局付费。只有各方共同坚守底线,才能让儿童市场真正成为守护孩子成长的“安全港湾”,而非商家逐利的“韭菜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