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科技港交所递表谋求A+H:AI转型提速,半年营收41亿,亏损收窄
2025年10月16日,曾以"力帆摩托"闻名的重庆千里科技(601777.SH)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拟打造"A+H"双资本平台。这家经历破产重整、更名转型的智能出行企业,正以"AI+Mobility"为锚点,在传统制造与前沿科技间寻找新平衡。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1.49亿元,同比增长40%,虽仍处亏损(-1.16亿元),但亏损率已从3.7%收窄至2.8%,转型成效初显。

一、营收企稳+亏损收窄,汽车业务占比62.6%
财务数据显示,千里科技正经历"阵痛期"中的结构调整。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86.27亿元滑落至69.64亿元,主要受摩托车市场波动影响;同期净亏损从2.62亿元扩大至3.29亿元,毛利率在4.1%-8.2%区间波动。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上半年:汽车业务收入26亿元(占比62.6%),同比增长76%,带动总营收同比提升40%至41.49亿元;摩托车收入12.77亿元(占比30.8%),同比微增7%。亏损端,上半年净亏损1.16亿元,较2024年同期(-1.08亿元)基本持平,亏损率下降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汽车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的6.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主要因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加大——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至4.2亿元,占营收6.0%,其中RLM模型开发投入占比超40%。

二、RLM模型+AgentOS,构建智能出行"双引擎"
作为转型核心,千里科技的AI技术壁垒正逐步显现。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依托行业首创的RLM(强化学习-多模态)模型,已实现L2-L4级技术覆盖,成为全球首家在复杂交通场景大规模部署端到端RLM模型的企业。2025年6月发布的"千里智驾1.0",搭载RLM大模型,支持城市NOA功能,计划2026年覆盖50个城市。

智能座舱领域,公司自研的AGIL3智能体级AgentOS系统,通过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情绪识别)和AI个性化推荐,实现"人车共情"。2025年9月发布的AFARI品牌,将作为智能座舱技术落地的核心载体,目标2026年搭载量突破50万辆。
Robotaxi业务虽未贡献收入,但已进入量产倒计时:与吉利联合研发的专用车型完成路测,计划2026年Q3交付;配套的运营支持平台已对接3家头部出行服务商,覆盖成渝、长三角核心区域。
三、吉利系持股50%+,奔驰13亿入股成新变量
股权结构显示,千里科技已形成"吉利系+国资+产业资本"的稳定架构。截至2025年6月,吉利主导的满江红基金持股29.85%,重庆国资平台江河汇持股19.91%,二者合计持股近50%。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以9.87元/股总价13.38亿元受让3%老股,成为重要战略股东。交易后,原控股股东力帆控股持股降至10.68%,奔驰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并将在智驾、智舱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管理层方面,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通过江河汇间接持股19.91%,并担任董事长,形成"吉利产业资源+印奇AI基因"的双轮驱动。2024年以来,印奇团队主导剥离非核心资产,累计处置传统摩托车产线4条,腾挪资金12亿元投入智能研发。

四、吉利贡献33%收入,应收账款集中度可控
大客户依赖度是潜在关注点:2025年上半年,来自吉利集团的收入13.78亿元,占比33.2%,连续三年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同期,对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余额5.2亿元,占比28%,其中吉利系占比19%,账龄均在6个月内。供应链端,吉利系供应商占采购总额29.7%,核心零部件(电驱系统、换电模块)自给率提升至65%,较2022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48天缩短至2025年上半年的35天,现金流管理优化明显。2025年6月末,合同负债达7.3亿元,同比增长110%,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订单预收。
五、19亿现金储备,Robotaxi布局暗藏增量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1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2%,主要得益于资产处置及政府补贴(2024年收到智能网联专项补贴2.1亿元)。这笔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RLM模型迭代(2025年预算3.5亿元)、Robotaxi产线建设(重庆工厂改造投入5亿元)、以及与奔驰的联合研发(2026年启动专项合作基金)。

潜在增长点在于Robotaxi商业化:公司计划2026年实现500辆车队运营,按单车日收入800元测算,年营收或超1.4亿元。此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外供业务已获3家新势力车企定点,预计2026年贡献收入5-8亿元。
结语:转型"进行时"的价值重估
从力帆科技到千里科技,这家老牌制造企业用五年时间完成"破产重生+AI再造"。招股书数据背后,是传统业务(摩托车)的企稳、汽车业务的升级、以及AI技术的变现倒计时。尽管当前仍处亏损,但亏损率收窄、现金流改善、战略股东入局,均释放积极信号。港股上市不仅是资本故事的延续,更是对"制造+AI"双轮模式的市场化定价。未来18个月,Robotaxi落地进度、智能驾驶外供突破、以及奔驰合作的实质进展,将成为验证其估值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