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戈壁标语背后的故事吗?那就是我们守护的理由!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人”与“民”二字之间被车辆漂移造成的深深沟壑,犹如一道道伤疤,不仅刻在戈壁滩上,更刺痛了无数公众的心。
目前,该视频已引起哈密当地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相关涉事人员已接受询问,事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戈壁滩上“为人民服务”巨幅标语的背后,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哈密成立。在那个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广袤无垠的戈壁是飞行员训练的险地,迷航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为守护战友安全,在领航主任的带领下,官兵们用经纬仪、皮尺、铁锹等简陋工具,通过“刮除黑石露出碱土”的原始方法,历经数月刻下了“为人民服务”“向斗争中学习”“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5组巨型标语。
这些大字,曾是空中最醒目的地标,是飞行员迷航时的“生命线”。虽然后来第八航校成为历史,但这些标语承载着先辈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更见证着人民空军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坐标。
不仅如此,“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根本宗旨,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热血践行并捍卫的价值追求。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牺牲,到雷锋甘当螺丝钉的奉献,再到焦裕禄、孔繁森扎根基层的担当,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为这五个字注入了鲜活而厚重的内涵。它记录着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历程,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凝结着先辈心血与集体记忆的精神地标,竟被某些人当成了耍帅的“背景板”。车辆漂移留下的沟壑,本质上是对历史的无知、对牺牲的漠视,对精神价值的亵渎。破坏者或许未曾意识到:车轮下碾压的,是当年官兵们手磨出血、汗浸戈壁的心血,是无数飞行员曾赖以返航的航标,更是一代代人坚守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令人欣慰的是,社会的良知从未缺席。修复者驱车千里的善举、广大网友对破坏行为的谴责、相关部门迅速介入的行动,共同构筑起守护历史记忆的防线,彰显出公众对“为人民服务”价值的集体认同与捍卫决心。
历史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哈密戈壁标语这样的精神地标,从来不是肆意撒欢的游乐场。任何漠视历史、破坏公物、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不仅会遭到全社会的道德谴责,更可能触及法律红线,最终受到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