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吃黑”美国司法部没收近1065亿比特币!明火执仗,鲸吞虎噬!
说过黑吃黑,但你没见过这么玩的。
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轻描淡写地发布了一则通告,像扔下一枚金融核弹——我们没收了一个柬埔寨犯罪集团的12万7千枚比特币,价值150亿美元(人民币合约1065亿)。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但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出戏的主角,柬埔寨太子集团老板陈志,可不是什么街头小混混。人家是柬埔寨的“陈志公爵”,洪森父子的座上宾,表面上做房地产、开银行,背地里却在柬埔寨建了十几个“诈骗工业园区”,周围拉上铁丝网,把被骗来的劳工关在里面搞“杀猪盘”。
更绝的是,这位公爵大人的品味相当“高雅”。骗来的钱不光买游艇、买私人飞机,还顺手在纽约拍了幅毕加索的真迹挂家里。
现在问题来了:一个在柬埔寨作案、拥有英国国籍的华人,骗了全球的受害者,怎么最后是美国司法部跳出来“替天行道”?还偏偏是在2025年3月特朗普刚刚宣布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之后?
巧,真是太巧了。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正义的胜利,那我劝你再想想。当你看到警察把小偷赃款充公时,别忘了问问——这笔钱,最后进了谁的腰包?
今天,我们就来扒开这层“正义”的外衣,看看这场百亿美元大戏背后,美国正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2025年初,柬埔寨金边的一处豪华别墅里,38岁的陈志可能还在欣赏他新买的毕加索画作。这位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的太子集团创始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很快就要和美国司法部史上最大规模的没收行动绑在一起。
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的通告石破天惊——查获127,271枚比特币,价值150亿美元。这个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柬埔寨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还多。
但比数字更惊人的是细节。
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里写得明明白白:陈志的太子集团在柬埔寨全境运营着至少十个专门用于诈骗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周围是高墙铁丝网,里面关着被诱骗来的劳工,每天被迫用1250部手机、操控着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对全球受害者实施“杀猪盘”诈骗。
这份起诉书读起来就像一部犯罪百科全书:从电信诈骗到洗钱,从强迫劳动到人口贩运,陈志面临的每一项指控都够他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更讽刺的是,就在被起诉的前几天,陈志在柬埔寨还是风光无限的“陈志公爵”,担任过洪森和洪马耐两任首相的顾问。他的太子集团表面上做的是正经生意,从房地产到航空,从金融到旅游,光在柬埔寨就雇佣了上万名员工。
不得不说,陈志很懂包装。他的集团官网 proudly 宣称要“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甚至还获得过企业社会责任奖。
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不过,美国司法部显然没心情看他表演。他们直接甩出了王炸——通过区块链追踪技术,锁定了陈志控制的25个比特币钱包,一举没收了里面所有的比特币。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就像从别人口袋里掏走自己的钱包一样自然。
现在,让我们暂停一下,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一个在柬埔寨作案、主要受害者遍布全球的诈骗案,为什么偏偏是美国司法部来收这个网?
答案可能就藏在特朗普今年3月签署的那份行政命令里——“战略比特币储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回美国,看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战略比特币储备”,到底是什么来头。
话说美国司法部没收了陈志的12万多枚比特币后,发了个冠冕堂皇的通告,说要“返还给受害者”。这话说的,跟老虎说要请客吃饭一样动听。
但你要是真信了,那就太天真了。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25年3月6日。那天,特朗普大笔一挥,签了份行政命令,名字特别高大上——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
什么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后政府没收的比特币,统统充公,放进国库,而且“永不出售”。
巧不巧?七个月后,就发生了陈志这档子事。12.7万枚比特币,正好给这个刚成立的“战略储备”来了个开门红。
这就像你先宣布要建个金库,转头就在街上捡到一堆金条。运气这么好,怎么不去买彩票?
其实啊,这根本不是什么运气。咱们来捋一捋美国政府的“比特币发财史”,你就明白什么叫“套路”了。
第一桶金:剿匪记
时间回到2013年。那会儿有个叫“丝绸之路”的暗网黑市,在上面你能买到从毒品到枪械的各种违禁品,简直就是犯罪分子的淘宝网。
这个网站的创始人罗斯·乌布利希也是个奇葩,给自己起了个中二气息十足的外号——“恐怖海盗罗伯茨”。
结果怎么样?美国联邦调查局直接来了个一锅端,没收了这家伙的14.4万枚比特币。
注意,那还是2013年,比特币才几百美元一枚。美国政府把这批比特币一直捂在手里,等到今天,这笔钱已经翻了上百倍。
这笔买卖划算啊!剿了个匪,立了功,还顺带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桶金:追赃记
时间跳到2016年。全球知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inex被黑客盗走了12万枚比特币,当时价值7100万美元。
这个案子一拖就是六年。就在大家都快忘记的时候,2022年2月,美国司法部突然宣布:案子破了,赃款追回来了!
这一追,就追回了9.5万枚比特币。关键是,这时候比特币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枚3万多美元。当年价值7100万美元的赃款,六年后变成了36亿美元。
这笔买卖更划算!破了个陈年旧案,秀了一把肌肉,国库里又多了近十万枚比特币。
第三桶金:域外收割
现在,轮到陈志登场了。
从“丝绸之路”到Bitfinex,再到“太子集团”,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
一开始是在美国国内剿匪,后来是帮境外交易所追赃,最后直接把手伸到了柬埔寨。这个“执法范围”是越来越远,“战利品”是越来越多。
这就像个精明的猎人,先在自家后院打兔子,后来去邻居家抓野鸡,现在直接跑到别人国家猎大象了。
更妙的是,这套操作完全合法合规。人家高举“正义”的大旗,喊着“打击犯罪”的口号,干着“充实国库”的买卖。
你说高明不高明?
现在你再去看看那个“战略比特币储备”,是不是品出点别的味道了?
这根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个谋划已久的国家战略。人家早就布好了局,就等着陈志这样的“冤大头”往里面跳呢。
别急,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
为什么同样是加密货币巨头,陈志被连根拔起,而币安的赵长鹏却只是罚款了事?美国在这盘大棋里,到底在下着什么?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美国打击犯罪有什么不对?陈志这种人不该抓吗?
该抓,太该抓了!这种人渣最好全都关进去。
但别急,咱们来看另一出戏。就在陈志案发前的2023年,还有一个加密货币界的超级大佬也在跟美国司法部打交道,可他的结局,却跟陈志截然不同。
这位大佬就是币安的创始人赵某人。
2023年,币安被美国监管机构盯上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轮番上阵,指控这个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各种违规操作。
这场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什么结果呢?
赵某人认罪,辞去CEO职务,币安交了43亿美元的天价罚款。赵某人本人被判了36个月监禁,然后在2024年9月底,人家刑满释放了。
更有意思的是,最近还有消息传出,说特朗普正在考虑给赵某人特赦。
看出来区别了吗?
陈志是被连根拔起,12万枚比特币全部没收,人可能要把牢底坐穿。
赵某人是交了罚款,公司照常运营,人已经重获自由。
一个是斩尽杀绝,一个是高高举起罚了款就放了。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赵长鹏就比陈志善良吗?
别天真了。这背后的逻辑,简单得让人想笑:**对美国有用还是没用**。
咱们来掰扯掰扯。
赵某人的币安是什么?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每天有数百万用户在上面交易。如果把它打死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都要地震,美国自己的金融机构也要跟着倒霉。
所以美国的选择是:罚款可以,坐牢也行,但生意你得继续做。而且还得在我的监管下做,变成我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这就好比古代的山大王,遇到有本事的过路商人,一般是这么谈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钱我收了,你人以后跟我混。
那陈志呢?他是个搞杀猪盘的,干的都是断子绝孙的买卖。这种人留着有什么用?除了能没收他的赃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所以对付这种人,根本不用客气,直接抄家完事。
这就好比山大王遇到另一个土匪:哟呵,敢在我的地盘上抢劫?把你抢来的钱全都交出来!
是不是很讽刺?
更讽刺的还在后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美国司法部在通报陈志案时,特别强调他“与中国有关联”。这话说的,真是意味深长啊。
陈志明明是个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的人,怎么就被贴上“中国关联”的标签了?
你要是看看地图就明白了。柬埔寨在哪儿?东南亚。东南亚现在是谁的后院?东大的影响力在那儿摆着。
美国这一招,既没收了比特币,又变相恶心了一把东大,,还顺带秀了一把肌肉给周边国家看:都给我小心点,你们那点事我都知道。
一石三鸟,你就说这买卖做得精不精吧!
所以说,别再把这事简单看成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了。在国际政治的牌桌上,每一张打出的牌,背后都是精明的算计。
赵某人能被轻发落,是因为他的币安还能为美国的金融霸权服务。
陈志被往死里整,是因为他除了那12万枚比特币,对美国来说毫无价值,而且还在美国想要敲打的地盘上活动。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问:那受害者怎么办?那些被陈志骗得倾家荡产的人,他们的损失谁来赔?
问得好!这正是最残酷的部分。
美国司法部在发布会上说得可好听了:这些没收的资金,"如果法院批准",将用于赔偿诈骗受害者。
这话说得,就跟渣男说"等我忙完这阵就娶你"一样动听。
但现实呢?让我们来看看过去那些被没收的加密货币,最后都去了哪里。
还记得2022年Bitfinex黑客案吗?美国司法部追回了36亿美元的比特币,当时也说要把钱返还给受害者。结果你猜怎么着?直到今天,还有大量受害者在网上发帖,说连一毛钱都没见到。
更绝的是"丝绸之路"案。美国政府没收了十几万枚比特币,说是要用于执法和公共事业。结果你看到哪个受害者拿到赔偿了?反正我是没听说过。
现在轮到陈志案的受害者了。咱们来分析分析,他们到底能不能拿到钱。
第一个难关:法律迷宫
假设你是个中国受害者,被骗了50万。现在你想向美国法院申请赔偿,首先得证明这50万是你的合法财产。
怎么证明?拿工资流水?还是卖房合同?
别忘了,在中国,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跨境转账本身就是违法的。你总不能跟美国法院说:"法官大人,我这50万是通过地下钱庄转出去的吧?"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你要拿回钱,得先承认自己违法;可是承认违法了,钱可能就被没收了。
第二个难关:现实
特朗普政府成立"战略比特币储备"时说得清清楚楚:没收的比特币要纳入国家储备,"永不出售"。
什么意思?就是说这12.7万枚比特币已经被贴上了"国有财产"的标签。你想从国库里拿钱?问问美国财政部同不同意。
更残酷的是,就算真要赔偿,也是美国公民优先。这不是我瞎说,你去查查美国的《资产没收政策手册》,里面白纸黑字写着优先考虑本国受害者。
说句实在话,在这场150亿美元的盛宴中,真正的受害者成了最无关紧要的角色。美国冻结资产、没收比特币,至于解救奴工?以后再说吧!
他们的血泪,他们的绝望,在冷冰冰的数字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美国司法部可以自豪地宣布创造了"历史最大规模没收纪录",特朗普可以得意地往"战略比特币储备"里再添一笔巨款,陈志可以在监狱里回味他曾经的奢靡生活。
只有受害者,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默默舔舐着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从"丝绸之路"到"太子集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闭环:
犯罪团伙在全球收割受害者→美国政府在全球收割犯罪团伙→比特币进入"战略储备"→犯罪继续,循环重启。
在这个循环里,美国巩固了金融霸权,政客收获了政治资本,唯独受害者,永远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下次当你再看到类似的"正义胜利"时,不妨多问一句:这究竟是谁的胜利?又是以谁的名义?
在这场游戏中,或许根本就没有赢家,只有永远在寻找下一个猎物的收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