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者万里眼,点亮示波器的东方之眼

500

在电子测量领域,示波器被誉为工程师的眼睛,是观察和分析电信号的核心工具。然而这把丈量电子世界的尺子,其刻度曾长期被是德科技、泰克等西方巨头所定义,20GHz以上的高端示波器市场,多年来难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这种局面,如今已然被打破。

2025年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一台来自中国的示波器吸引了业界目光。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不仅刷新了国产示波器的性能纪录,更一举拿下了“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等多项创新头衔。

500

这意味着,国产示波器已经逐渐打破了西方垄断和封锁。而实现这一突破的正是一家秉持创新和务实理念的科技公司——万里眼公司。

那么,万里眼公司如何突破了这一困扰行业多年的“卡脖子”技术?其旗下的示波器又如何撬开了被长期垄断的高端示波器市场?

500

在高端示波器领域,中国产业曾长期处于冰封状态。这并非技术发展的完全停滞,而是指在核心器件、关键算法和市场生态等多个维度,国产示波器都被牢牢锁在产业链中低端,难以突破价值天花板、向更高价值环节跃迁。

这种“冰封”本质上是一种有力难施的困境。行业并非缺乏突破的意愿与潜力,而是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如同被坚冰覆盖、难以舒展释放潜能。而这正是中国高端示波器产业过去数十年的真实境遇。

这场漫长的冰封期,始于“芯”的桎梏。示波器的核心在于其模拟前端与ADC。前者是信号的“第一道门”,需在极高带宽下保持极低噪声与信号保真,后者则决定了示波器“看”得多快、多准。然而,超高速、高精度ADC芯片的设计与制造,长期是国内产业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由于基础薄弱,核心芯片长期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供货受制,更在关键时期面临断链风险。

冰封同样源于“魂”的缺失。如果说芯片是示波器的肉体,那么核心算法与软件系统便是其灵魂。当电信号转化为海量数据,如何实时完成处理、触发、分析与显示,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底层软件架构。这背后,是深厚的数字积累、持续的技术演进与反复的工程打磨。

500

“缺芯少魂”则带来了更为现实的困境——受制于人。全球高端ADC市场长期被ADI、TI等美系厂商主导,份额超过80%。与此同时,《瓦森纳协定》等出口管制机制,将“采样率超过1.3GSPS、分辨率8位以上”的ADC芯片列为对华禁运项目。寡头垄断叠加技术封锁,使国内企业在采购时议价能力极弱,供应链脆弱不堪,一旦国际关系波动,就可能陷入“无芯可用”的绝境。

多重制约之下,中国示波器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能凭借性价比在中低端市场生存,但在决定行业未来的高端领域,却始终难以突破冰封,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随着国际技术竞争日益严峻,打造一把真正属于中国的“标准之尺”,已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条必经之路。破冰之路,已经刻不容缓。

500

正当业界对国产示波器的困境普遍感到无奈时,一家汇聚了国内资深专家的科技公司——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悄然带来了转机。

面对国产示波器长期“冰封”的困局,万里眼研发队伍毅然选择了最难走的路:瞄准被长期垄断的高端技术领域,研制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示波器。

成立之初,万里眼就确立了清晰的战略方向:聚焦高端示波器、高端信号源/频谱仪、高端数据通信网络测试仪三大技术平台,立志攻克测试测量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在这一方针指引下,研发团队日夜攻坚,在两年时间里取得了不少成果。ExWave TS系列高速实时示波器一经问世,便以一系列硬核指标震动业界,被认为是“中国唯一,全球第二”。一年后,万里眼斩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25年技术发明一等奖”,同期通过CNAS认证,成为中国唯一具备80 GHz带宽示波器计量资质的单位。产品迅速进入华为、上海交大、中科院等领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实测体系,在实践中验证其可靠性与先进性。

2025年,万里眼研发团队继续发力,在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现场,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带宽突破90GHz,从基础材料、关键芯片、核心算法、算力架构、显示交互等多维度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测量市场的封锁与围剿。

我们可以透过这款产品看看万里眼是如何攻克核心测试环节的卡脖子风险的?

破冰的第一步,是回应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性能焦虑。

500

新一代示波器所搭载的“慧眼”架构,将有效带宽一举推至90GHz,这不仅打破了西方对≥60GHz高端示波器的长期出口管制,更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到500%,位居全球第二。配合每秒2000亿次的采样率,设备能够精准捕捉纳秒乃至皮秒级的瞬态信号,为中国在半导体、6G通信、光通信与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的持续突破提供了坚实的测试基础。

而在解决了“看得快”之后,万里眼更进一步回应了“看得全”的行业痛点。它将存储深度提升至40亿样点,达到同级别业界最大存储深度,是业界2倍。40亿样点的深存储可提供连续、无间隙记录,为科研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无价的完整上下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关键性能指标,万里眼同样重视算力、数据等底层技术的支撑。

其全新推出的“慧眼架构”由T级实时采集平台、超强算力平台和智能数据平台三大部分组成,共同构建了示波器从信号捕获、实时处理到智能分析的全新范式。该架构不仅实现了3.2Tbps的极限采集性能与ps级波形细节还原,更通过内置服务器级硬件与可扩展加速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本地算力,同时赋予示波器本地AI推理能力,并开创了“边缘实时处理+云端深度挖掘”的协同工作模式,彻底突破了传统示波器在高速信号测试与分析中的性能瓶颈。

然而,万里眼的野心并非仅仅追平核心指标,更在于回应智能时代对“如何让测试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深层需求。

500

智能化层面,万里眼全球首创的智能参数寻优算法,能用专用模型在短短十分钟内遍历上万种配置组合,将传统研发测试中大量依靠经验和试错的“黑箱”环节,变成了可量化的、提升百倍效率的科学流程。深度学习算法的介入能消除系统噪声抖动,提升信号纯净度。可以说,全球首个高速智能示波器的问世标志着示波器正式从测量工具进化为智能分析伙伴。

用户体验层面,全球首个18.5寸全面屏示波器将可视区域较行业水平提升高达30%,并首次将智能终端式交互带到科学仪器,实现一触即会、三指滑动、自由拖拽;“乾坤石”粉漆复合涂层则重新定义了专业与美学,打破国产仪器够用就行的陈旧印象。

500

万里眼的技术突围,不仅意味着中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定义的转变,更标志着我们在基础科学工具层面,真正开始了从规则的追随者到标准的制定者的身份转换。

500

万里眼及其系列示波器的问世,对行业而言,其意义远不止于国产替代。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它为一个长期由西方主导的全球高端市场,注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变量”。

这一变量的出现,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过去,国内用户在采购高端示波器时几乎不具备议价能力。而一个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本土玩家的登场,促使国际巨头在定价策略、供货效率与技术服务上做出积极回应。这对于整个下游产业的成本控制和研发效率,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其次,它验证了一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即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通过对核心器件的垂直攻关,结合对本土优势应用场景的深度理解,后来者完全有机会实现突破。这种模式的成功,可能会激励更多资本和人才进入这个冷板凳领域,从而带动整个精密仪器产业生态的成熟。

最深远的意义在于,万里眼示波器的突围为中国打造了一双东方之眼。

这双眼睛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单台高性能示波器上,更在于它正在成为支撑中国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力量。万里眼积极参与超高清GPMI(通用多媒体接口)标准测试生态的建设,推动其从草案走向商用落地。同时,它也深度支持UB(灵衢协议)和HSMT(车载有线高速媒体传输标准)等行业标准协议的测试验证,以中国仪器推动中国标准逐步走向全球。

500

从被禁运的切肤之痛,到横空出世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再到撬动全球高端测试仪器市场格局和标准的支点,它雄辩地证明了,在高端科学仪器这一被西方长期垄断的领域,中国人不仅能做,而且能做好。

它像一根楔子,狠狠地楔入了由国外巨头构建的坚固市场壁垒,为后来者撕开了一道宝贵的突破口。从此,中国的企业在采购高端示波器时,有了一个可以与之讨价还价的底气;中国的尖端实验室,在面对技术封锁时,多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坚实后盾;卡脖子的枷锁,也在万里眼的攻克下一次次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而随着研发团队的步步攻坚,这双东方之眼将看得更清、望得更远。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