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人的形成有地理因素
【本文由“人口才是基本盘”推荐,来自《看着阳台上满满当当的咸货,心里就是会特别满足》评论区,标题为人口才是基本盘添加】
- 白马菜农
历史哪那么简单,你说的猛人李元昊实际是陇西汉唐贵族失败者,流亡后,无外乎,后来创出天地了。而杨家将什么的则是失败者,被迫依附于北宋。他们都是陇西土司级家族。
历史可信,但不可全信。李家在南京有后唐王朝、在成都有西唐,都是正统(唐帝国王子,像南京有南唐二陵公园),五代十国谁搞得清。
宋元搞不定北方陇西。不过跟朱元璋对此类淮西军方体系不一样(朱元璋轻易干掉,不就是烧栋楼掉吗,比杯酒简单),而之前列强都不敢对付体大不掉,且战斗力强悍的陇西军阀。成吉思汗试过,死在西夏李家手上,玉石俱焚值得吗,问题蒙古贵族也得考虑。这在明太祖时期被轻松解决,陇西然后再也没上历史资格
但就是大明,对这些山地军阀也没太多处理办法,要搞就是国战,明初期还行,组织化当年算第一。后期万历三战,就颓废得多。背后假装投诚超过八百年土司存续的家族多的是,万历原本是想一劳永逸、改土归流的。顺便说下,唐盛世也是陇西贵族出生的李家造就
这诗词描述的战役发生在远方,很远,跟无定河都没关系。介入双方都有目的,汉武要权贵子弟第一线(真精锐,一块残破甲片就是牧民百年收入)、而匈奴必须顶住。此下,不得不杀合作伙伴子弟(类西方体系,汉匈都是表哥表弟的,像阿米给这样的七大顾命大臣之一,其就是汉俘虏。武帝表弟)。
战役后,霍去病骠骑营损八成上,贵族群震怒,无定河源头被知
您说得太对了,历史如书,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充满了写者的经验、局限、取舍和想象......
中国的地理结构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人群构成,都是一家人,因为外有高山大漠和海洋隔绝,内部的人口迁徙和战争兼并同化混同(被迫迁徙撤散,自秦皇汉武推行了血腥的大规模迁徙,后世在推恩令和杂居要求下,不断削弱豪强对抗中央帝国皇权)。
世家大族的凋亡是皇权希望的。北朝民歌《花木兰》,自带干粮和家兵家将,保家保国是和天子协商,天子也就是个带头大哥的模样,这不是皇帝的希望。因此《花木兰》也就是贵族/封建领主最后的挽歌。
在波斯工作时,当地老百姓经常指着我问:“chin?",我当时暗想,雅利安人对中华民族的记忆还停留在大秦帝国?据说秦朝和波斯有过大战,那久远的深刻的记忆从未抹除?还是习惯的力量太过强大?即使经过了蒙元的长期统治,仍然没能赢得改变,不改对我们的称呼。
唐朝的高仙芝在今天的中亚阿富汗败北,才结束了对西边的扩张,形成了对峙拉锯,自此再也没能越过那条西边的线,逐渐形成了今天广土巨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