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研的价值相当于重塑中华文明
基础科研的价值,远不止于发表论文,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底层驱动力,也是中国文明浴火重生的关键。
基础科研的核心使命是探索未知,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的根本问题。它满足人类最纯粹的好奇心。 我们想知道宇宙如何起源、生命如何演化、物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特质,也是中国长时间能够领先世界的原因。基础科研也能提供理解世界的全新框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所有生命科学提供了统一的理论基石。这些基础理论的突破帮助我们真正理解所处的世界。
此外,几乎所有颠覆性技术,都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看似“毫无用处”的基础科学发现。没有基础物理,就没有激光器、半导体、磁共振成像(MRI)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受激辐射理论时,绝不会想到它后来能用于眼科手术和读取光盘。没有基础数学(如数论),就没有现代密码学,我们的线上支付、网络安全将无从谈起。没有分子生物学(对DNA结构的基础探索),就没有基因编辑技术、PCR检测和现代生物制药产业。
应用研究是在一棵已知的果树上摘取果实,而基础研究是为我们种下新的果树。只摘果不种树,果园终将荒芜。人类面临的许多终极挑战,其解决方案都深藏在基础科学之中。例如气候变化,需要地球科学和气候模型。人人都怕死,对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复杂疾病的根治,依赖于广大科研工作者对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基础机理的理解。受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的实现,本质上是一个极高难度的等离子体物理问题。
基础科研训练的是提出关键问题、设计实验路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现有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历练出的人才,其价值远超任何一项具体成果。他们进入产业界、教育界后,将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创新的核心力量。一个在实验室里能攻克未知生物机制的人,也极有可能在药企领导团队开发出革命性新药。
最后,中国如果致力于探索宇宙奥秘、揭示生命规律,才是真正自信。因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雄心和领导力,同时也能吸引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塑造一种尊重理性、崇尚探索的社会文化,在全球知识体系中占据制高点,掌握定义未来科技议程的话语权。
将基础科研的价值简单用短期经济回报来衡量,是完全的误解。
中国自清朝开始的落后,一是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结果,也是好奇心丢失、缺乏向外看的雄心和视野的后果。适度投入基础科研,会让我们避免这种落后,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