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献爱心却被水滴筹背刺 用户被诱导投“水滴保”自动续费扣钱
信网/信号新闻10月15日讯 明明只在水滴筹给别人捐过款,怎么到头来给自己买了份保险,还连续交了7个月的保费。毛女士告诉信号新闻(0532-80889431),她在查询自己的银行卡账单时,发现莫名其妙产生了7个月保费,“我联系了账单上提到的水滴保客服,才知道可能是跟我之前在水滴筹上给别人捐款有关系。”
10月7日,毛女士打开手机银行想查询卡内余额,却在账单里发现了一份完全不知情的花费:水滴保自动扣费,而且这笔扣费已经持续了7个月,“这张银行卡我没有开通短信提示,所以完全不知道有这笔扣费。”
仔细翻看交易记录,毛女士理清了扣费脉络:今年4月6日,第一笔扣费悄然发生,账单信息显示有“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字样,保险费只有1元。但从5月开始,扣费金额变为每月51.02元,直到10月7日当天,最新一笔51.02元扣费再次产生。
带着疑问,毛女士联系到了水滴保的客服,几番沟通下来毛女士才知道水滴保跟水滴筹“是一家”。“我确实用过水滴筹,之前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别人筹钱看病,我捐过款,可没投过保险啊!”毛女士隐约记得某次捐款后,页面曾弹出过新的窗口,但她不记得自己有填写过什么个人信息,“我跟客服沟通半天,对方也只同意退还最后一次扣的保费,之前6次的都不退。”
企查查显示,水滴筹所属企业为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同属“水滴互助”集团。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属于保险经纪公司,显示与全国超过60家知名保险公司合作,涉及医疗、重疾、意外、寿险、年金等人身健康险多类险种。
信号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有类似遭遇的远不止毛女士一人,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自己的经历。“家里长辈在水滴筹捐款,突然弹出新的页面让完善信息,结果莫名其妙就买了份保险,找客服退款,只给退未保障天数的费用。”还有网友表示“看到朋友圈的好友家人生病,想着捐点做好事,可捐完后水滴筹直接跳出来界面,说我其他好友都填了绑定信息,当时也没多想,后来才知道是给自己买了保险。”更有网友无奈表示,捐款后弹出了免费保障的页面,实则是诱导填写信息买保险,自己察觉到不对没填信息就退出了,可没想到,后续不断收到水滴保的短信和电话,让人不堪其扰。
信号新闻实测发现,在水滴筹捐款之后,跳转到“帮助成功”页面,页面下方则带有“您的自身保障还未完善”“生病最高赔付600万”等字样,点击“立即确认”后,页面从水滴筹跳转到了水滴保险经纪,此时再点返回,则弹出一个“最高赔600万”的红包页面,点开之后,再次进入了水滴保险经纪页面,自动填写好了信号新闻的姓名、身份证号、保障期限和保费等信息。
退出上述页面不到十分钟,信号新闻突然接到了自称水滴保的人工推广座机电话,此号码已被11人标记过广告推销。无论捐款还是进入保险页面,信号新闻从未主动填写手机号。
信号新闻注意到,捐款在付款之前需要个人微信授权,在水滴筹页面下方的《隐私政策》中提到,“当您注册、登录成为水滴用户时,我们可能会收集您的手机号码以创建水滴账号;当您选择授权使用第三方账号(如微信)登录时,我们会通过第三方获取您授权共享的第三方账号信息(包括微信昵称、微信头像)并可能收集您的手机号码进行账号绑定”。
一句“明明是做了善事,到头来却被水滴筹和水滴保联合背刺摆了一道”,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也将“捐款变投保”的争议摆在众人眼前。
信号新闻联系到水滴保,当问及水滴筹捐款后会跳转水滴保信息填写页面这一现象时,客服表示跳转后的页面属于广告,如果用户有投保需求可以根据提示进行填写完善个人信息,如果没有相关需求建议甄别页面内容。对于毛女士名下保单的具体产生原因、承保保险公司等详细内容,客服表示:“需要提供投保人的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进行查询,才能了解保单详细情况,目前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随即信号新闻联系了水滴筹客服,对方明确表示只负责筹款问题。针对“跳转保险页面是否会自动扣费”的疑问,客服回复“正常情况下,只是跳转页面但没有点击同意扣款等关键操作,一般不会产生扣费。”同时,关于“捐款后强制跳转保险页面的问题”,客服表示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截至发稿,信号新闻未收到相关回复。
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AI调解员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经营者需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若水滴保在扣取保险费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意愿,也没有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毛女士有权向水滴保要求全额退款并赔偿损失。(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