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还是回暖?中国经济到底冷不冷?最新CPI给出了一个矛盾的答案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2025年9月,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 其中, 城市下降0.2%, 农村下降0.5%; 食品价格下降4.4%, 非食品价格上涨0.7%; 消费品价格下降0.8%, 服务价格上涨0.6%; 1至9月,全国居民平均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如何解读最新的经济数据?
非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内需逐步恢复
9月的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0.7%, 1至9月平均上涨 0.2%, 居民在服务、交通通信以外的消费活动正在回暖.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6%, 环比下降了0.3%, 长期趋势稳定, 教育、医疗、租赁等基本服务需求保持韧性.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 稳步上行:
9月核心CPI同比上涨 1.0%, 1至9月平均上涨 0.6%.
受食品价格拖累, 整体CPI为负, 居民日常消费中的非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温和上涨, 经济内生动力在逐步修复.
多个非食品类别价格显著上涨, 消费升级和服务需求回升;
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大涨 9.9% (如金银珠宝、个人护理、保险服务等), 环比上涨1.3%, 居民在“可选消费''上的支出意愿增强. 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 1.7%, 环比上涨0.7%, 开学季、换季需求带动服装消费. 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 1.1%, 医疗服务上涨 1.9%, 人口老龄化刚性需求持续释放.
部分食品价格止跌回升, 供需趋于平衡
9月鲜菜价格环比上涨 6.1%, 蛋类上涨 2.7%, 鲜果上涨 1.7%, 季节性因素推动部分农产品价格回升, 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猪肉价格环比下降 0.7%, 跌幅收窄, 猪周期接近底部。
农村CPI环比正增长, 城乡差距缩小
农村CPI环比上涨 0.2%, 高于城市的持平, 乡村消费活力有所提升;
❌ 二、担忧的方面
CPI同比连续负增长, 仍然存在通缩风险
9月的CPI同比 下降0.3%, 1至9月平均下降 0.1%, 年初以来持续面临通缩压力。
核心CPI为正, 整体CPI为负, 说明总需求依然偏弱, 消费品领域通缩明显(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8%)。
食品价格大幅下跌, 严重拖累CPI
产能过剩、供应充足,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3.7%.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7.0%, 生猪供应充足, 养殖端出栏集中, 价格持续低迷, 影响养殖户积极性。农产品整体供大于求, 蛋类、鲜果、粮食等普遍下跌, 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食品价格同比 下降4.4%, 是CPI为负的主要原因。
交通、通信价格持续大幅下滑, 工业品通缩压力比较大;
国际油价低迷, 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下降6.0%.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 交通工具价格同比下降1.9%.
交通通信价格同比 下降2.0%, 工业领域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 PPI(工业品出厂价格) 承压.
旅游价格环比大跌6.1%, 消费后劲不足;
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1.8%, 养殖业面临挑战;
居住类价格低迷, 房地产相关消费疲软;
租赁房房租同比 持平, 租房市场不活跃, 房地产产业链复苏缓慢.
9月的CPI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有点偏冷,还没走出通缩的阴影; 食品价格大跌带来通缩压力, 非食品、服务和核心CPI的稳健表现, 显示出内需正在逐步修复. 下一步关键在于稳定预期、促进消费、保住民生, 防止物价从长期低迷、演变为''通缩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