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霉了

500

文/狗蛋本蛋

今年7月,当舆论集体炮轰山姆,质疑其选品和品控时,铁柱心想,闹这么大,山姆总该整改了吧?

三个月过去,铁柱发现自己想多了。

前几天,铁柱通过山姆APP买菜,其中,1kg的有机胡萝卜,品相、品质很差,已经干瘪、发芽。

这不是铁柱第一次在山姆买到品质掉线的果蔬,但铁柱很佛系,只要果蔬没坏,他就懒得找售后。

这次铁柱佛不了。

订单送来后,铁柱第一时间取胡萝卜准备榨汁。打开袋子细看发现,胡萝卜竟然发霉了。

500

二话不说,立马找客服反馈。

客服搬出标注话术,表示生鲜水果在正常储存条件下,都会存在少量损耗。铁柱直接怼回去:不是少量损耗,是好多根长霉点。

最终铁柱选择退款退货。

第二天,故事又来了,铁柱发现同一笔订单中的黄瓜也发霉。

500

最终也是退货处理。

500

狗蛋开玩笑说铁柱“亏”大了——

发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铁柱可以向山姆主张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不足1000元的可直接要求赔偿1000元。

狗蛋也发现,2025年以来山姆品控越来越拉胯,今年在山姆买的蓝莓坏果率特别高,7月初买500g带枝蓝莓,一盒消耗到一半时发现有发霉的果子。

当时买来放在冰箱储存不过两天时间。

自7月中旬山姆频繁上热搜以来,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山姆品控问题的帖子依然很多。

500

500

500

10月9日傍晚,上海市民王先生通过山姆APP下单,买了一份猪肋排、一份猪里脊、2瓶鲜牛奶。

货送到,王先生准备分装放入冰箱,猪肋排一共4片,王先生拿到压在最里面偏小的一块,发现颜色不对,他拿起来闻了一下,恶臭袭来。

王先生提供给媒体的视频显示,该盒猪肋排生产日期为10月7日,上市日期为10月8日。

山姆承认肉品有问题,截至10月11日,双方赔偿协商未果:

王先生主张退一赔十,山姆只肯赔偿三倍。

如此频繁地翻车,从果蔬到鲜奶再到猪肉,山姆的品控体系,是不是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裂缝?

7月份那波舆情,不少声音认为,山姆选品降级和品控滑坡的根本原因在于换帅。年初山姆中国迎来新掌门Jane Ewing(代理总裁)。

Jane Ewing时期,强调以更高效供应链管理来缩减成本、提升效率。

下架口碑产品,上架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等大众品牌,或正是出于利润率的考量。

不过,狗蛋觉得这不是新帅的锅。

看完下图大家应该就明白了。

500

根据《天风证券》报告,甘源、有友、洽洽、盐津铺子的山姆渠道销售额,2024年都在1亿元及以上。

最近几年,山姆成为量贩零食重要增量赛道,所以业内流传一个说法,进驻山姆成了上市食品公司的股价催化剂。

目前有7家食品上市公司的产品进驻山姆,2024年为5家。

也就是说,早在今年新总裁上任之前,山姆已经是大众化品牌的围猎场。

只不过,之前更多会进行“伪装”。

比如蛋黄无抗鹌鹑蛋,正面外包装上,除了“蛋黄”和“由此打开”6个字为中文外,其余均为英文,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洋品牌。

500

当你翻到背面仔细一看,有一行小小的字写着: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出品。

500

还有一款法式小泡芙,外包装也极尽洋气,事实上是盼盼旗下产品;

山姆自己没有独立的生产工厂,自有品牌也是由供应商生产,比如MM2L鲜牛奶,生产商是蒙牛。

山姆中国一直在加速本土供应链建设,有报道称,山姆店内产品国产率目前在75%左右。

国产化倒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交了高额年费的会员,看中的是山姆“严选”的承诺。当“严选”变成了“换皮”的大众货,普通超市也能买到时,会员价值感自然一落千丈。

去年,山姆中国年销售额首破1000亿,占到沃尔玛中国整体业绩约65%,是绝对的顶梁柱,或者说全村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山姆中国慢不了一点。

500

山姆中国门店数量变化(2025、2026为预估数据)

2010-2020年,山姆中国门店数量从6家到26家,年均新增2家;

2020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已开业门店攀升至57家,年均新增5家以上。

从开店速度就能看出山姆的扩张野心,而要匹配野心,扩大用户基础是捷径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下沉,在高端商品和大众商品之间寻找平衡。

但狂奔之下,品控不该沦为被甩下的包袱。

山姆中国会员数超过500万,仅会员费每年就能坐收13亿,山姆是闷声发财了,对缴纳260元甚至680元年费的会员来说,价值无形之中被稀释了。

正如山姆普通会员铁柱的愤怒:

价值被稀释就算了,选品降级也就算了,但卖发霉的生鲜,这是把客户当大冤种按在地板上摩擦。

综合来看,山姆品控变差,有一部分原因是现有的物流和供应链效率,承载不了扩张速度。

前面我们提到,进驻山姆可以获得增量,甚至催化股价,山姆采购部门,是这些供应商能否进驻的重要一环。

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决策与品牌推广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灰色地带。

再加上公司战略重视利润率,多重因素驱动下,更关键的拷问在于:采购部门是否坚守“严选”的初心?

山姆首席采购官张青,执掌采购部门已经五六年。去年年初,张青曾经对媒体说,“我们要做骨子里的事,不要做表面文章,表面文章是不持久的,也赢不来会员的信任”。

其实,张总是知道怎么做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