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不养闲人,哪怕是玩具兔子,也得在这里抓巨蟒
作为诱饵的电动玩具兔子(图片来源:yahoo)
撰文 | 呦呦鹿鸣
审校 | 刘六七
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原产于东南亚,原本是一种生活在雨林之中的蛇类。它们在幼体时期色彩斑斓、性情相对温顺,因此深受爬虫爱好者喜爱。
20世纪80年代,随着异宠贸易的兴起,缅甸蟒作为一种“酷炫”的宠物进入美国市场。然而,许多购买者没有意识到,这种可爱的小蛇会在几年内长成4-5米长、重达90公斤的庞然大物。当宠物主人无法继续饲养这些巨蟒时,一些不负责任的人选择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将它们释放到野外。
▼
常见的“黄金蟒”,大多就是缅甸蟒的白化品种(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1979年,佛罗里达大沼泽地首次记录到野生缅甸蟒的存在。此后的观察记录逐年增加,到2000年,科学家确认缅甸蟒已在大沼泽地建立了繁殖种群。最具戏剧性的转折点发生在1992年,飓风安德鲁摧毁了南佛罗里达的一个大型爬虫养殖场,导致大量缅甸蟒逃逸。天灾+人祸,加速了缅甸蟒的全面入侵。
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特别是大沼泽地区,又几乎就是缅甸蟒的“应许之地”,为它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存条件。这里的亚热带气候与缅甸蟒的原产地极为相似,年平均温度在20-28°C之间,湿度常年保持在60-90%。
尽管弃养缅甸蟒的现象在美国很多地方都有出现,但几乎只有佛罗里达州的缅甸蟒形成了野外成熟的繁殖种群(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更重要的是,佛罗里达的生态系统中缺乏能够控制成年缅甸蟒的天敌。在东南亚,缅甸蟒面临着老虎、豹子、鳄鱼等顶级捕食者的威胁,以及当地人类的捕猎压力。而在佛罗里达,除了偶尔有美洲短吻鳄可能捕食幼蟒外,成年缅甸蟒几乎没有天敌。这种生态位的空缺让缅甸蟒迅速成为了大沼泽地的顶级捕食者。
缅甸蟒的繁殖能力又极为惊人,雌性缅甸蟒在3-4岁达到性成熟,每年可产卵一次,每窝产卵数量惊人。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佛罗里达的野生缅甸蟒平均每窝产卵49枚,最高纪录达到了111枚。雌性缅甸蟒甚至还具有储存精子的能力,即使在没有雄性的情况下,也能连续几年产下受精卵。
据估计,从2000年到2020年,佛罗里达的缅甸蟒数量可能已经增长到数万条,甚至可能超过10万条。狂蟒之灾正在这里上演!
一条5-7年能够长到13英尺(约4米)的缅甸蟒能够吃掉的动物数量(图片来源:sfwmd.gov)
面对缅甸蟒泛滥的危机,佛罗里达州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尝试了多种控制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捕蟒悬赏计划”。这个计划的报酬结构相当诱人:每捕获一条4英尺(约1.2米)长的蟒蛇,可获得50美元基础报酬,每增加1英尺额外获得25美元。如果发现蟒蛇巢穴或正在孵卵的雌蟒,还有额外的200美元奖励。
不止如此,州政府还定期举办“Python Challenge”(不是编程比赛),为捕获最多或最大蟒蛇的参与者提供高达10000美元的奖金。
今年的获胜者及其捕获的缅甸蟒(图片来源:flpythonchallenge.org)
尽管有丰厚的报酬激励,但捕蟒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极低的蟒蛇发现概率。研究表明,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搜索者,在理想条件下的蟒蛇检测概率也仅有约1-2%。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区域内有100条蟒蛇,搜索者在一次搜索中也只能发现1-2条。
而对于赏金猎人来说,这个钱甚至是拿命换的。大沼泽地的环境对捕蟒人来说是极其严酷,大部分区域只能通过气垫船或徒步涉水进入。在雨季,水深可达1-2米,捕蟒人需要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前行,同时还要警惕水中的美洲短吻鳄、毒蛇和其他危险。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感染疟疾、登革热、西尼罗病毒也不稀奇。
在大沼泽地这样的环境中,别说抓蛇了,连基本的行走都很困难(图片来源:a-z-animals.com)
一些捕蟒人坦言,即使全职从事这项工作,月收入也很难超过3000美元,考虑到工作的危险性和艰苦程度,这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因此,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兼职或业余爱好者,这进一步限制了捕获效率。
州政府和科学家们,不得不转换治理的思路,电动玩具兔子就此登场。
“兔兔这么可爱,能有什么坏心思"(图片来源:discovermagazine.com)
这些玩具兔子并没有逼真的质感,善于奔跑的能力,而且看起来“一眼假”的廉价货。但它的实际效果却出人意料地好。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试验中,使用电动诱饵的区域蟒蛇捕获率提高了300%。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够吸引那些通常不会接近人类活动区域的大型成年蟒蛇。
与依赖视觉的人类不同,蟒蛇主要通过热感应、化学感应和振动来定位猎物。蟒蛇的头部有特殊的热感应器官——唇窝(labial pits),这些器官能够探测到0.003°C的温度差异,有效距离可达数米。对于恒温动物来说,它们在蟒蛇的“热视觉”中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因此,一个能够产生热量的电动玩具,在蟒蛇眼中可能比静止的真兔子更加“真实”。
▼
正是因为唇窝的存在,让蛇类可以在夜间清楚“看见”猎物(图片来源:optica-opn.org)
此外,蟒蛇的视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对静止物体的分辨能力有限。它们更依赖于运动来识别潜在的猎物。一个会动的玩具兔子,即使外形粗糙,但只要运动模式正确,就足以触发蟒蛇的捕食本能。
缅甸蟒是典型的伏击型捕食者,它们可以在一个有利位置潜伏数天,等待合适的猎物经过。这种狩猎策略使得电动诱饵特别有效。与活体动物不同,电动玩具可以在同一地点反复出现,持续发出吸引信号,而不会因为察觉到危险而逃走。
虽然人眼很明显能看出玩具兔子是假的,但因为兔子内部安装有有马达、加热器和太阳能电池板,蟒蛇无法辨认真伪(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Florida)
研究人员通常会将这些电动诱饵放置在蟒蛇可能出没的路径上,如水边、动物小径或已知的蟒蛇活动区域。诱饵可以按照程序定时激活,模拟动物的日常活动规律。例如,在黄昏和清晨,也就是蟒蛇最活跃的时段增加活动的频率。一旦“引蛇出洞”,缅甸蟒就会进入无法逃离的陷阱,最终被工作人员捕获。
玩具兔子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24小时工作,不需要人类持续监控。在夜间,当人类搜索者效率最低时,这些不知疲倦的“机器猎手”仍在工作。统计显示,约60%的成功捕获发生在晚上10点到凌晨4点之间,这是人类搜索者通常不会工作的时段。
▼
虽然大多数情况,蛇类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可是在野外碰见蛇类还是要十分小心(图片来源:a-z-animals.com)
当然,玩具兔子再有用,也只能控制而非根除缅甸蟒种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意味着,它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要完全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2年,美国内政部将缅甸蟒和其他三种大型蟒蛇列入《雷斯法案》的禁止进口名单。许多州也制定了更严格的外来宠物饲养法规。然而,这些亡羊补牢的措施来得太晚了,挖坑容易填坑难。
预防永远比治理更重要,保护现有的生态平衡比修复破坏的系统容易得多。
参考资料:
[1] Robotic Rabbits Help Researchers Catch Invasive Pythons in the Florida Everglades.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robotic-rabbits-help-researchers-catch-invasive-pythons-in-the-florida-everglades-48061
[2] Robot rabbits the latest tool in Florida battle to control invasive Burmese pythons in Everglades.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robot-rabbits-latest-tool-florida-battle-control-invasive-burmese-pyth-rcna227678
[3] Florida Deploys Robot Rabbits to Kill Invasive Burmese Pythons.https://a-z-animals.com/articles/florida-deploys-robot-rabbits-to-kill-invasive-burmese-pythons/
[4] Python Elimination Program.https://www.sfwmd.gov/our-work/python-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