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母公司再陷合规风波:未报检被罚转型关键期为何连“底线”都守不住?

近日,黄埔海关官网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将知名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电商”)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逸仙电商因“进口法定检验商品未报检”,被太平海关处以15.63万元的罚款,这一事件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在美妆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太平关检罚字〔2025〕3号》显示,逸仙电商此次被罚的核心原因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五条及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未对进口的法定检验商品进行报检,便直接将商品流入市场。这一操作不仅触碰了法律的红线,更让消费者面临着潜在的质量风险。毕竟,未经检验的化妆品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微生物污染等安全隐患,这对于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美妆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500

从表面上看,15.63万元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或许只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数目,但这笔罚款背后所传递出的信号,却值得逸仙电商的管理层高度警惕。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逸仙电商第一次在合规问题上出现失误了。

早在2020年初,媒体就曾曝出逸仙电商旗下品牌“完子心选”备案的37款单品中,近三成直接使用了完美日记的旧备案马甲,这种备案与实物不符的情况,显然已经违反了现行法规。而在2023年11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逸仙电商起诉辛瑞公司、淘奇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的终审判决,也让逸仙电商的合规问题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法院驳回了逸仙电商的上诉,维持原判,并指出逸仙电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PinkBear皮可熊琉光镜面水唇釉”产品在相关公众中已“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其100万元的赔偿请求未获支持。

作为一家以“全球精选”为卖点的电商企业,进出口贸易可以说是逸仙电商的生命线。然而,这次“未报检”事件却恰恰击中了这条生命线的最脆弱环节——供应链合规管理。海关总署一直以来都三令五申,进出口商品检验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防线,逸仙电商作为一家知名的美妆上市公司,本应深知合规的重要性,但却在最基本的报检程序上出现了问题,这不禁让人对其内部管理体系产生质疑。

500

此次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未透露逸仙电商进口的具体商品以及未报检的原因,这也给市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美妆行业,进口品类繁多,从原料到成品,从包装到设备,都可能涉及法定检验。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批货物卡在海关,对于依赖快速周转的电商企业来说,这种延误所带来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了这15.63万元的罚款。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5年7月,正值逸仙电商转型的关键时期。回顾逸仙电商的发展历程,2018年完美日记凭借社交营销和极致性价比横空出世,成为了国货美妆的代名词,其母公司逸仙电商也在纽交所风光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然而,高光之后,逸仙电商却面临着持续亏损、股价下跌、竞争加剧等一系列挑战,不得不从“重营销”转向“重研发”,试图通过提升产品力来挽回市场信心。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海关的罚单却不期而至。这对于逸仙电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消费者会如何看待一家连进出口合规都做不好的企业?投资者又是否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在化妆品行业,安全是产品的底线,任何与“检验”“标准”相关的负面信息,都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直接的冲击。完美日记苦心经营的“专业”“可靠”人设,又能经得起多少次这样的打击呢?

对于逸仙电商来说,这次15.63万元的罚款或许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其转型的一个转折点。是继续在合规的边缘试探,还是彻底整顿内部管理,构建更加稳健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将是逸仙电商需要认真思考和做出抉择的问题。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信任比流量更珍贵,合规比捷径更长远。逸仙电商唯有真正把合规放在心上,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否则,等待它的可能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危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