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承认了!白宫对华战略出现重大误判
1
美国媒体宣布,白宫对华战略上全面失误,认为美国在过去几年来的对华决策全都搞错了,因为中国压根就不想取代美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提到中国之时,美国国内的一些政客总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一种狂热的歇斯底里和怀疑焦虑当中,他们坚信中国就是要挑战美国,想要取代美国。
仿佛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已经是美国近在咫尺的敌人,双方之间的矛盾几乎没有无可调和。
2
但最近,风向变了。
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所刊登的一则报道称,现阶段,美国白宫内部存在一个普遍性的共识,那就是中国正在“试图取代美国”,成为一个主导全世界的超级强权,但这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如果细看中国定下来的战略目标,就会发现,中国其实是一个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大国,对全世界的“野心”非常有限,也没有重塑世界秩序的意愿,更没有尝试过侵略或者征服他国。
中国一直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从未有过“称霸世界”的想法,也不打算建立新的世界体系。
所以,从事实来看,美国制造对立天然就是错的。
但这也导致美国后续一系列对华策略走向错误,包括军事上维持三大“岛链”,经贸上对华发起贸易战和关税战。
结果,美国不仅陷入“战略孤立”,经贸方面也遭受重创,
比如特朗普的招牌政策—贸易战。
他在2018年启动对华加征关税,试图通过提高成本逼迫中国让步。
如今七年过去,结果如何?《外交政策》的文章用数据回应: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2018年的4182亿美元降到2791亿,但同期美国整体贸易逆差却在继续扩大。
换句话说,美国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转移了进口的国别而已。
而中国全球出口份额在这几年里,却不但没被拖慢,反而更具韧性。
但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
所以,现在,美国需要放弃对华强硬政策,恢复在外交、经济、军事等层面的接触。
要知道,特朗普上任以来,他的对华战略,一直以强硬著称。
早在2017年上台时,他就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者”,把中美关系彻底从合作框架中拉出来,置于对抗格局下。
贸易战、科技战、外交围堵、军事施压,对中国层层施压,想要迫使中国屈服或者倒下。
但《外交政策》的文章指出,正是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把美国带入了战略误区。
特朗普把所有问题都看成“输赢问题”,却忽略了当今世界是个多极互动的复杂系统。
美国对华战略真正的重大误判,是他们把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包括发展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巨兽”,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等情况,都视为“偷窃、模仿美国的技术”。
因此,华盛顿决策层一直坚信,只要通过制裁措施,就能施压中国屈服。但美国没想到的是,持续多年的打压和围堵,反而让中国更寻求在产业上的独立自主,最终在更多的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打不倒我的只会让我更加强大,中国就是这种情形下的典型代表。
现如今,中国的发动机,军工,雷达,电子,轮船,液化天然气船,新能源等等很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美国暂时领先的,最主要的产业只剩下了一个光刻机而已。
3
所以,现在,在经历了对华关税战的失败,又无法解决中国的“稀土牌”后,特朗普在与中方的通话中,释放了缓和信号,强调“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还表示“中美合作能应对全球所有问题”。
不复之前的一味强硬,开始展现柔和和可谈判性。
所以,美国的外交政策给出方向:调整战略预期,回归现实主义。
正如《外交政策》文章结尾所说:“中美冲突没有赢家。唯有基于相互尊重的合作,才能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全球稳定。”
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