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 閒暇資訊與交通重構消費格局

作者:王緝憲,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香港大學地理系前系主任。

500

只要人類相信和堅持多樣化對自身有利,人工智能充分發展,城市間消費人口的流動就將呈現出多元化、個人化的趨勢。

500

近來AI(人工智能)取得重要突破的消息不斷傳出,美國對沖基金頂尖人物莫斯塔克(Emad Mostaque)在其新書The Last Economy《最後的經濟學》中稱,人類進入了一個「千日視窗」,AI帶來生產效率大提升,將在這個視窗期顛覆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

我沒有經歷過第一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只是知道以計算機應用和資訊技術進步為核心第三次工業革命時,從來沒有人這麼言之鑿鑿地表示過。目前似乎也沒有哪個國家或者政黨領袖表示擔心自己的政權或者社會制度會因此失控或被顛覆。如果時間上打個折扣,即2030年後徹底顛覆人類社會的AI全面爆發,同時各國政局並未因此出現動盪,那麼對我們日常生活會發生什麼影響呢?

目前議論最多的是大量就業機會消失,網上太多人在教我們,哪些工作還會繼續和如何再進修轉行。不過,既然這個所謂工業革命4.0可從根本上取代人類大部分勞作的同時,又可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力,只要社會公平,那不就是馬克思倡導的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了嗎?

可是,該社會還有很多條件,包括消滅私有制和國家,這當然不會是5年後的狀況,技術革命把「主義們」遠遠的拋在了後面。

我以為,從微觀世界看,人工智能至少會帶來三大變革:(1)閒暇時間增加:AI自動化減少重複勞動,使人們有更多時間用於休閒、娛樂、旅遊及社交活動。

(2)訊息獲取充分:智慧推薦、個人化搜索讓消費者快速準確地獲取所需資訊,消費決策更理性。

(3)交通運輸便捷:智慧交通、無人駕駛等技術讓城市間流動更順暢,航空和高鐵連接度愈來愈高,加之新能源車行駛每公里費用極低,空間距離障礙進一步消除。

在上述三大變革中,前兩條會有遍在性,而第三條中,中長途的交通改善程度,會與所連接地點的受歡迎程度成正比。

500

雖然不可否認,各種先進的物流配送和資訊交流可以讓更多人選擇在自己的城市和自己家裏活動,但如果人們有更多閒暇時間及有更全面訊息,我們更可能會到交通更便捷、可達性更高的地方享受人生,或到那裏找到自己樂意做的事情,同時,那裏也會有更多需要真人參與的工作機會。

年齡劃分成「新三代」

那麼,那裏是哪裏?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今後,即使有AI為我們省出了時間,我們感興趣的消費內容是什麼?今年4月,仲量聯行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50頁的《時尚消費力洞察報告》,根據年齡段將消費者分為「新三代」,即「後Z世代」、「千禧一代」和「新銀髮」,他們最大的差異,在於年輕一代有一半左右的錢花在「情緒價值」上,新銀髮比老銀髮更活躍和注重健康,比如所謂「新中式養生」;中間「千禧一代」更講求時代感,但比年輕的後Z世代更講究性價比。他們與『老三代』比較,消費愈來愈個性化,多樣化,特別是最年輕的一代。

3個月前,《南方都市報》調研成果《2025高品質消費品牌TOP100趨勢洞察報告》揭示,在AI助力出現後,中國新三代消費品牌集中在九大類「AI+賽道」,分別是顏值經濟(23.6%)、食品康養(18.1%)、運動戶外與服飾(13.1%)、智慧電器(12.7%)、體驗經濟(12.1%)、消費科技(10.5%)、興趣消費(7.2%)和寵物經濟(2.5%)。

500

如果世界任闖蕩,哪些地方是最值得花時間和精力的。對國人而言,我把它們歸為五類。

第一類是國際化大都市和中國超一線城市,比如巴黎、紐約、倫敦、東京、伊斯坦布爾等國際大都市,以及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中國大都市。

這些城市擁有豐富的商業資源、多元的文化氛圍、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高水平的服務業,能夠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多樣化需求。隨着交通的便利,原本因距離而望而卻步的人群,也更容易前往這些城市消費體驗。

第二類是特色旅遊城市與文化名城,如成都、蘇州、西安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或自然風光優美的城市。

AI讓旅遊規劃更加智慧化,交通便利縮短旅途時間,使得這些城市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首選。特色美食、文化活動、傳統節慶都成為吸引消費的重要因素。

第三類是以深圳、杭州、矽谷等科技創新高地為代表。

上周本專欄提到前海可以變成深圳的銀座,不是說這兩個地方在具體形態上一樣,而是說,深圳會像銀座那樣,成為獨一無二、常住古老城市的遊客非常喜歡的一類超現代空間。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高新技術企業與創新人才,成為年輕一代追求新奇體驗和前沿技術消費的熱門地。

第四類是宜居生態城市,如廈門、青島、南京等生態環境優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城市。

人們在閒暇時間更關注健康與生活品質,宜居城市的綠色消費、健康生活方式成為吸引力。最後,第五類是隨着訊息傳播的加速,許多原本不為大眾熟知的小眾城市因獨特的文化、藝術、美食、地理特色而迅速走紅,成為新一代消費者的打卡聖地,例如位於山西朔州有近千年歷史的應縣木塔。

城市競爭取決體驗

在人工智能、資訊技術與便利交通的共同推動下,消費人口的流動將更加自由和多樣。

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再僅僅依賴於規模和資源,更取決於特色、體驗、服務,以及把沉迷在虛擬世界和遊戲中的人拉出來的能力。

總之,只要人類相信和堅持多樣化對自身有利,人工智能充分發展,城市間消費人口的流動就將呈現出多元化、個人化的趨勢。

那些能夠提供豐富體驗、高品質服務、獨特文化與便利交通的城市,將成為吸引更多人前來消費的「磁場」。

很認同龍應台女士的說法,有大名鼎鼎的維多利亞港,香港不需要新地標。磁力來自遊客獨一無二的體驗,人文城市的體驗往往來自獨特歷史留下的印記,包括民風,倫敦巴黎如此,香港也一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