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成都惨烈事故后起火燃烧,多人打不开车门……
从事媒体工作逾20年,微信公众号:吃瓜体
这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突发一起严重车祸。
一辆黑色小米SU7疑因超速行驶(目击者称时速或超150公里),在转弯时失控撞上绿化带,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瞬间起火爆炸。

多段现场视频显示,车辆被烈火吞噬,车主疑似被困车内。
多名路人上前救援,徒手拉门、砸窗,甚至找来锤子试图破窗。有人成功敲碎主驾驶窗,却发现火势过猛,根本无法靠近。几名热心司机又搬来灭火器扑救,但车辆突然发出异响,火焰蹿升,他们只能被迫后退。
一位目击者称,他与消防车几乎同时抵达现场,“到的时候火已经控制住了,但中间又复燃,最后才彻底扑灭。人没救出来,是用电锯切开的门。”
据另一位现场司机描述,疑似小米SU7在高速追尾一辆网约车后失控,“打方向太大,从绿化带飞到了对向车道。”

警方已介入调查,事故责任及车辆情况仍待权威通报。
从目前信息看,事故起因是驾驶员超速、弯道甩尾所致。但令人唏嘘的是,小米引以为傲的“安全设计”,在生死关头却成了阻碍救援的枷锁。
无论是外部应急拉手,还是多次破窗尝试,都未能及时打开这辆“科技旗舰”的车门。
讽刺的是,就在几个月前的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雷军还曾自豪宣称:“SU7的安全标准,远超国标要求。”
当然,调查未结束,我们不能武断认定这起悲剧是小米的质量问题。许多传统燃油车在严重撞击后,同样会因结构变形导致车门卡死。
但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孤例。多起小米SU7事故中,都有“车门无法打开”的报道。小米在追求极致性能与智能化体验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逃生机制?
当一辆车在事故中无法为乘客提供最基本的逃生保障时,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交通意外,而是严重的产品责任事故。
仅仅小米公司自查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担负起职责,来进行调查!

那扇被电锯切开的车门,如同一块黑色的警示碑。
它提醒着所有汽车制造商:速度可以重新定义,科技可以无限迭代,但“安全”——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
又是一条年轻的生命,唉........
编辑于 2025-10-13 11:30・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