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未来智能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以AI耳机开启“一脑多端”办公革命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白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2025年的AI赛道,正从大模型狂欢转向Agent落地竞赛。当通用大模型的热度逐渐沉淀,能自主感知、决策、执行任务的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已成为行业新锚点。
Gartner最新测算,2024年仅约1%的企业软件内置AI智能体功能,但到2028年,这一比例有望飙升至33%,届时约15%的日常业务决策将可由AI自动完成,企业级Agent发展空间广阔。
就在这个转折的关键节点,一则融资消息在AI圈引发关注。10月13日,未来智能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这已是其本年度第三次获得资本加持。
在大模型热潮褪去、资本回归理性的当下,一家从硬件起家的公司为何能持续获得青睐?
答案藏在它的发展轨迹里:从一款解决会议痛点的AI耳机,到构建“一脑多终端”的办公生态,未来智能正以“产品力+AI力+出海力”为核心,掀起一场重新定义办公场景的革命。
外界看好的,不仅因其在AI硬件领域的先发优势,也因其向AI办公服务生态跃迁的巨大潜力,更因其具备AI Agent落地的“中国范本”:用垂直场景的数据飞轮反哺技术迭代,以软硬件一体化构建竞争壁垒。
这场由未来智能掀起的办公革命,恰是Agent技术从概念走向实用的生动注脚。
1、“垂”赛道赢法:从泛场景踩坑到AI会议耳机定义者
回溯未来智能的发展,2022年是关键的起点。这一年,讯飞AI会议耳机Pro推向市场,看似只是一款硬件产品,却悄悄重构了职场信息流的底层逻辑。
在此之前,会议始终是“一次性消耗品”,结束后只留下模糊的记忆和零散的笔记,重要信息极易流失;而讯飞AI会议耳机通过录音实时转文字等功能,让会议内容变成了可检索、可沉淀、可复用的数据资产,一下戳中了职场人的核心痛点。
彼时,AI硬件赛道尚未形成清晰的方向,很多玩家还在追逐“泛场景智能”,试图做覆盖全需求的“超级助理”,但在未来智能CEO马啸看来,一方面,受技术发展水平所限,短时间内无法诞生出一个幻想中的全能AI,另一方面,一个全能的AI平台意味着要把各行各业都吃透并重做一遍,这不仅难度很大,还会造成平台与现有应用生态之间的博弈,这个产业环境也决定,AI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全面且“有用”。
正是这一认知,让马啸团队坚定了“做垂、做深”的战略。他们意识到,泛场景的智能助理行不通,但垂直场景下的精准服务大有可为——就像智能客服在特定领域能成功,核心就是需求聚焦、数据集中。而办公场景中的会议记录需求,恰好符合“垂而深”的特点:用户在会议中的核心诉求明确(记录、整理、翻译),场景相对固定,数据易于积累迭代。
初代的讯飞AI会议耳机并不完美,但凭借“会议数据化”这一核心价值,还是收获了第一批种子用户。这些用户一边吐槽耳机的硬件品质,一边又“离不开”它实用的AI功能,用它开会记录、解决跨国会议沟通难题,这种矛盾的反馈,反而印证了产品的核心价值。
此后两年,行业玩家纷纷跟进,推出各类AI耳机,但核心逻辑始终没有跳出未来智能开创的“会议数据化”框架,功能也大多与讯飞AI会议耳机雷同。而未来智能则在此期间专心修炼起了“内功”——硬件品质不达标,就以5+X为核心产品策略,将音质、续航、降噪、外观、舒适度这五项耳机基础能力做到行业领先;AI功能同质化,就以职场人核心诉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开发升级AI嘴替、AI脑图、深度问询、语音唤醒、双向通话翻译等新功能。
随着产品的迭代与AI功能的不断升级,未来智能的先发优势也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成绩: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其产品长期稳居AI耳机品类销量前列;连续三年营收增长,从最初的几万用户,逐步突破百万用户量级。更重要的是,它定义了“AI会议耳机”这一细分品类,让“会议记录用AI耳机”成为职场人的共识。
“越垂直越有用”是马啸团队坚守的核心逻辑。在办公场景中,产品越聚焦,用户需求越明确,数据迭代速度就越快,形成“数据飞轮”效应。这种“垂直深耕”的战略,不仅让未来智能在AI硬件赛道站稳了脚跟,更为其后续向AI办公助理升级埋下了伏笔。
2、不止能听会记:“一脑多端”玩转出AI Agent办公新花样
“明年是未来智能的产品大年,除了迭代新款耳机,我们还将推出更多非耳机类办公硬件,丰富办公硬件产品矩阵。”马啸说道。
这一消息背后,是其“一脑多终端”战略的加速落地。今年5月,未来智能宣布正在以“viaim大脑”为核心,联动由人体感官延伸出的多种形态硬件,打造覆盖“听、看、记”全场景的AI办公生态。而新一轮融资,恰好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让未来智能有底气在硬件研发、AI技术迭代上加大投入。
从行业视角来看,AI对办公场景的改造正经历从“工具辅助”到“主动服务”的升级。过去,办公软件解决的是“记录和存储”问题,大模型解决了“整理和提炼”问题,但真正的智能办公,需要的是能理解用户需求、主动完成任务的“办公助理”,这正是AI Agent的核心价值。
马啸团队早在2023年就意识到这一点,当时大模型热潮正盛,很多公司扎堆做通用大模型,而未来智能却坚定地选择“大模型+垂直场景”的路线,因为他们清楚,大模型本质是基础设施,最终的价值必须通过应用落地体现。
未来智能的AI Agent构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现有产品的逐步延伸。以当前的AI耳机为例,它已经能实现“录音-转文字-摘要总结-待办生成-问询交互”的闭环:用户开两小时会议,耳机实时录音转文字,viaim大脑自动剔除寒暄废话、提炼核心观点,甚至生成待办事项并支持交互问询;如果是外语会议,还能实时翻译,解决语言障碍。
“一脑多终端”战略的落地,则将让这种价值进一步放大。未来,除了耳机,未来智能还将基于现有听觉交互系统,逐步引入语义理解、情绪识别与基础视觉感知等多模态能力,构建一个“多感官协同、端侧运行、自主进化”的智能终端生态。这一终端矩阵将以AI Agent为核心引擎,融合语音入口、个性化助手与高频办公场景工具,成为连接人类感知与AI能力的关键触点。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硬件设备,而是通过viaim大脑串联起来的“感知节点”,共同构建全维度的办公数据流。
而随着数据的积累,viaim大脑会越来越“懂用户”——它能记住用户常对接的客户姓名、熟悉的行业术语,甚至摸透用户的工作习惯,比如知道用户喜欢在会议后24小时内处理待办事项,会主动提醒。
资本市场的频频认可,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一模式的潜力。在AI从技术突破转向场景落地的新阶段,未来智能提供了一个可规模化、可商业化、可国际化的Agent落地范本:硬件作为数据入口,解决“感知”问题;viaim大脑作为核心,解决“理解和决策”问题;办公场景作为落地载体,解决“价值变现”问题。
此时,未来智能的双增长引擎已经清晰可见:第一引擎是“AI服务”,以viaim大脑为核心,通过多硬件收集办公数据,不断优化Agent能力,提升用户黏性。数据越积累,Agent越智能;Agent越智能,用户越依赖,形成正向循环。第二引擎是“硬件生态”,围绕办公场景,持续推出多种形态的智能硬件产品,扩大数据入口。硬件卖得越多,数据来源越广;数据来源越广,AI服务能力越强,两者相互赋能。
马啸提到,“纯软件的AI助理可能更智能,纯硬件厂商可能单品卖得更多,但我们的优势是‘软硬件一体化’”。硬件保证了数据的精准获取,软件实现了数据的价值转化,这种结合让未来智能在AI办公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3、从“中国爆款”到“全球圈粉”:viaim的出海打法
国内市场的成功,验证了未来智能“软硬件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而海外扩张,则是其从中国AI硬件公司向全球AI办公服务品牌进化的关键一步。
未来智能早在2024年就开始布局出海,先是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为试点,测试海外市场需求;2025年1月的CES展上,正式推出全新海外品牌“viaim”;7月切入中东市场,9月借IFA展会宣布将进入欧洲市场,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
谈及品牌的全球运营,马啸提出了“一体同心,和而不同”的核心理念,具体而言,“一体同心”指品牌的产品本质、品牌理念与价值观必须全球统一,品牌的根本在于用清晰的“自我”吸引认同者,而非在不同市场扮演不同角色。“和而不同”则是指在确保产品“好用”的基础上,营销策略可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与当地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建立认知。
未来智能的出海策略与理念,已经在市场得到正向反馈。例如在北美市场,经过前5个月的市场营销铺垫与销售渠道扩张,viaim品牌市场认知度加速提升。在今年6月,viaim品牌迎来增长拐点,月环比增长率达272.7%,并成功在7月延续了增长势头,月环比增长率继续以超100%的速度大幅增长,目前正处于高速上升通道中。
在亚太&中东市场,今年6月,讯飞AI耳机亚太区整体销量月环比增长达106.7%,到7月进一步爆发,月环比增长率高达673.1%。
未来智能的出海优势,在于其“中国供应链+AI技术”的组合。一方面,依托果链上的顶级代工厂,未来智能的硬件品质能对标苹果、华为等大厂,同时成本控制更具优势,让viaim耳机在海外市场既能定位于中高端,又能保持可观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其AI技术经过国内市场的验证,在会议记录、多语种翻译等场景的准确率远超海外同类产品,形成了技术壁垒。
随着海外市场的突破,未来智能的估值逻辑也在发生转变。过去,资本市场把它看作“AI硬件公司”,估值锚定的是硬件销量和毛利率;现在,它正在向“全球AI办公品牌”转型,估值锚定变成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和生态扩张潜力。
“成为全球‘软硬件一体化办公助理’领域的第一名”。马啸首次明确了未来智能的五年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智能将围绕AI能力升级、硬件生态扩张、海外市场深耕三大方向发力。
从一款AI耳机,到构建“一脑多终端”的办公生态;从国内市场的突围,到海外市场的扩张;从硬件厂商,到AI办公服务的提供者,未来智能的发展轨迹,印证了“垂直深耕”的价值——在AI行业追逐热点、追求规模的浪潮中,它始终坚守办公场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