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女演员勇闯好莱坞,却遭全行业怒怼!他们在害怕什么?(深度观察)

500

这位女演员刚出道

同行就对她大喊:“F**k off!”

 

文 | 羊羊

编辑 | 羊羊、小小树

 

在上周的SNL节目中,联合主持人科林·乔斯特讲了一个关于AI的笑话。

 

据报道,好莱坞的经纪公司有意签约一位名为Tilly Norwood的 AI 生成女演员,这位 AI 女演员是在与 AI 版哈维·韦恩斯坦进行酒店会面后崭露头角的。

 

注:哈维·韦恩斯坦曾是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制片人之一,他利用自己的行业地位性侵多位女演员,直接引发了著名的MeToo运动。

 

500

△ SNL节目调侃AI女演员

 

笑话的前半句是真的。

 

9⽉底,在瑞⼠苏黎世电影节的⼀场⾏业峰会上,Particle6公司的创始⼈兼 CEO Eline Van der Velden高调宣布,⼀个名叫Tilly Norwood的“AI⼥演员”正获得多家好莱坞经纪公司的⻘睐,签约在即。

 

500

△ 瑞士苏黎世电影节行业峰会,左二为Eline Van der Velden

 

这⼀消息被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泛关注、讨论,以及批评。尤其触怒了好莱坞。

 

美国演员工会专门为她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大明星艾⽶莉·布朗特直言她让自己感到“恐惧”。

 

 

表面上看,Tilly  Norwood是⼀个有着深邃眼眸、波浪棕发的年轻⼥性,Instagram上的⼈设是热爱“冰咖啡”的Z世代⼥孩,⽇常分享着试镜和⽚场⽣活,看起来和⽆数追梦的年轻演员别⽆⼆致。

 

500

△ AI女演员Tilly  Norwood

 

这样的AI形象并未超出大家过往的认知,Tilly在AI短片中的演技也远未达到真人演员的水平,是什么引发了这场舆论风暴?

 

是恐惧。

 

Tilly Norwood的幕后操盘手企图赋予她真人演员的待遇,让她签约经纪公司,和真人演员同台竞争——而这正是目前好莱坞大多数演员极力抵制的。

 

因为对AI的看法不同,好莱坞几乎分裂成了“水火不容”的两派,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做过探讨。

 

但这次情况不同, 行业内愿意为AI演员说句好话的人寥寥无几。

 

Tilly  Norwood玩越界了!好莱坞会怎样处置这位“冒失”的新人,非常值得玩味。

 

多年之后,电影史会将这场“争论”描述成一次无聊的商业炒作,还是AI演员正式诞生的标志呢?

 

01 Tilly Norwood是谁?有人希望她是AI版斯嘉丽·约翰逊

 

这场⻛暴的⻛暴眼——Tilly Norwood的外貌酷似瑞秋·泽格勒、海莉·斯坦菲尔德、安娜·德·阿玛斯等⼀众当红⼥星的混合体,这很难不让⼈猜测其⽣成模型正是基于这些演员的公开数据。

 

她的“⾸秀”是在2025年7⽉Particle6发布的⼀部名为《AI Commissioner》的AI⽣成喜剧短⽚中,⽚中她被形容为具有邻家⼥孩⽓质。

 

 

在社交媒体上,她的⼈设鲜明,积极营业,甚⾄发表豪言壮语:

 

20秒内,我能对抗怪兽、逃离爆炸、卖给你⼀辆⻋,还差点赢得奥斯卡。这真是⼀天的⼯作……毫不夸张!找⼀个能做这⼀切的⼥演员吧。

 

500

△ Tilly  Norwood演戏片段

 

这背后是Particle6公司⼀整套AI制作管线。

 

在⼀次访谈中,创始⼈Van der Velden提到,她的公司在制作流程的各个阶段都深度使⽤AI,⼯具箱⾥包括了Runway、 Sora、11Labs、DeepSeek和ChatGPT等10余种AI工具。

 

其核⼼技术之⼀是Particle6⾃研的“DeepFame”⼈格引擎,它确保了这些AI⻆⾊在保持品牌安全和创意雄⼼的同时,能够⾃主响应,维持⽂化相关性。

 

Particle6对Tilly的定位显然不是⼀个僵硬的数字⽊偶,⽽是⼀个能够根据情境做出反应、表达情感的“合成表演者” 。

 

500

△ Particle6官网首页关于Tilly Norwood的宣传

 

在推出Tilly的同时,Particle6也正式启动了⼀个名为Xicoia的工作室。这是⼀家定位为“AI⼈才⼯作室”的机构,其核⼼业务就是“创造、管理和商业化”像Tilly这样的“超真实数字明星”。

 

Xicoia的商业逻辑是创造“活的、可表演的IP”。这些数字明星拥有完整的背景故事、独特的个性、不断发展的叙事弧线,并且能够与粉丝进⾏互动。

 

500

△ Tilly Norwood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简单来说,Tilly Norwood的运作模式是:

 

技术上,她是⼀个由多种AI⼯具集成的数字产品;商业上,她是⼀家新型“艺⼈经纪公司”Xicoia旗下的签约“艺⼈”。

 

其盈利模式将涵盖影视出演、品牌代⾔、社交媒体流量、游戏植⼊乃⾄粉丝互动等⼀切真⼈明星所能触及的领域。

 

Van der Velden毫不掩饰其野心:

 

我们希望Tilly成为下一个斯嘉丽·约翰逊或娜塔莉·波特曼。

 

02 戳到好莱坞痛处!艾米莉·布朗特直呼“害怕”

 

如果Tilly Norwood的定位只是类似于韩国虚拟男团PLAVE那样的虚拟偶像,她的出现不会引起好莱坞太多的注意。但当她被赋予了“演员”⾝份,就直接挑战了影视⾏业最核⼼的“⼈”的价值。

 

这无疑踩到了好莱坞最敏感的神经。

 

Van der Velden在公开分享了Tilly Norwood的即将签约经纪公司的消息后,基本上在业界获得了一边倒的批评。

 

500

△ Van der Velden公开分享了Tilly Norwood即将签约经纪公司的消息

 

反对的声⾳主要集中在两点上,第一,伤害真人演员的利益。AI演员无疑是在模仿真人演员的基础上诞生的,包含大量未授权的数据训练,这属于侵权行为,也是此前演员工会罢工时强烈反对的。

 

这是盗窃,不是创造。

 

美国演员⼯会(SAG-AFTRA)迅速发表声明,措辞严厉地指出:

 

Tilly Norwood不是⼀个演员,它是⼀个由计算机程序⽣成的⻆⾊,⽽这个程序是在⽆数专业表演者的作品上训练出来的——未经许可,也未经补偿。

 

在《窈窕奶爸》中成名的演员玛拉·威尔逊更是⼀针⻅⾎地评论道:

 

你们没有创造这个。是成百上千的真实⼯作者创造了它。你们拿⾛了他们的作品,并假装是你们⾃⼰的。

 

500

△ 好莱坞大罢工期间,美国演员工会打出抵制AI的口号

 

2023年的好莱坞⼤罢⼯中,对AI的担忧是核心议题之⼀。当时,美国演员工会与大制片厂签订的协议中就包含了数条对AI应用的限制条款。

 

比如:

 

如果用生成式 AI 模仿具体的演员,需要获得授权。

 

片方如果使用生成式 AI 代替人类演员,需要提前通知演员工会,并且要严肃考虑是否可以由人类出演。

 

Tilly Norwood的出现,⽆疑是往尚未愈合的伤⼝上撒盐。 

 

第二,Tilly Norwood并未展现超越网络上海量AI角色的技术水平。

 

很多人认为,即便技术发展,这些“数字木偶”也永远不可能达到真人演员的水平。

 

美国演员工会官⽅声明:

 

它没有⽣活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情感,⽽且从我们所看到的来判断,观众对观看脱离⼈类体验的计算机⽣成内容不感兴趣。

 

很多人认为,表演的精髓在于情感的共鸣,⽽情感源于真实的⽣活体验——爱、恨、痛苦、喜悦。⼀个没有⼼跳、没有记忆的程序,如何能真正理解并传达这些复杂的⼈类情感?

 

即使技术能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也只是“伪装”⽽⾮“表达”,最终只会让艺术变得廉价和空洞。

 

艾⽶莉·布朗特在采访中看到Tilly的视频后,直⾔感到“恐惧”:

 

请停⽌剥夺我们的⼈类连接。

 

天哪,我们完蛋了……拜托,经纪公司们,别这么做。请停⽌剥夺我们的⼈类连接。

 

500

 

许多好莱坞从业者也公开表达了反对意见。

 

《权⼒的游戏》演员苏菲·特纳在网上留言,“不了,谢谢”;

 

演员拉尔夫·伊内森在社交媒体上使⽤了更激烈的措辞表⽰拒绝:F**k off;

 

500

 

曾出演《身在高地》和《惊声尖叫》系列演员梅丽莎·巴雷拉则呼吁抵制签约Tilly的经纪公司。

 

WME、Gersh等好莱坞主流经纪公司则公开表⽰,不会签约Tilly Norwood。

 

⾯对一面倒的批评,Tilly Norwood的创造者Eline Van der Velden只能自己为这位“新人演员”辩护了。

 

AI是新的画笔,⽽⾮替代品。

 

Van der Velden通过Tilly的 Instagram账号发布了⼀份声明,试图平息众怒。声明强调:

 

她不是⼈类的替代品,⽽是⼀件创意作品——⼀件艺术品。

 

500

△ Van der Velden用Tilly的 Instagram账号发布的声明

 

我将AI视为⼀种新⼯具,⼀⽀新画笔。就像动画、⽊偶或CGI在不取代真⼈表演的情况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样,AI为想象和构建故事提供了另⼀种⽅式。

 

我⾃⼰也是⼀名演员,没有什么——当然也不是⼀个AI⻆⾊——能够夺⾛⼈类表演的技艺或乐趣。

 

Eline Van der Velden此前曾表示,今年上半年开始,业内对AI演员的态度已经逐渐从抵触转变向接纳,最近有不少公司来找他们谈合作。

 

然而当Tilly Norwood遭到疯狂抨击时,好莱坞没有任何大人物站出来对AI演员的发展表示支持。

 

这位“新人”的演艺之路暂时不会很顺利。

 

03 幕后推⼿也是演员?AI技术背后的商业哲学

 

不管怎么说,仅凭一次发言,Tilly Norwood和她的幕后推手Eline Van der Velden一下子就火遍全球,对一家AI创业公司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了。

 

Eline Van der Velden在声明里说,她也是演员出身,这一点不假。但她的经历让她比一般演员更相信技术。

 

500

△ Tilly Norwood的创造者Eline Van der Velden

 

Van der Velden出⽣于荷属库拉索岛,早年学习戏剧和⾳乐剧。然⽽,与许多艺术背景的学⽣不同,她在数学和物理上也表现出很⾼的天赋。

 

在⽼师的⿎励下,她最终进⼊了伦敦帝国理⼯学院学习物理学,并取得了核聚变专业的硕⼠学位。

 

在瑞⼠洛桑研究核聚变反应堆时,她对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宏⼤命题充满热情。但当她得知这个⽬标可能需要50年才能实现时,她选择了回归⾃⼰最初的热爱——表演和创意。

 

她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想我不会在实验室⾥度过50年。我想回到表演和有趣的创意⽅⾯。

 

在洛杉矶做演员和喜剧⼩品创作时,她亲⾝体会到传统制⽚流程的低效与昂贵。

 

500

△ Van der Velden担任喜剧作品《Match.com 模仿秀》的女主角

 

当YouTube时代来临,她和朋友们疯狂制作了⼤量低成本的搞笑短⽚,其中不乏病毒式爆款。

 

在此后总结这段经历时,Van der Velden表示她领悟到两个道理:第⼀,完成⽐完美更重要;第⼆,通过聪明的流程再造,完全可以⽤极低的成本创作出⾼质量内容。

 

2013年,她的喜剧⻆⾊Miss Holland⼤获成功,为她赢得了BBC的委托;但由于预算极低,没有制作公司愿意接⼿。

 

500

△ Van der Velden创作的喜剧角色Miss Holland

 

于是,BBC对她说:

 

听着,你过去10年⼀直在制作作品,你就是制作公司。

 

就这样,⼤约14年前,Particle6诞⽣了。

 

500

 

Van der Velden将其形容为“⼀家制作内容的科技公司”。

 

她的⽬标是将制作公司打造成“制作界的⻨肯锡”,⽤数据和分析来优化⼀切。

 

Particle6的采用远程办公,像优化代码⼀样优化制作流程中的每⼀个“⼩表盘”,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拥抱AI。

 

他们甚⾄开发了专有⼯具,⽐如⼀个可以交叉⽐对现有节⽬以避免重复、帮助⽣成新IP的格式创建器。

 

Van der Velden曾在采访中透露,Particle6的AI流程能将制作成本降低60%到90%。他们可以以7.5万到12.5万美元的成本,制作出看起来像25万美元质感的内容。

 

她反问道:

 

当预算在缩⽔,期望却在不断提⾼时,你为什么不使⽤⼀个能让你⽤10%的成本获得10倍产出的⼯具呢?

 

最初,Particle6的核⼼竞争⼒是为BBC、 亚⻢逊等平台提供“物美价廉”的内容。但随着⽣成式AI技术的成熟,Van der Velden看到了⼀个更⼤的机会:不仅仅是优化现有流程,⽽是创造全新的、可规模化的数字资产。这就是Xicoia诞⽣的背景。

 

500

 

Xicoia的愿景极为宏⼤,Van der Velden宣称:

 

下⼀代⽂化偶像将是合成的——永不疲倦、永不衰⽼、并能与粉丝互动的明星。

 

她希望建⽴⼀个由AI⻆⾊构成的宇宙,⻆⾊之间可以互动,产⽣联动效应,从⽽构建⼀个庞⼤且不断演进的数字IP矩阵。

 

她甚⾄认为,未来演员可以授权⾃⼰的“数字孪⽣”同时出现在多个作品中,⽽⽆需亲临⽚场,从⽽实现收⼊的规模化。

 

结语:好莱坞暂时“封杀”AI演员,好莱坞之外呢?

 

正如部分外媒指出的,这场争论“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个关于⾏业如何选择使⽤这些⼯具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前,好莱坞的传统体系似乎暂时守住了阵地,演员们的怒⽕压制了一次对新技术的大胆尝试。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紧缩的预算和对效率⽆休⽌的追求下,资本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毕竟,AI不会疲倦,不会要求加薪,更不会罢⼯。这种诱惑是实实在在的。

 

500

 

好莱坞拥有强⼤的演员⼯会和成熟的法律体系,能够对AI的应⽤形成强有⼒的制衡。但在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在⼯会⼒量较弱、法规尚不完善的市场,类似Tilly  Norwood这样的AI演员是否会找到率先落地的⼟壤?

 

当制作成本可以被压缩到极致,当⼀个“永不犯错”的数字明星可以24⼩时不间断地为品牌和平台创造内容时,市场的选择可能会⽐我们想象的更加务实。

 

AI演员时代的帷幕已经悄悄拉开。Tilly Norwood或许不会成为这部⼤戏的主⻆,她可能只是⼀个因⽤⼒过猛⽽提前退场的序章⻆⾊,但她⽆疑已经成功地将⼀个原本潜藏在⽔⾯下的议题,以最激烈的⽅式抛到了所有⼈⾯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