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不缺人才,缺的只是发展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本文由“新新观察”推荐,来自《央视走进沈飞工厂揭露歼-35发展史:居然是2009年“自筹资金”的项目?》评论区,标题为新新观察添加】

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沈飞那群按照“快速试制”的打法,边设计,边发图,边制造的年轻人,还看到了当时敢于把自筹的资金放手交给这群年轻人去折腾的沈飞的掌舵人!

按常理来说,沈飞的那群年轻人恐怕经验、技术未必就比成飞的那群年轻人更高,但是他们同样有发挥才能的舞台。如果没有这个舞台,无论沈飞还是成飞的年轻人,都会泯然众矣。

在人才苗子和发挥空间之间哪个更重要?

就现实来说,是发展的机会、发挥的空间更重要,萝卜坑比萝卜更重要。

清北学生从来都是全国最顶尖的苗子,但相当数量的清北学生出国后基本都泯然众矣。中国就是靠着留在国内的苗子和那些次顶尖的苗子以及马马虎虎的苗子在科技上飞速赶上、超越了拥有众多顶级苗子的美国。

汉高祖的沛县、汉光武的南阳、明太祖的淮西,名将如雨名臣如云,真是那些地方人才就比其他地方更多?非也,只是那些小吏、商贾、文人、小兵甚至农民跟对了领导遇上了时代,有了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中国从来不缺人才,缺的只是发展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