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靠创新系列:与吕德文老师讨论,基层没钱了怎么办?
发展靠创新系列:与吕德文老师讨论,基层没钱了怎么办?
一、新闻原文:吕德文:基层没钱了怎么办?https://www.guancha.cn/LvDeWen/2025_10_09_792577.shtml#
二、吕老师的调查很细,非常客观地接近当今的现实情况,只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显得有点保守,“
总体上,现如今的基层,进入另一个新常态。过去,基层是发展导向,基层围绕了项目、资源运转,有了项目资源,就可以提供服务。现如今的基层,普遍进入了没有钱,不知道怎么办事的局面。
如果说,过去相当一段时期的基层出现了体制过热、负担过重的问题的话,现如今的基层,则进入了体制运转降速、无所适从的问题。基层事务简单了,负担也少了,活力却也没有了。“
三、其实,我国的乡村发展一直在积极创新中,只是中间有一段时间,突然有了钞能力,能融资,能用资本的组织方式直接配置资源,导致发展的主线任务受到了资本左右,对于此,现在证明资本的组织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是好事,是发展中的问题。
我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早在十年前就关注到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分层现象,一是规模大户通过300亩(水稻)等适度规模经营在产业化服务体系支撑下,组织农业生产,达到增值财富的目标,明显符合生产是集中的物质生产的经济规律,二是农村部分居民在家庭庭院为核心,在5亩左右承包地,开展以生活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服务于小家庭,尤其是孩子一年内回村时的舒适生活,明显符合消费是分散的为人服务的经济规律,而且农村集镇已经具备这样的消费业态服务功能,每年吸引在外奋斗的孩子,在节假日都想家、归家,还降低了在外奋斗的孩子养老和育儿成本,高效地支持人口再生产循环。
我国的乡镇基层生产关系一段时间受到了更关注物质生产的经济规律的上级影响,大量的资源通过项目配置到低效的经济循环中,无以为继,造成现在债务负担都非常重,现在基层没钱了,是好事,是时候将基层生产关系,也就是资源配置到真正的生产力基础上。
1、现在农村基层符合物质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比如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已经到了空间极限,不能再投入过多的资源,尤其是用项目、用资本,来挤出真正能从事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主体是一种负向增值行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农业产业化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2、现在农村基层真正需要发展的是为人服务的经济,以农村社区一定人口集中度为基础,规划配置均等化基础设施(90%已建成,主要调整使用方向)和公共服务(90%人力资源已经具备,主要是从管理调整到服务岗位),细化农村居民真正的美好生活需要,丰富养老、育儿、日常生活、文化、健康等业态,形成大量劳动服务岗位,用少量的资源就能形成社区循环,并产生增值效应,其中最大的增值是人口再生产正循环。
3、基于以上生产力基础,基层就好办了。
(1)90%的人力资源从事公益性服务,产生增值,形成增量国有金融虚拟资本,替代现在财政负担的高额人力资源运行成本,体制内大量人力资源优化成优质资源。
(2)现在低效运行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因基础设施高效利用,优化成优质资产。
(3)基层政府以公共服务为主,可以撤并大量合规性机构,其中乡镇政府可以由现在完全一级政府优化成县域政府派出机构,节省大量行政成本。
(4)以社区为基本运行模型,大量需要劳动服务可以形成优质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