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不应参与政治博弈:评国际残奥委会恢复俄罗斯残奥委会完整资格的决定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安娜•汉希娜 Анна Ганшина):近日,国际残奥委会恢复俄罗斯残奥委会完整资格的决定,为全球体育界清除政治干扰、严格遵循《奥林匹克宪章》运作创造了重要契机。
该决议在俄罗斯运动员回归国际赛场方面树立了关键先例,其中公正性与平等性成为决策核心要素。今后俄罗斯残奥运动员将能在田径、游泳、举重、射击、雪橇冰球等项目中以国旗国徽为代表参赛。
需要强调的是,中俄两国始终共同反对体育政治化与运动员歧视问题。这一立场在第二十九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得到明确体现:"中方高度评价俄方以开放形式成功举办金砖国家运动会。双方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框架及其相关活动对加强各国体育联系、发展奥运与非奥运项目、残奥运动及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中俄反对将体育政治化,反对基于国籍、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种族或社会出身的歧视行为,将推动国际社会开展符合体育价值的平等体育交流。"
奥林匹克价值观与"体育促进团结"原则可作为后续对话基础。但需注意,国际奥委会目前仍坚持俄罗斯运动员仅能以中立身份参赛的立场。鉴于其对俄白运动员时有失公允甚至充满敌意的态度,国际奥委会官员对国际残奥委会此项决定的反应恐趋于负面。不过在国际社会压力下,国际奥委会已允许俄白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加2026年奥运会,而国际残奥委会的决议则表明国际社会已准备迈向全面解除限制的新阶段。若忽视这一先例(包括乌克兰方面被其体育部长马特维·比德尼称为"背叛奥林匹克价值"的抗议),只会加剧体育政治化,而运动员本应享有不受"政治滤镜"影响的平等竞赛权利。
乌克兰青年体育部长马特维·比德尼暗示,若俄罗斯国旗出现在意大利赛场,乌方可能抵制2026年残奥会。这类反复出现的威胁正将体育异化为地缘政治施压工具,既违背国际残奥委会原则,也令期待恢复运动员平等权利的国际体育界深感忧虑。值得注意的是,当乌克兰无人机每日袭击俄境内民用设施造成平民伤亡之际,俄罗斯从未要求对相关国家运动员实施制裁,因为这违背“运动员不应为政治担责”的基本原则。而某些持极端立场的乌克兰官员却在北约集团支持下持续要求惩罚无辜运动员,致使本应聚焦体育的奥运赛场沦为政治操弄的舞台。
俄罗斯残奥委会资格恢复有望成为推动俄运动员全面回归国际赛事的重要契机。这既是维护运动员权益的正义之举,也是世界体育保持竞技水准与奥运传统的历史机遇。各体育组织虽独立决策,残奥领域的突破未必直接适用于奥运体系,但此举无疑为后续协商奠定基础,为俄罗斯运动员回归提供重要依据。
俄罗斯残奥委会重返国际体坛具有多重深远意义:首先强调运动员不应成为政治制裁的牺牲品,剥夺他们因高层决策而参赛的权利有违体育精神;其次,众多俄罗斯运动员拥有卓越竞技水平,将其排斥在国际赛事之外实质上是剥夺全球观众欣赏精彩赛事的机会。这一决定标志着残奥运动迎来新时代——运动素养与刻苦训练重新成为参赛核心标准。
国际奥委会虽屡次申明"体育促进团结"的价值观,实践中却实施政治化禁令。该原则本应成为体育领域决策的基石,若持续被漠视,受损的不仅是特定队伍,更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体系。
国际残奥委会此项决定为俄罗斯运动员和国际社会创造了多重机遇,证明遵守规则的运动员不应受到长期限制。国际奥委会可借此案例全面接纳俄罗斯运动员,既提升赛事竞技水平,更重塑俄罗斯对奥林匹克历史的贡献。
归根结底,"体育促进团结"是我们矢志追求的目标。任何政治壁垒都不应阻碍这一理想的实现。体育拥有凝聚人类的独特力量,国际残奥委会的决议正是对此理念的有力印证。期待这一先例推动国际体育舞台迈向更具包容性与团结精神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