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六代歼50重要意义-从数据上说一下花旗国为啥再也造不出F47!
北六代图节前就广泛流传,由于各种原因本号也就没有抢跑发布,该机网络型号为歼50,至于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内部编号,也有说是歼15+歼35=歼50该机的意义有:世界上第一种兰姆达机和可动式翼战斗机,长棱前机身,全向隐身设计,二维矢量发动机……很多这个之前文章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多少说。大家看一可以搜索一下!
无论外网和内网都喜欢给东大武器找一个来源,甚至外网所谓专业人士,不可以接受歼50的设计,认为是去掉了垂直尾翼的F22,还想看着和F22“狗斗”谁更厉害,说到底就是知识结构老化,以为自己领先30年,实际上是堕落30年。
F22是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战斗机,被吹为了神机,但问题这个战斗机即便再强大,它也是人类制造的大型机电产品,那么就是会存在缺陷,要想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不断迭代与提升,但在后来F22生产了180余架就停产,这样对于花旗国就失去了重型隐身战斗机的制造能力,飞机零件很多,飞机总装厂不可能完全制造,所以都会分包到其他配套厂家完成。要说美国制造业实力,现在美国有 32,958 家机械加工车间(machine shops就是作坊的意思),还有 5754 家机械加工制造商。2024 年美国机械加工服务企业数量为 16,244 家,金属加工机床存量约为 240 万台以上。
但状况非常不好,制造业基础就是机床和技术工人,资料显示2024 年,美国机械加工人才短缺问题较为严重,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师不足 4.5 万名,78% 的制造业雇主反映难以招到合格技术工人,而社区大学毕业生中(名声很不好那种)有 43% 由于缺乏相应数学,物理知识学习处于失业状态。现行职业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仍在搞传统机械操作,而对于数控机床操作基础知识不行,学生根本操作不了。
美国未来十年将有 2100 万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集中退休,年近四分之一(25%)的美国制造业工人年龄超过 55 岁,但新生代补充速率不足其 60%。这种断层在精密仪器维修、特种材料处理等需要经验积累的领域尤为明显,高级技师的平均年龄已达 58 岁,而愿意从事脏累险岗位的年轻人比例从 1990 年的 34% 骤降至当前的 9%。
航空航天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更高,要知道飞机制造不是流水线打螺丝,通常需要具备精密加工、复合材料加工、无损检测等特殊技能,超过 29% 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工人年龄超过 55 岁,面临着严重的退休潮冲击,
这些即将退休的工人往往是制造业中最有经验、技能最熟练的群体。他们掌握着宝贵的工艺知识、故障排除经验和操作技巧,这些知识和经验往往是难以通过书本学习获得的,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他们的退休意味着这些宝贵的 "隐性知识" 的永久流失,而年轻一代进入制造业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退休的速度。
现在美国年轻人仍然将制造业等同于传统的流水线工作,认为这是 "没有前途" 的体力劳动。都喜欢去金融、互联网等高薪行业。
更为严重的是,移民执法行动对现有制造业劳动力造成了冲击。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突袭了现代汽车集团位于佐治亚州的电动车电池工厂,当场拘留了数百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韩国的技术专家。这个做法不仅直接影响了该工厂的生产,也在整个制造业供应链中造成了恐慌。
现在89% 的机械制造商由于缺乏熟练工人而对车间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即使这些工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订单,也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许多先进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无法连续运转,甚至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也无法满负荷运行。浪费了设备投资,增加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产品在各个工序之间的流转速度减慢,生产周期被迫延长。影响了对客户的交付时间,也增加了在制品库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这也就是为啥说美国很多装备不但造不出来,而且花钱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当前形势:美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性,到 2033 年将有 190 万个技术岗位无法填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威胁到了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安全。
虽然美国有钱可以买到精密机床,但没有人,没啥用,而且外来高级技工引进由于红脖子等原因,也无法搞下去,随着欧洲制造业也在衰退,导致很多美国机械加工件都在东大生产,虽然我国机械加工件不是精度最高,但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毕竟大家都是要挣钱的,不是搞情怀的,肯定会找性价比最好的,而不是反过来的。
现在美国有识之士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进行人才培养,搞MAGA,但现状是无法扭转。所以美国F47也没有啥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