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中秋心得,多来自孤独

都知道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兼怀子由”:他和苏辙这一生,也确实聚少离多。他俩出仕后在一起过中秋,有记录可查的,可能也就是熙宁四年那一次——距离苏轼去黄州还有十年。

但这次相聚,没那么有名,反而是“兼怀子由”那一个孤独的夜晚,因为“明月几时有”,千秋扬名。

后来另一次,苏轼写中秋,难得好月亮,便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不知道下一次看到好月亮,是什么时候呢?

辛弃疾与苏轼一样,豪迈里透着深情。中秋,辛弃疾会写这样的词送人: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苏辛最好的中秋词,都是一个人过中秋时写出来的。

不只是中秋词。

有关好月亮的词句,往往跟孤独有关。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下面连着的是: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树栖鸦,冷露无声,秋思。很孤寂。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昔年今年,西北东南,无人会,还是孤寂。

回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角度,稍有年岁,自然明白:孤独这玩意与日俱长,越到后来,越成为人生常态。

年纪渐长,大多数人很孤独,还可能越来越孤独。赶上中秋看到好月亮,但是人生无常,不知道以后月亮如何?

所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由此可见苏轼的大气。他知道人生难得圆满,所以将就着,就这样祝福吧:

没法在一起,那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时一日是否在一起,并没那么要紧:人长久就好,有未来就好。

话说,苏辛二人,有过中秋联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满江红·快上西楼》。

苏轼: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辛弃疾: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辛弃疾: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所以孤独过中秋的话,也没啥。

看看苏轼辛弃疾都孤独,至少能知道,世上这样的也不止自己。

毕竟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孤独着,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孤独——但依然可以在这一晚,看看同一个月亮呢。

中秋快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