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只有精神病当天皇,才能避免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500

1912年9月13日,明治天皇出殡。当灵柩从东京缓缓向日本千年古都京都移动时,一对老夫妇将利刃刺入自己胸膛。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宣称迈入文明国家行列,这对老夫妇的殉国行为本不该被政府当作文明时代的典型宣扬。然而,若1912年的日本政府能做出这般理性选择,这个国家或许不会在十几年后义无反顾地滑向法西斯道路。这对因天皇之死自杀殉国的老夫妇,正是带领日本打赢日俄战争的乃木希典大将与其妻静子,他们的故事连同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更替背后的深层矛盾,早已埋下日本注定走向疯狂的伏笔。

乃木希典自杀的消息瞬间席卷日本,甚至盖过了天皇出殡的风头。政府借势在全国修建乃木神社,大肆鼓吹忠君爱国的武士道精神。但乃木希典不过是政府操控的棋子。从根源看,日本的集体狂热始终与天皇制度紧密相连。

明治维新虽被视为日本踏入文明社会的节点,却未否定天皇,反而将其从象征性存在转变为握有实权的君主。1867年1月,孝明天皇驾崩,14岁的睦仁继位。这位少年在继位当年,便因大政奉还中幕府的主动退让,从统治日本近300年的德川家族手中,继承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权。

次年1月,日本政府以《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为据改元“明治”,明治时代由此开启。14岁的睦仁彼时无力影响维新各派势力,但维新成功的核心纲领正是“尊王攘夷”。为证明夺权合法性,各派围绕“强化天皇权威”制定系列政策,将深居宫中的天皇彻底塑造为神格化的统治者。

经维新派脱胎换骨的重构,日本天皇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权。此时的天皇不仅是象征领袖,更实际拥有对首相领导的政府的一票否决权,只要明治天皇决意行事,程序上无人能阻拦。

通常,这种独裁身份易引发民间“彻底改革君主制”的呼声,但明治天皇极为精明。他深知自身权力基础薄弱,故多数时候放任政府“胡作非为”,却在关键时刻使绊子,提醒众人自己才是日本真正的统治者。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便明文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凭借至高地位,明治天皇一面放权政府处理琐务,维护自身权威;一面以军队最高统帅身份营造御驾亲征氛围,既激发民族士气,又赢得民众爱戴。这种操作最大限度维持了封建君主在现代社会的声望。他去世时,这套“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绝对君主制不仅未因君主胡作非为受损,反而因他的精妙平衡,在推动天皇神格化的同时,让实际执政的政府“无可指摘”。

此时的日本虽被视为进步列强,君主专制程度却较同时期的大清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明治天皇驾崩后,日本并未“加速”走向极端集权与军国主义,反而在随后几年呈现开明开放的社会状态,1912年起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期。

这期间天皇如同隐形人,虽握有最高权力却不过问政务。在新生代民主人士推动下,日本成立多个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政党交替执政中,任何理念的持有者都可能入主内阁,塑造理想社会。更关键的是,大正政府破天荒以“民意”而非统治阶级喜好制定政策。1918年,平民出身的原敬成为首相,首次终结了“日本华族”垄断政府高层的时代。

在平民政治家推动下,日本1925年颁布《普通选举法》,男性国民普选权初步确立。除内政变革外,大正时代还放缓了对外扩张步伐:虽仍试图通过“二十一条”侵吞中国主权,但在英美干预下未铤而走险挑起战争。

大正天皇的功能性缺位,让日本在短暂窗口期焕发繁荣。回到最初问题:为何明治时代手握大权的天皇此时消失?答案很简单,明治天皇之子、大正天皇嘉仁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

大正天皇自幼体弱,童年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精神状态长期不稳。继位后病情加剧,40岁时脑血栓彻底摧毁其心智,完全无力干涉国政。在大正时代,这位神格化却无实权的天皇成了日本最便利的工具,民众可肆意膜拜而无需承受专制反噬;政府可假借其名义行事而无需顾虑其判断。日本上下都在利用天皇招牌推进变革。

明治维新后最讽刺的一幕莫过于当精神病人成为天皇时,日本人才真正迸发出改革热情。可惜,重病之人的生命终有尽时,1926年12月大正天皇心脏衰竭,47岁便在东京驾崩。

500

被隐藏许久的天皇大权,最终落入最不该掌握它的人手中,日后在法西斯路上狂奔的昭和天皇裕仁。他不像祖父那样甩手掌柜,也非无为之君,自童年起他便被刻意培养为军国主义分子,而其启蒙导师,正是为明治天皇殉国的乃木希典。

在乃木希典日复一日的灌输下,裕仁彻底认同忠君爱国理念,平民认同是为效忠天皇;天皇继承人认同,则是要以此为借口号令臣民。1921年,裕仁以皇太子身份出访欧洲,遍访日本驻外武官,以未来天皇之姿赢得这批人效忠。

当时全日本皆知,他那位患病的父亲时日无多。越早与皇太子建立联系,便越能在未来政府中抢占先机。凭借未来天皇的威望,裕仁未继位便凝聚起势力,将曾掌控陆军的长州派驱逐出局。

在裕仁看来,大正民主的种种改革皆是冲击“忠君爱国”的大逆不道。随着大正天皇驾崩,这位狂热青年终于登上权力巅峰。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修正日本过去15年的错误,而首要目标便是重启对华侵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