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韩国男人破防的手势,却成了今年最好的体育营销标识?
🤏。
这是一个让韩国男人「破防」的手势。严重到苹果在宣传iPhone17 Air时,专门为韩国官网换了不同的页面。
图源:苹果官网
但在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赛场上,这个手势却造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背后甚至成为了年度最佳体育营销案例的候选。
主角有三方:大谷翔平、黛珂和洛杉矶道奇。
黛珂与大谷的合作始于2023年,当时他成为黛珂Lipsome产品线的代言人;而黛珂母公司高丝(KOSE),则在2024年与道奇达成合作,成为其夺冠巡演大巴的赞助商。
图源:黛珂官网
从常规逻辑看,这些都很合理:大谷是国民级偶像,能帮助高丝拓展男性消费群体;与道奇合作,则是在一个高度聚焦的场合里增加曝光。按理说,这是两笔标准的商业合作,并不出奇。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今年4月——在对阵亚特兰大勇士的一场比赛中,大谷在九局下半击出再见安打,帮助球队拿下开赛8连胜。跑向本垒后,他做出了一个「🤏」手势划过眼睛的动作。
图源:Imagn
这个动作既不是道奇的传统庆祝方式,之前也没人用过。那么,这个动作来自哪呢?是大谷在不久前拍的一个广告片。
其中,大谷手握黛珂的产品,做出了与类似动作。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最多算是一次软植入,甚至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但很快,事情有了质变——道奇全队都开始自发模仿这个动作,让其大谷的个人行为,变成了团队的统一庆祝。
特奥斯卡·埃尔南德斯甚至表示不知道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但大家都在做,也就跟着做了。」
黛珂手势,就此诞生。
每当道奇球员敲出安打,这个手势都会出现在镜头前,很不难让人在看球的时候大喊黛珂打钱。
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曝光场景就此出现,黛珂几乎是白捡了免费的广告位。在道奇队状态好的时候,「黛珂手势」出现在镜头中的频率,基本就仅次于选手球衣上的耐克Logo,曝光价值可想而知。
还有许多球迷笑称,让大谷的其他赞助商赶紧研究下他投球三振的动作。
但这个营销案例,到这儿还没完,一个全新合作很快落地。
5月份,道奇队进行了续约多年并扩大了合作协议,不仅在现场开设产品售卖点,此后每当大谷击出本垒打,场内大屏幕都会同步展示黛珂品牌标识,完全与一个重要时刻深度绑定了起来。
在9月21日对阵巨人的比赛中,双方又推出了「黛珂手势」球星卡,包括大谷、弗里曼和埃尔南德斯,前一万名入场球迷可以领取。至此,一个完整的营销案例被拼了出来。
图源:高丝官网
理论上来说,这个案例其实本不应该成功,因为这个手势本质上是把代言动作搬进球场球场,每次庆祝都像是在打广告,容易让球迷产生排斥感。
但现实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有几点。首先,这个动作本身比较自然和有趣,更像是一个「内部梗」;其次,棒球本身就有庆祝动作的传统,每支球队都会用统一手势来营造团队氛围,「黛珂手势」自然融进了这条线索。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有几个词汇频繁出现:例如真实、自然、连接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品牌和赛事都在追求的「梗文化营销」。某种程度上,广告如果能变成球迷和球员之间的梗,它就不再是广告,而是球队文化的一部分。
而具备文化属性的营销,是塑造品牌力的关键,也是各方想要追求的长尾效应。
图源:道奇队社媒
最后,大谷本身除了是现象级人物之外,也具备很强的大众亲和力,绝大部分都觉得他除了打球之外,没有什么「邪念」。因此 大谷做出的任何举动,都更容易被看作「人畜无害」——要是换其他任何一位球星来做,有很大概率会被指摘在场上打广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关于黛珂手势的讨论中,有一类人群也反复出现:之前没有有护肤品习惯,以为护肤产品是给女性用的男性球迷,通过这个手势知道了大谷代言黛珂,「只有女性用护肤品」的观点有了改观,甚至去购买了相应产品。
这其实也是当下品牌们请代言人的逻辑,粉丝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代言某品牌,就会产生这是「XX严选」的想法,从而购买相应产品。聚焦到护肤品上,请男运动员代言除了带货之外,也能开拓市场、改变传统认知。
近日,YSL宣布与「SGA」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达成合作,也是这种趋势的一次延续。
图源:YSL
未来,这种类型的合作会越来越多,但类似「黛珂手势」的这种营销打法,却很难再复制了。
毕竟,任何想复刻爆款的行为,最终只会制造出低劣的模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