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热度未散,第二艘电磁弹射巨舰现身,歼-35上舰没啥悬念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近期,一组照片在军迷圈刷屏。中国海军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已经拆掉了电磁弹射系统上方的施工棚,双波段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稳稳装在舰岛,就连甲板上的喷气偏流板也同步竖起。

这些细节明明白白传递出一个信号,“四川”舰的舾装即将收尾,接下来要进入试验阶段,而军迷盼了许久的“电磁弹射无人机上舰”,离现实越来越近。此外歼-35隐身舰载机登上076,也没啥悬念。

500

从下水到舾装近尾声,“四川”舰仅用了9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扛着太多“硬核技术”,电磁弹射器是核心战力设备,哪怕有“福建”舰的成熟经验和数据打底,工程师们也不敢怠慢,每一次调试都要做到万无一失,毕竟这套系统直接决定了后续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半点差错都可能影响战力。而等我们彻底摸透这套技术,未来076型后续舰艇的舾装速度,肯定会大幅提升。

500

双波段雷达的安装同样有讲究,这是“四川”舰的“千里眼”和“防空大脑”,负责态势感知和末段防空火控,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型军舰的精密雷达和电子设备通常不在下水前安装,理由很实际:一是舰体下水时会发生形变,提前装雷达可能打乱精度,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内部的T/R组件,影响其数量和性能;二是雷达装在舰体最高点,下水后在水面状态安装,能实时测算对舰体重心的影响,避免后续出现稳定性问题。更关键的是,雷达得和舰载防空武器对接数据,可大部分防空武器也得在下水后装,如果先装雷达,后续调试只会乱成一团,甚至要返工整改。这么看,9个月的舾装,每一步都是为了让“四川”舰服役后能稳稳发挥战力。

500

“四川”舰打破常规,成为全球首艘安装电磁弹射与拦阻系统的两栖攻击舰。这一点哪怕欧美国家未来数年都拿不出同级别装备,背后靠的就是中国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上的领先。

按照官方说法,“四川”舰能搭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两栖装备,其中“固定翼飞机”四个字藏着很大文章。根据现有信息推测,“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器最长能到130米,不光能弹射隐身无人机、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甚至能弹射歼-15T、歼-15D和歼-35这类舰载战斗机。虽说“四川”舰和航空母舰的综合能力还有差距,但已经有了类似航母的功能,在舰载航空力量配置上,直接跑到了世界前面。

500

在现代化战争里,无人机早不是“小配角”了,从侦察、精确打击到防空压制,无人机已经成了重要力量。而“四川”舰的核心优势,刚好就围绕无人机作战展开。无人机在高危环境里相当“扛揍”,还能长时间执行任务,部署起来也灵活。更重要的是,无人机能扛下持续作战、精确打击和情报搜集的活儿,部分替代有人机的同时,还能避免飞行员伤亡。

打海战的时候,这些无人机不光能对海攻击、侦察监视、搞电子战,还能给反舰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巡航导弹、航母舰载机提供目标数据,甚至中继制导,把整个作战体系的效率拉满。可以说,“四川”舰能操作大型无人机编队,既踩中了未来智能化战争的节奏,更是中国海军作战样式的一次突破。有了这些无人机,中国海军在未来海战场的各个维度,都能更主动,信息化作战效能也会涨一大截。

500

其实早几年,“四川”舰的路子还遭过不少质疑。当时大家觉得,咱们没有可用的垂直起降舰载机,让两栖攻击舰走“电磁弹射+无人机”的路,说不定会成“鸡肋”。但现在看,这个选择又对又有远见,电磁弹射和拦阻技术成熟了,无人机和常规舰载机都能顺利上舰;而外军垂直起降舰载机在实际用的时候,暴露了不少问题,反倒衬得咱们这条路更合理。最后结果是,“四川”舰的战斗力不光没打折,还实现了大跃升。

更值得说的是,就在“四川”舰拆棚前不久,航母“福建”舰刚官宣完成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这两个消息传到美国,不少美军方人士都惊呼,中国在电磁弹射与拦阻领域,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双超越”。

500

毕竟“福建”舰的突破是一次,“四川”舰的创新又是一次,两次领先,足够说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硬实力。要知道,中国速度从不是空谈,从“福建”舰到“四川”舰,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接下来,美国海军或许真得沉下心来埋头追赶,而中国海军,会沿着自主创新的路,继续向更深的蓝海迈进。

科罗廖夫的军事大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