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的第N次停摆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美国政府又关门了。

当地时间9月30日,美国国会未能在最后期限前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联邦政府资金于2025年10月1日00:00(美国东部时间)中断,法律意义上的“政府停摆”正式生效。

500

这是自2018-2019年那次长达35天的停摆后,美国联邦政府再次“关门”。

500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停摆危机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破坏,而且白宫正试图借机推动联邦政府永久性裁员,打破了过去的政治默契。

停摆真相:什么是美国“政府停摆”?

美国政府停摆并非全新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已发生14次。但要理解为何如此频繁,需先从美国政府的预算机制说起。

美国财政年度从每年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结束。如果新财年开始前,国会没能就预算达成一致,也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联邦政府就会“没钱可用”,导致部分机构停止运转。

这就是“政府停摆”或“政府关门”。

“关门”这事并不罕见,一开始都是小打小闹,1至2天就结束了,从90年代开始,这种“关门”变得常态化。1996年克林顿时期,曾有一次长达21天的“关门”,起因是两党无法在大幅削减政府开支的预案中达成一致;2013年奥巴马时期有一次长达16天的“关门”,起因是《平价医疗法案》的实施细则,也就是“奥巴马医保”;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曾发生2次政府停摆,其中包括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政府“关门”,从2018年12月21日关到2019年1月25日,主要原因是民主党不同意特朗普提出的美墨边境隔离墙的预算方案。

500

当政府停摆发生时,联邦政府各部门被区别对待。核心部门如军队、空管、狱警和紧急救援等“高危岗位”继续工作,但工资可能延迟发放。

而非核心部门则暂停运转,约80万名联邦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

500

本轮风波:两党博弈下的必然结果

本轮停摆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未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参议院首先否决了民主党提出的法案,该法案获得47张赞成票、53张反对票。随后,共和党提案也因缺少5张赞成票而未获通过。

两党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医疗政策上。民主党要求加入延长《平价医疗法案》补贴、撤销对医疗补助的削减等条款。

500

而共和党则指责民主党引入“无关紧要的问题”,仅考虑单一党派利益。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等民主党人强调,两党在医保政策上存在巨大分歧,民主党不会让步。

500

政治算计:为何政客不惜让政府关门

美国政府停摆表面上是预算程序失败,实则是两党精心计算的政治策略。对美国政客而言,有时让政府“关门”比“开门”更有利于实现自身目标。

500

政治表演胜过实质治理。随着美国党派极化加剧,政府“关门”几乎成了美国政治的常态表演。这种表演政治的模式,使治理失败变成了固定节目。

绑架公众利益作为筹码。美国政客们将联邦雇员的生计和数百万民众的公共服务直接绑架,以此胁迫对方让步。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影响的是底层打工人,而不是国会那些人,那些人还是会照常领钱,十分讽刺。

转移视线应对国内矛盾。当美国国内矛盾愈演愈烈,民众支持率不断下降时,把民众注意力转移到“外部敌人”身上,已成为美国一些政客的惯用伎俩。

于是,两党为了争取舆论和选票,开始把责任相互甩锅,媒体也把每个动作放大——本来是技术性拨款程序,瞬间成了“谁害苦了普通人”的大戏。

不同以往:本次停摆的特别之处

与历史上二十次政府停摆相比,本轮停摆危机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其潜在破坏性也更为深远。

永久裁员取代临时休假。以往停摆期间受影响的联邦雇员都能很快恢复正常工作并获补发薪水,但此次白宫要求各联邦机构在停摆期间制定——针对缺乏资金且“不符合总统优先事项”项目雇员的永久裁员名单。

500

政治动机更加明显。特朗普政府此次要求准备可能的“永久裁员”,这一做法打破了过去的美国两党的政治默契。共和党会借助这次“关门”危机来推进整体的缩编政府议程。

经济环境更为脆弱。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实施的加征关税、裁减联邦雇员等政策已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政府在此时停摆将加剧混乱和不确定性。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师凯利直言:“时机很糟糕。这次(政府停摆)比以往更危险。”

广泛影响:民众成为最终受害者

政府停摆的后果远不止于华盛顿特区的政治圈,它将像涟漪一样扩散到普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经济数据缺失影响决策。美国劳工部警告,一旦政府停摆,劳工统计局将暂停一切活动,这意味着原定本周发布的就业数据和10月中旬的关键通胀数据都可能被推迟,势必影响经济政策制定和投资者决策。

公共服务大面积暂停。多地博物馆、国家公园和纪念碑等可能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美国务院领事馆和移民局的部分窗口将放慢工作甚至关闭,护照、绿卡、签证等证件办理时间被拉长。

民生问题凸显。对于低收入家庭,打击会更快到来。数百万孕妇和儿童的食品券将受影响,住房援助和能源补贴也会因资金断档而延迟。

航空业亦警告,美国各大机场可能出现人手短缺,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进一步打击美国旅游业。美国旅游协会首席执行官弗里曼表示,政府停摆一周将导致旅游业损失10亿美元。

500

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分析普遍认为,政府关门可能让美国经济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

制度沦为党争武器:美国政客们是怎么把美国制度工具化的?

美国政府停摆制度的设计初衷,是让国会掌控预算、制衡行政权力,防止政府滥用资金。然而,这一机制已被彻底工具化,成为两党互相威逼的政治筹码。

将停摆作为“人质”。美国政客们将联邦雇员的生计和公共服务作为要挟对手的筹码。“不答应条件,就让系统瘫痪”——原本用于预算监督的制度,沦为了政治勒索的工具。

有专家指出,这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结构性问题,在两党席位相近的情况下,“以‘关门’换让步”已成为一种谈判策略。

上演“苦肉计”加码施压。政客们刻意将“临时休假”升级为“永久失业”的威胁,通过恶化局面来煽动民众。这种手法如同两人吵架,一方砸烂自家最值钱的电器,然后对着邻居大喊:“都是他逼的!”

“甩锅大会”转移视线。停摆一发生,政客们就按预先准备的剧本在媒体上互相指责。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布嘲讽民主党高层的AI伪造视频,而民主党人则贴出特朗普与爱泼斯坦的合照进行回击。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赢得这场舆论战。

政治极化侵蚀治理效能。如今的美国政坛上,不少政客认准了一种“逻辑”:制造假想敌、攻击假想敌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以至于一个人的姿态越极端,语言越疯狂,地位越稳固。

这种政治生态下,妥协成为禁忌,对抗反而受到奖赏。

这些手法在此次停摆中一一上演,而政府关门也只是美国制度被工具化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工具化正在美国其他制度里蔓延:司法程序被政治化、听证会成了表演、任命与监管被用来追求短期政治利益。

这些做法的共同点是:把制度本来的公共职能,转作政党争斗的“武器”,短期看可能帮两党中某一方得利,长期来看却侵蚀了制度的信任和效能。

500

所以,这次停摆远不止一场政治闹剧。

如果“制度被工具化”的情况不改变,美国政府关门的戏码不会是终章,而会不断重演,每一次都更伤人、更难收场。

这场闹剧或许会随着临时拨款法案的通过暂时落幕,但只要党争极化的根源未除、个人权力膨胀的逻辑不变,美两党共同吃饭的这口权力大锅还能禁得住几次猛砸?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