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全新启用!集体“回忆杀”,有人一次性打9张……

来源:杭州发布-2025-09/3007:42

10月1日起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这意味着,自9月30日后,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每一张泛黄的票根都记录着一段人生旅程。近日,无数网友翻出泛黄的票根,时光切片如潮水般涌来,掀起一场集体的“回忆杀”。

小小纸片承载的不仅是行程,更是求学、归乡、重逢的生命印记,成了情感的无声见证者。这场告别,不仅是票证的退场,更是一代人共同记忆的谢幕。

500

在我很小的时候,从杭州回老家余姚,基本上只有一种交通方式:火车。

100公里上下的路程需要3个小时左右,逢年过节,正常行驶的火车买不到票了,就选择坐棚车,那是火车在客运繁忙期所改装的,没有座位和窗户,只能席地而坐,每一节车厢的角落用布一遮,就是简易厕所。那个时候,能够抢到票已经足够幸运。

有一年春节,我跟着父母到城站排队候车,突然队伍中有一个高个儿的男人大声哭起来,声音非常绝望和沮丧:他的票找不到了。那个时候买火车票不需要实名制,票找不到就是找不到了。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年幼的我第一次在一个成年男人的脸上看到生活的阴影,那种被打败了的气息。

我不知道乘警后来怎么处理的,这张丢失的车票本来是会带着他去往哪里呢:一个爱情故事的夭折?一场错过了机缘的见面?

那个时候乘客购买的是硬板票,属于第一代火车票,票面尺寸为57毫米x25毫米。从票面的颜色可以看出差异:软座客票为浅蓝色,硬座客票为浅红色,市郊客票为浅紫色,棚车客票为橙黄色,加快、卧铺、空调等票为白色无底纹。

500

火车有快车、慢车之分,硬板票上也有体现。一道红杠是快车,二道红杠特快,没有杠则是慢车。

到车站售票厅购票时,那小小的窗口似乎有着某种魔法:售票时,从票格抽票、打印日期、算账、粘贴,全靠售票员手动完成,出一张票有时需要好几分钟。从窗口望进去,售票员熠熠生辉,因为他(她)掌握着让你咫尺天涯的一段旅程。

等我长大一点,能够独立坐火车出门的时候,硬板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蓝色底纹,使用短条形码的票据,之后软纸客票的底纹改为红色。但无论是软纸客票还是硬板票,有一道程序是不能缺少的:检票。

那个时候的检票是要在车票上打孔,它是一个标志,证明了这张票据已经被使用。打穿票面的孔,在我看来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虫洞,让你缩短了从这一地到另一地的时间。

500

1996年末,“软纸票”开始代替“硬板票”上岗。 

到了新千年,计算机软纸客票改为长条形码,容纳了更多的信息,完成了全国铁路售票联网运行。在这之后,软纸客票信息条形码改为二维码,这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与铁路动车组出现相配合的是,2007年4月开始,磁介质火车票“小蓝票”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而车票正面一维防伪条码,也在此后改为二维防伪图案。

但到此时,火车票的丢失依然是一个困扰乘客的问题,因为不是实名,也就没有替代的方法。我记得我做过梦,梦见自己丢失了火车票,然后眼睁睁看着火车远去,只能在心中默念:对不起,我把车票弄丢了。

从这样带着困惑的梦境中醒来,我茫然若失。火车票的这种属性,让它在某些时候有着纪念意义,多年前参加过一场婚礼,异地恋修成的正果,大屏幕上放的,除了寻常那些你侬我侬的花前月下,最耳目一新的就是火车票所拼出的爱情长跑。或许,这些火车票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珍贵的收藏之一。

500

图源/龚超

2012年,计算机软纸客票改为实名制,隐去身份证号中的四位号码,全路实现互联网、实名制售票。对于我这样有着焦虑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让火车票无纸化成为了现实:2020年4月29日,中国内地高铁和城际铁路电子客票实现全覆盖;6月20日,电子客票推广至普速铁路,我国全面进入电子客票时代;2024年11月1日,中国铁路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个无纸化的过程,和铁路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现在,从杭州到余姚,高铁的时间已经缩短为40分钟左右,这个缩短让时间更加具有了质感:当交通变得迅捷的时候,我已经很少再回老家,因为老家让我牵挂的爷爷奶奶和外婆,他们都被锁在时间里了。

来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