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网暴别慌!三步教你依法击退“键盘侠”

来源:法治日报

-2025-

09/30

18:50

照片被恶意P图

个人隐私遭莫名“开盒”

被匿名帖指控“收黑钱”

……

近年来

网络暴力事件频发

不仅涉及对个人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以及个人信息权的侵犯

更可能致使被网暴者陷入抑郁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面对网络暴力

受害者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法官

对此支招

速速码住学习

网暴各方需承担哪些责任?

网络暴力并非无法约束,实施网络暴力的用户和未履行监管义务的网络平台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网络用户如果实施网络暴力行为,将面临民事责任、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受到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而情节严重的,则可能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诽谤罪,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平台承担的责任包括直接侵权责任和间接侵权责任。如果平台本身实施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直接侵权责任;如果未采取必要措施制止网暴行为,则应当承担间接侵权责任。此外,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平台基于用户服务协议以及法定监管责任,对受到网络暴力影响的用户负有保护义务。不履行这些法定义务的平台,将面临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等一系列行政处罚。

遭遇网暴,如何有效维权?

遭遇网络暴力时,保持冷静并依法维权至关重要。正确的维权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

紧急固定证据。许多人在发现自己被网暴后,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地回击,但这种方式不仅不明智,还可能使自己陷入侵权风险。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开始固定证据。明确账号主体、账号认证信息、账号ID等基本情况,通过截图或录屏保存完整的页面信息,包括账号主页、网址、发布时间以及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等数据。此外,还应当注意收集证人证言和其他证据,保存好精神损害以及经济损失的相关证明。

第二步:

通知平台采取必要措施。在固定证据之后,要及时通知相关网络平台采取必要措施。根据民法典规定,被侵权人有权通知平台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包括通知人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侵权内容网络地址等详细信息。如果平台未及时采取措施,被侵权人可就因此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要求平台与侵权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步:

坚决通过法律途径追责。完成前两个步骤后,被侵权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途径维权:一是报警处理,在掌握初步证据后报警,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二是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请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网络平台怠于履行监管职责,也可起诉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公民有权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的,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作出人格权侵害禁令;三是提起刑事自诉,对于涉嫌侮辱罪、诽谤罪的情形,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在自诉人自行取证有困难时,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为公安机关取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在网络暴力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检察机关应当依法提起公诉,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维权须知与提示

在维权过程中,受害者需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以暴制暴,反击谩骂可能使自己从受害者转变为侵权者;

其次要注重证据收集,从发现侵权到提起诉讼,每一步都依赖充分的证据支持;

再次要及时通知平台,防止侵害进一步扩大;

最后要善于寻求公权力救济,在掌握初步证据后及时报警。

法官表示,网络空间的清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遭遇网暴时勇敢依法维权,不仅是为自己正名,更是在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力量,呼吁广大网民看到他人被网暴时,做到不跟风转评赞、不轻信、不传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