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迎“财务派”新帅!曹冬能否延续352亿营收的增长神话?

5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当金恩林以京东健康CEO的身份,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AI健康分论坛完成最后一次公开致辞时,恐怕鲜少有人预料到,这场常规的行业亮相会成为他任期的终点。9月下旬,京东健康一纸公告打破行业平静:金恩林因“希望投入更多时间于家庭”辞任CEO,由京东产发CEO曹冬接棒。这则看似常规的人事变动,背后藏着京东健康发展脉络的悄然转向,也为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投下新的变量。

回溯金恩林的京东健康生涯,绕不开2014年那场改写轨迹的会面。彼时,刚加入京东从事战略投资的他,并未想到泰州领导与刘强东关于“医药城”的洽谈,会成为自己深耕医疗领域的起点。三年后,作为京东医药总经理的金恩林,代表公司与泰州市政府签下中国医药城战略合作协议,亲手推动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互联网医院等核心业务落地,为京东健康构建起全渠道医药供应链的基石。这份在药品零售与批发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2021年他从辛利军手中接过CEO权杖的关键筹码——毕竟在当时,药品供应链仍是京东健康最核心的业务支柱。

执掌京东健康的四年,金恩林以“稳”字贯穿始终。他不热衷于盲目扩张,反而以“断舍离”的思路梳理业务:压缩投入产出比低的板块,拆分底层逻辑存疑的家医业务,将全职医生部划归后端支持部门。这种审慎在业务创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曾直言“这个行业不缺少失败的先例,仅靠模式创新无法短期解决难题”,因此更倾向于“有序创新”。在他的主导下,京东健康没有追逐虚无的概念风口,而是聚焦于确定性更强的领域:升级“专家在线”“夜间急诊”等在线问诊服务,上线药学门诊、拓展企业健康战略,甚至将业务延伸至宠物健康;面向医疗机构推出“数智医疗”解决方案,打通不同院内场景服务链条。

而到家快检业务,无疑是金恩林任期内最亮眼的成果。截至2025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护士到家服务已拓展至7大类64项,到家快检覆盖全国23个城市、提供超160项服务。在金恩林看来,这项业务是完美的PMF(产品市场契合)模型——相比家庭医生服务,居家快检的刚性需求更明确,也更能推动医疗服务与实物销售的闭环落地。这种务实的战略方向,也让京东健康的财务表现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52.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近160%,为公司筑牢了千亿市值的根基。

尽管业绩亮眼,但金恩林的离任仍让业内感到意外。有内部人士透露,自2025年起,金恩林已较少参与具体业务,更多以听取汇报的方式统筹工作,这种角色转变或许为此次人事变动埋下伏笔。而接过接力棒的曹冬,虽同样是京东“老人”,却有着与金恩林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

曹冬的京东生涯,始终与“财务核心”紧密绑定。2012年加入京东时,36岁的他已手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双重认证,专业能力备受认可。在集团任职期间,他先后执掌审计部、财务结算中心、预算与分析部等关键部门,成为刘强东信赖的财务骨干。2019年,京东健康筹备上市的关键节点,曹冬被调往担任CFO,全程主导上市相关事宜,为公司登陆港交所立下汗马功劳。2023年,他又临危受命,从京东健康转任京东产发CEO,推动后者完成港交所招股书递交——两次上市项目的核心操盘经历,让他成为京东体系内公认的“资本操盘手”。

除了专业能力,曹冬的“双商在线”也为业内称道。据共事过的人士描述,他性格低调沉稳,闲暇时爱开玩笑,标志性的小胡子让他多了几分亲和力,在集团内部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长期在集团财务口任职的经历,让他具备了金恩林所欠缺的战略视野与跨部门协调能力——这对于管理京东健康这样一艘千亿市值的“大船”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加分项。

但曹冬的短板同样明显:除了担任京东健康CFO时积累的行业认知,他几乎没有其他医疗领域的从业背景。而当前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早已不是单纯依靠资本运作就能轻松破局的阶段——政策监管趋严、同质化竞争加剧、用户需求向精细化服务转变,这些都对掌舵者的行业理解力提出更高要求。金恩林留下的,是一个财务稳健、业务聚焦的京东健康,但也面临着医疗服务侧突破乏力、新增长曲线待挖掘的挑战。曹冬上任后,是延续金恩林“稳扎稳打”的战略,继续深耕药品供应链与到家快检等成熟业务;还是凭借资本与战略优势,推动公司在数智医疗、企业健康等领域加大投入,甚至开辟新的业务赛道?这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焦点。

从京东集团的人事安排逻辑来看,曹冬的任命或许暗含“强化协同”的考量。作为从集团财务体系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他更擅长联动集团资源,这可能为京东健康带来与京东零售、京东科技等板块的深度协同机会,比如在供应链数字化、AI医疗应用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但与此同时,如何快速弥补医疗行业经验的短板,赢得内部业务团队的信任,将是曹冬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而言,京东健康的换帅也具有风向标意义。经历了早年的野蛮生长后,行业已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单纯的规模扩张与模式创新不再奏效,考验的是企业在合规运营、成本控制、服务深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金恩林的“稳健”让京东健康在行业波动中站稳了脚跟,而曹冬的“资本+战略”基因,能否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能,不仅关乎京东健康的未来,也将影响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如今,京东健康的千亿航船已交到曹冬手中。在医疗行业变革与集团战略调整的双重背景下,这位“财务出身”的新CEO,将如何平衡稳健与创新、资本与业务、集团协同与行业深耕,答案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京东健康的“曹冬时代”,已为行业开启了新的想象空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