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2》:只要战斗,就能相信

500

《刺杀小说家2》是我这几年最期待的续集电影。

我以前说过,这些年来我的国产电影观影爽感的TOP3是《误杀》《无名之辈》和《刺杀小说家》。刚好这几部电影都出了续集。

《误杀2》和《误杀3》虽然依然是悬疑电影,但其实与《误杀》第一部的气质已经大相径庭,品质相对稳定但只能说是挂在一个品牌下的不同品类。

而《无名之辈2》则完全背弃了第一部所以成功的所有要素,在虚空的架构上编织出一个更加空心的故事,结果也不意外遭到了所有观众的抛弃,也酿成了2025年国产电影中几乎最惨烈的票房惨案。

正因为如此,我对《刺杀小说家2》的前景其实颇捏了一把汗。不过,现在可以说,还好,路阳顶住了这一波。

遥想我2019年看到路阳放着《绣春刀3》不做,而几乎是顶上了全部的信誉和资源做《刺杀小说家》的新闻时,心里其实是颇为不解的。作为被我称为“80后导演阵容”中的主力战将(路阳79年生,宽泛点算80后,且他与同为80后导演主力的郭帆饶晓志等关系甚笃),路阳这些年在国产电影发展上的探索被很多人所关注和称道。

而《刺杀小说家》在他的作品序列里,其实并不排在很靠前的位置,远不如《绣春刀》。

但这毕竟也是他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电影,在神一般的2021年春节档,《唐探3》和《李焕英》两大巨头夹击下能拿到10亿票房,说明观众对这部电影是认可的。

然而,这又是一部颇为复杂的电影,虽然是毫无疑问的商业片,但又夹杂着复杂的作者属性。以至于我当年在经过三四天的沉淀后才写完了《刺杀小说家》的影评。

而这次托点映的福,这部期待了几年的电影我可以先睹为快。看完后我的感受,可以说是满意的,但不出意料的,电影的评价则呈现出了比第一部更为复杂的局面。

一、时代

首先,《刺杀小说家2》把时间线设置在第一部发生的六年后。我们知道,《刺杀小说家》第一部杀青于2019年,随后就就进入了漫长的后期制作,其繁冗的特效和路阳强迫症一样的要求差点把当时的MORE VFX搞破产。

不过,为什么是六年后,不仅因为续集电影上映的时间与第一部杀青时间恰好相隔六年,恐怕也因为第一部的小橘子已经长大,在电影中的年纪也差不多是从童年到少年的间距,比较符合观众的观感预期。

另外,这六年里,“现实世界”无疑也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我们下面会讲到。

我曾在第一部的影评中介绍过,路阳选择改编双雪涛的小说《刺杀小说家》,是因为同为创作者,在其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路阳曾在访谈中说:

他在小说里面描述的那种人和创作的关系,即使不被认可,也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依然愿意坚持,将坚持看作一种信念和希望。我作为一个创作者,很多地方我完全明白雪涛在说什么,我们经历过同样的那种愤懑的时期,同样的那种不服气,都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东西想要去表达,然后去抒发。所以这部小说让我从从情感上、从精神上都是有这样的冲动的。

除了这种不服气、一定要闯出一条路外,路阳还有一个想法, 或者说“执念”,即他相信作品可以改变世界,这不仅表现在电影剧情中,也体现在其他方方面面。

二、战斗

《刺杀小说家2》最让我惊讶的设置之一,就是让赤发鬼复活。

毕竟,第一部经常被诟病剧情稀松人物扁平,但无论如何,仅仅是最后那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决战,就基本值回票价了,这也是很多观众尽管对影片评价平平,但也依然对第二部有所期待的原因所在。

而第二部剧情设置在六年后,却又设置赤发鬼复活,那么显然,需要有一些“新鲜”的东西。

第二部中,原先代理皇帝管理世界的“云中五虎”各自身怀绝技,而在五虎之一的霹雳火口中,赤发鬼本来是武力值最弱的,打架都需要缩在后面。

但赤发鬼偏偏又有一项极为独特的技能,类似于金庸武侠中“吸星大法”的“饕餮之术”,能把别人的技能吸到自己身上。

这样赤发鬼就成了一个技能不断迭代的plus版,不过无独有偶,类似的技能表现我们其实在今天夏天的《浪浪山小妖怪》上已经见过了,漫威电影中也不乏类似的设定。所以从技能属性上其实并不能算非常惊艳。

其实,赤发鬼的技能更容易让我想到的,是如今的大语言模型,正是靠不断“吞噬”互联网上以及人类文明的一切既有成果,才成就了如今的AI的大发展。

这就引出了《刺杀小说家2》在创作过程中涉及时代的第一重深刻变化,即技术,尤其是AI的突飞猛进。

三、父亲

虽然技能属性更新了,但有些问题其实没有变,比如对于“父亲”这一意象的执着。

从第一部我们看到,无论是现实世界的关宁,还是被资本家李沐杀死父亲的小说家路空文,还是小说世界中的久天与空文,铜虎与小橘子,这里面都出现了鲜明的“父亲”意象。

而第二部中,更是直接让张震饰演的空文的父亲、赤发鬼曾经的战友久天出场,并一举成了影片的白月光。

不过,稍加思索我们就明白,国产影片中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如此的“父亲”意象了,尤其在这个无处不讨伐“爹味”的时代。

这无疑是值得深思的,但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素材可以让我们做更具体的辨析。但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在很多不同文化背景中,“父亲”往往都代表了权力、规范和秩序等。

但同时,另一方面,“父亲”又是重要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的传递者。我们看到,《刺杀小说家2》无疑更加加强了这一意象和功能,张震饰演的久天更多是作为一个道德和精神的图腾在影片中存在,他在虚空世界中修理赤发鬼“心树”的一幕更是对当下这个礼崩乐坏时代的某种直接指向(无论是小说世界还是现实世界)。

对应到现实中,其实路阳也有一个引领他走上专业之路的父亲,他对路阳的影响无疑是深远和至关重要的。

四、对比

由此,我们不由得想到今年夏天另一部原本众人期待的电影,即姜文暌违多年的新作《你行!你上!》。

然而,这部作品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批评。批评的核心,正是前面提到的“爹味”。

有趣的是,现实中路阳的父亲其实也是姜文的老师。

这不由得让人反思,为什么在《你行!你上!》中,姜文的演绎就被大多数人批判为“爹味”,而《刺杀小说家2》中的张震则成为了白月光?

核心在于,《你行!你上!》中姜文饰演的“爹”的动机,更接近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而《刺杀小说家2》中久天对空文和其他黎民百姓的教导,更多是传统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

反而赤发鬼所代表的,更接近于“成功学”,也就是电影中现实世界里“蝉”和李沐所代表的。当最后的大决战中,赤发鬼在高台上打出“赤发财富中心”的旗号时,观众不约而同的会心一笑。

不过,光是这么分析我们还是难以触及《刺杀小说家2》的命题核心。因为赤发鬼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久天所批判的贪婪和欲望。在影片中,赤发鬼多次以想象的方式现身说法,教导现实中的小说家路空文,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抗争,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就与当代世界的追求自由和个人价值的价值观吻合了,所以影片前后出现了非常奇怪的割裂感。明明前半段,赤发鬼与路空文、铜虎、橘子和黑甲组成的探险小队还代表着正面的方向,而剩下的云中三虎却各怀鬼胎,显然并不在道义上站得住脚。

但赤发鬼在发挥了几次“饕餮之术”后,又变回了利欲熏心、没有底线的“本真”状态,从而升格为了反派。

这似乎又让人想起另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电影的剧情又似乎告诉我们,能力越大,对权力的追逐欲就越大,就越容易走向堕落。所以赤发鬼很快从主角的帮手变成了主角的对立面,从而也完成了对第一部中原有赤发鬼形象的复归。

然而,如果仅仅是这一点“反转”,显然不足以撑起影片的情感基本面和伦理脉络。并且,影片中虽然大小战斗不断非常热闹,但最终赤发鬼自爆高台然后沉入水底自裁(抑或逃匿?)的结局也总让人的情绪似乎还差着一口气,没有第一部那么的酣畅淋漓。

所以,这里面一定还有些被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五、疑惑

我注意到,在之后的高台对决中,主角一方打败赤发鬼后,久天面对赤发鬼所说的一番话,张震的口型与台词是对不上的,说明遭到了删改。

另外,正邪两方在最后决战中,奇特地穿越到现实世界溜达了一圈,很无厘头,很中二,似乎属于可有可无的剧情。

我们还注意到,电影中出现了第一部出现过的、李沐所创立的“阿拉丁集团”,只不过这一次的总裁变成了客串的郭帆。

这个中二的“一轮游”到底与主线剧情有什么必要的联系?为什么不安排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打一场,那样无疑更加有“戏”?

同时,这一部里除了第一部中已有的现实世界,小说世界(异世界)之外,还出现了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所构建的虚空世界,这种“圆环套圆环”的设定到底是让小说的“宇宙”更加丰富更有趣了,还是冗余了?

这些在现有的情节中似乎展现并不充分,让人觉得有些不尽兴。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

六、答案

对于这么一部“爽片”而言,过于计较其主题似乎是有点没事找事或者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毕竟,虽然当年很多人看了第一部也有“这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的疑惑,但毕竟大决战让人酣畅淋漓,爽就完事了,不深究是对大多数观众比较明智的做法。

但毕竟,路阳是一个如此特别的创作者,我们也似乎很难接受作为《绣春刀》的作者,他在一个堆积了如此海量的视效的作品里竟没有表达欲。

我曾经总结《刺杀小说家》第一部的主题是“只要实现,就能相信”,恰巧与路阳自己的阐释相反。

而在这部续集中,我们看到路阳似乎已经不满足于将作者脑海中的想象变为视觉奇观而带来的震惊感和爽感,并且作品中的角色还穿越到现实世界,与作者本人有了更亲密的互动。甚至在片尾彩蛋中,我们还看到作者路空文似乎也被一种更大的力量操控着,他所在的世界也不完全“现实”。

这种设定在《异次元骇客》《苏菲的世界》中也不鲜见,所以我们仍然无法get到路阳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宝贝。

无论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些flag、口号在这些年的内容表达中都不鲜见。从而,从这些flag发散开去,我们也常常得到的都是类似的中二、热血式的青春挥洒、激情四射。

但这并不足以构建出坚实的价值基底。我们知道,电影一旦进入隐喻、影射现实世界的逻辑,它往往就沦为一种猜谜游戏,让创作者和观众互相玩捉迷藏而乐此不疲。一开始可能很好玩,但久了以后就会让人感到疲劳。这方面,姜文最近的《你行!你上!》可谓正好的反面教材。

因此,如果作品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就是影射甚至批判现实,那么创作者无疑又一次沦为了“现实的附庸”,而难以达到表达的至高境界,甚至连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源于现实,高于现实”都做不到。

创作者一旦陷入这种话语迷障的捉迷藏游戏,是非常危险的。而路阳无疑是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所以我们看到,影片的剧情走向并没有沉溺于“爽”的打斗,而是有所节制,而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在“逆天改命”和“除暴安良”之间反复纠结。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小说世界中最后赤发鬼与正义阵营的决战中,台下的群众似乎并不是简单的“善良淳朴”,而是颇为现实和滑头,甚至有些姜文在《让子弹飞》中总结的:谁赢他们帮谁。

所以路阳此处似乎又将些微的批判触角指向了部分观众。应该说,这里的“不经意”是路阳少有的袒露心迹时刻。

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被看见”的欲望无疑所有的欲望序列中置顶的,超过普通的名利。也因为如此,路空文现实中最介意的也不是蝉获得了原本属于他的名利,而是将他的作品据为己有。路空文最大的诉求成了出一口气。

联想到最近江湖盛传的某些事情,不由得说作品与现实这里发生了有趣的联动。

然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路阳真的有通过作品去改变现实的冲动,那么什么样的路径是有效的?总不是像影片中的大决战一样,拿起键盘做键盘侠,或者写小说吧?

所以,路阳的葫芦里卖的,或许并非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一份在当下时代极为珍贵的、属于创作者的执拗与纠结。

《刺杀小说家2》最终未能,或许也无意于提供一个“改变世界”的完美方案。它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坦诚地展现了这种改变的艰难与复杂。

路阳没有让路空文简单地“弑神”成功,或者用一个热血的胜利来麻痹观众,而是让角色在“逆天改命”的激情与“除暴安良”的责任之间摇摆,让观众看到台下并非总是心怀感激的民众,也让赤发鬼的“成功学”与久天的“传统道义”进行了一场未分胜负的辩论。

这暴露了路阳作为创作者的诚实。他一方面怀抱着“小说可以改变现实”的古典理想,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人心复杂、价值纷乱的时代,任何简单的信条都可能迅速失效或沦为新的“神祇”。影片中那些看似“未尽兴”的留白、口型对不上的台词、略显中二的穿越,或许正是这种纠结心态在叙事上留下的疤痕。

因此,《刺杀小说家2》的最终命题,或许从“如何用小说改变世界”,悄然转向了“在一个难以改变的世界里,小说家(创作者)为何而写,为谁而战”。路阳给出的回应,不是答案,而是一种姿态:即使在意识到力量有限、观众易变、价值模糊之后,依然选择相信书写本身,并为之承担全部后果。

他顶住的,不只是一部续集商业成功的压力,更是一个创作者在喧嚣时代里,试图守护内心表达并与之对话的尊严。这部电影或许没有第一部那般“酣畅淋漓”,但它所承载的这份沉重而真诚的探索,让路阳依然无愧于“80后导演主力战将”之名——他不仅在探索中国电影工业的边界,更在尝试触碰这个时代创作者心灵的深处。

这场战斗,远比银幕上赤发鬼与空文的决战,更加惊心动魄。所以,我愿意将《刺杀小说家2》的主题提炼为:只要战斗,就能相信。相对于第一部的主题,这并不是倒退,而是一种更深刻的重新出发。行动不是因为结果而伟大,行动本身就是勇气,也是意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