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均真实消费水平到底如何?

500

 

上篇谈消费的文章,主要看的是消费占GDP的比例,有一条评论:

只讨论比例,不比较各种消费的价值量,比例可能是差不多,但价值量差很多

这篇文章就聊聊中国各种消费的价值量:

500

有一本不错的书,叫《事实》,推荐大家读一下。里面,把全世界70亿人(2007年)按贫富分成了四个等级:

第一级:10亿人,大部分时间光着脚,唯一的塑料桶,在水井和家中往返运水。水井就是泥地的一个洞,捡柴,三餐靠喝粥,买不起抗生素,只能忍着病。

第二级:30亿人,能吃到肉和鸡蛋,能买的起鞋,不需要捡柴,买了一个燃气炉,有电灯,但经常停电,没有电冰箱。可以不用睡在泥地上。

第三级:包括中国在内的20亿人,家里有自来水管,可以用电灯,因为有了稳定的电力,家里买了冰箱,可以买一辆摩托车,孩子考上高中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为此,全家第一次出去旅游。

第四级:黄金10亿人,至少上了12年学,出差可以坐飞机,每个月可以至少在餐馆里吃一顿饭,家庭有入户的冷热水,可以买一辆汽车。高收入国家10亿人。

书籍出版后,作者生前开设的一个基金会,继续在https://www.gap minder.org/ 网站上更新数据。按这个网站的数据,2023年,中国仍然处于第三级。

但实际上,今天,我认为,超过一半的中国人,生活已经达到了第四级水平。中国有车家庭比例超过了40%,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读12年书,超过一半的中国人,也能做到每月至少吃一次餐馆,中国的人均收入,至少应该在第三级和第四级之间的分界线,也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年收入3.2万美元的水平。

这个水平的国家包括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斯洛伐克、匈牙利。中国是否达到了这几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大家心中有数。

CF40论坛,最近发了一篇关于中国和发达国家消费对比的文章,文章直接把中国居民的消费篮子映射到其他国家的价格体系中,看看按其他国家的价格,中国居民的消费值多少钱。

CF40研究 | 中国的消费篮子在美日法德墨各值多少钱?

首先,按汇率计算,中国的人均消费(4936美元)不到美国(54375美元)的十分之一。

500

中美两国人民的居民消费,有些是中美可比的,有些是不可比的。

可比的消费篮子,大概覆盖了美国人均居民消费的57%。中国这部分消费篮子的价值,在美国的价格体系下总计是24748美元,美国这部分消费篮子在美国的价值是31150美元。可比的消费篮子,按美国的价格,中国居民的消费价值大概是美国的80%。

500

500

未覆盖部分就不好估计了,乐观可以按照可比消费篮子的80%比例计算,保守可以按照中国的消费水平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计算。但即使按保守估计,中国居民人均消费篮子,按美国价格体系的价值,也能达到美国居民人均消费篮子价值50%。这是人均,不是总量。

500

CF40,也做了其他国家的对比。在可比的消费篮子中,中国的消费篮子在美国价值24748美元,大约是美国的80%;在墨西哥值6006美元,是墨西哥的1.17倍;在日本值9253美元,是日本的93%;在法国和德国分别值9235美元和10805美元,大约是法国和德国的75%。

中国的真实的人均消费价值,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价格体系,是美日法德这样的发达国家的50-80%。从消费数量的方面,其实早就迈入了高收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数倍于中国,主要靠的是价格,而不是数量。

为什么我们价格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是汇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民币的价值远高于按市场汇率计算。但购买力平价也无法完全反映中国的低价。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企业竞争激烈,高度内卷,极致追求效率,导致价格水平和利润水平都远低于发达国家。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目前很多领域的价格并非市场价格,是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比如医疗。

我对刺激促消费的效果一直很怀疑,不支持国补。这个钱有更好的花法,比如加大生育补贴。中国目前的消费问题,不是消费数量不够,而是价格太低。最近几年的通缩,又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

对拿稳定的固定工资的人来说,价格越低越好。比如体制内,拿退休金的,最近几年的通缩,让他们觉得物价越来越便宜,生活越来越轻松惬意。手里存款多现金多的人,也有类似的感受。这个群里的平均年龄比较大,属于“老登”,体制内的比例高。

但对做企业的,工作不稳定的,需要求职的毕业生,通缩和价格下跌,意味着找不到工作,意味着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们是通缩的受害者。自然会怨声载道,怨气十足。这个群体里年轻人多,体制外多。

通缩持续,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自然会越来越深。现在要解决的,是价格问题。步子可以迈得大一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更激进一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