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K签证,作为普通中国人,我有以下观点和考量

【本文由“特离谱必败”推荐,来自《研究生过剩的时代也快了》评论区,标题为特离谱必败添加】

  • 天下我嘴笨
  • 就算过剩也无所谓,为了“开放”之大业,也要弄个新的“K签”让外国本科生来抢本地人的工作。无法理解!

@E_Jolakotturinn

提到K签证,由于目前官方尚未发布详细具体的申请标准,仅有大概的架构,因此很难做出准确评价。不过作为普通中国人,我有以下观点和考量:

🔵 K签证的政策是值得鼓励的,也是中国深化开放、吸引外国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世界多国集体走向保守主义的大环境下,合理合法地给予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国际人才通行上的便利是有益的。

目前看到的评判标准尚不清晰,只知道是世界名校STEM学科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可以申请,未来是否有更详细严格的要求不得而知。仅就目前公布的信息而言,我认为标准过于宽泛。

🔵 首先,应摒弃唯学历论。教育背景的确是判定人才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机械性地追求QS大学排名,那对引进人才并无太大益处。我个人认为,将学历背景与实际成果相结合的评判标准更为客观。

🔵 其次,学历要求不高。只要拥有名校本科学历即可申请,而本科生在理工类专业中很难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博士生也未必有所建树。参照发达国家的人才签证政策,许多国家要求申请人至少具备博士学历。

仅凭本科学历就能来中国找工作,也可能对中国本土人才市场造成挤压。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使用外国人以显得公司国际化”的心态,这可能会对本土求职者造成压力。

🔵 再次,中国需要人才,但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如何准确挖掘到真正的人才,需要更加详细和科学的遴选方法。目前的旅游免签已经为外国人才提供了初步便利,K签证更应成为挖掘尖端人才的手段,而不应与旅游免签政策在功能上过度重叠。

🔵 最后,未来很可能会出现滥用签证政策的各类情况。如何避免此类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广纳天下英才的目的是促进国家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本国民众的意见和利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