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过剩的时代也快了

文/挪威

不开玩笑朋友们,研究生过剩的时代也快来了,以后弄不好本科生相当于原先的高中生,大家普遍认定读书得读到研究生起步。最近有个事儿,南京大学2025级本科生,新生,4113人,研究生有多少呢?9222人,两倍于本科生。

不止南大,复旦今年本科生4000人,研究生1.3万,北航/人大都是这样的,一些重点大学里,研究生新生数量双倍于本科生非常常见,而重点大学扎堆的城市里比如北京,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北京研究生16万多人,比本科生多3万人。

虽然上海还没达到北京这种程度,但从趋势来看,也快了。然后我看了一下去年新增的硕士点,很多甚至都位于一些二本大学。换句话说,不仅重点大学的硕士在扩容,有权招硕士生的学校也在扩容。

以后,记住,混北上广深,研究生学历打底,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4年本科,再加两三年硕士。读书好好读书,那就读吧。

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扩容呢?直接说吧,给本科生们找条路,而打工这条路太难走了。前阵子黑龙江人才周,9000多个岗位报名了11万人,知道的是去找工作,不知道的以为干嘛去的。

500

这些图片让我想起一句话,天下英才如蝗虫过境。所以研究生扩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吸收过境的天下英才,减少打工这条路上的人。这个逻辑就是分流洪水的能力,弄几个水库,先吸纳一部分,削减洪峰,给下游的压力别太大。

这是研究生扩招最根本的意义,不是社会需要这么多研究生,而是社会不需要这么多本科生。

但十几年书读下来,十几年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口号在耳边循环洗脑,十几年标准答案的灌输,十几年分数排名体系的植入,对大多数人来说遇到困境的时候只能继续读书,这就是路径依赖,因为大脑的底层操作系统已经在十几年的训练中形成了,改变它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这个感受我太懂了,我差不多花了10年时间,才改变了一点。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研究生含金量一定会下降,含水量会肉眼可见的上升,如果读研是路径依赖的话,研究生3年和本科4年有什么很大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

当然,如果伴随研究生扩招同步进行的是体面稳定高收入的岗位也同步扩容,这一切就有意义了,具象一点来说,医师公扩招,央国企扩招,专门给研究生划定吸纳比例,但目前看不到这样的兆头,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兆头。

医师公扩招要地方有钱,但地方现在在化债,一些负债庞大的城市甚至还需要举全省之力去化债,柳州你坐下,你别冒头了。

500

央国企其实之前吸纳过一波,前几年的时候,现在也扛不住了,毕竟数量就这么点,手指头都能掰得出来。

一方面是数量扩招了,另一方面是吸收量跟不上,最终的结果就是过剩,过剩的结果就是外溢。

于是没有特定岗位吸纳的需求就外溢到其它完全不需要研究生也能干的岗位,然后这些岗位慢慢会变得也需要研究生才能干了。

喏,这就叫卷。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