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池塘是怎么重新迎回鸳鸯的?

鸳鸯池塘的期待

2024年3月7日,我第一次走进豹乡田,看到裸露的田地中央有一个长方形长着枯黄芦苇的池塘,初春的寒风十分刺骨,芦苇在风中猎猎翻动着,池塘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冰面上压着一层薄薄的雪,周围的树木光秃秃地伸展着枝桠。池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鸳鸯池塘”四个字。那一刻,我心中充满好奇:真的会有鸳鸯栖息在这里吗?

500

500

2024年拍摄的鸳鸯 ©大猫

hannah告诉我,春夏的夜晚,会有鸳鸯在池塘边的大柳树上睡觉。没有见过野生鸳鸯的我,立刻开始期待目睹鸳鸯的身影。但是整整一年,我见证了大量蝌蚪的出生、变态和奔赴山林,也见到了孤傲美丽的黑鹳涉足水边觅食,却遗憾没有遇见心仪的鸳鸯。

生态失衡的警钟

随着我对这片土地认识的深入,我了解到很多年来,鸳鸯池塘就静静的躺在这片农田里,孕育和陪伴着不同生命的成长,田地、老乡和动物一直理所当然的享用着它。但是今年,复苏的春天并没有带来丰富的雨水,从三月开始,降水迟迟不至,冰雪消融后,池塘没有新的水源补充,到五月,鸳鸯池塘彻底干涸,塘底裸露,布满枯草和残叶,人走在上面,脚下是坚实而冰冷的触感。同时田那溪以及山林里的溪流水坑也是滴水全无。

500

田那溪的冰层 ©大猫

春季的缺水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迁徙的水鸟失去了停歇的家园,鸳鸯没有了筑巢与育雏的水域庇护,林蛙和蟾蜍等两栖动物,失去了赖以繁殖的水域,繁殖被迫中断,上万只生命就此消逝。而山林中的兽类,如狍子、獾、豹猫、赤狐等,也没有固定的饮水来源了。溪流干涸,意味着山林的食物链开始松动,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在遭遇威胁。

500

我们在鸳鸯池塘附近安置了野生动物饮水的人工水盆,吸引来了赤狐和蒙古兔 

生态的健康,从不只是单一物种的命运,而是相互依赖的网。缺水的池塘,就像是抽掉了这张网的关键节点,让整个山林的生态都变得更加脆弱。

林蛙存在的意义

在池塘的生态里,太行林蛙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昆虫为食,可以有效调节昆虫的数量,防止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的昆虫过度繁殖。同时,林蛙自身也是鸟类、蛇类和哺乳类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重要的是,林蛙对水环境极其敏感,它们的存在与否,就像是山林湿地的“生态晴雨表”。

一个健康的池塘,能孕育出成千上万只林蛙蝌蚪,它们在水中游弋,逐渐蜕变为小小的生命,最终跃入山林。这不仅仅是数量的繁衍,更是山林生态稳定运行的保障。

500

豹乡田附近小河里的林蛙 ©大猫

池塘重获新生

5月23日,我们决定通过人工干涉让池塘重新获得生机。我们在池塘里进行了清淤,出人意料的,在池底竟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出水口,清澈的泉水缓缓涌出。于是,我们放弃了铺设防渗膜的计划,让池塘自我修复。

500

开挖鸳鸯池塘 ©王烁

为了让生态尽快恢复,我们在池边种植了芦苇和香蒲,在水中放置鸟类可栖息的枯枝。三台红外相机被安装在池塘周边,静静地记录下生命的回归。

我们在鸳鸯池塘进行改造

短短数日,山林中的动物们就被吸引来了。狍子低头饮水,獾和赤狐徘徊在岸边,豹猫悄然出现,鸟类更是纷至沓来:喜鹊、红嘴蓝鹊、山麻雀、山斑鸠、灰椋鸟、北红尾鸲、雉鸡、苍鹭……池塘仿佛成了一处热闹的驿站,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往来。

鸳鸯的回归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在6月1日,相机里出现了一对鸳鸯夫妇。短短几天后,又出现了约20只小鸳鸯,毛茸茸的小团子们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漂动。池塘因为有水,再次成为生命的摇篮。那一刻,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幸福感——我心心念念的愿望实现了,这片土地在回应我们的守护。

500

2024年田那溪边的鸳鸯母子 ©大猫

紧随其后,太行林蛙和中华大蟾蜍在池中产卵,上万只蝌蚪涌动在水里。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池塘修复最有力的证明。每一只蝌蚪的存活,都在加固山林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池塘不仅拯救了它们,也维护着整个生态的稳定。

500

鸳鸯池塘又出现了蝌蚪 ©大猫

500

蝌蚪长出了四肢 ©大猫

同时,蜻蜓、豆娘在水面翻飞,水螅、水黾等小型水生动物重现池中。它们的存在,是池塘有水的直接价值:水不仅养育了动物,更让生态循环继续发生。

500

鸳鸯池塘的线痣灰蜻 ©大猫

修复环境和水质生态

进入8月,修建了两个月的围栏有效阻止了牛群啃食池边草丛,岸边植被快速恢复,整个池塘区域看起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但池塘水质却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迹象。

城里老乡思暗的笔记:

大概是因为天气温暖,阳光充足而缺少遮蔽,且可能有农田的化肥通过地下水渗透并富集于池塘,浮游藻类和悬浮的丝状藻类获得过多的营养而爆发繁殖,导致水质恶化——池塘现有的沉水植物和边缘植物尚处于在繁衍早期,没有对藻类施加很多竞争压力。

为了维护这一汪珍贵的池水,杰哥和城里老乡们在本地的几处水源地,采集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进行移栽,以提升池塘周边和内部的植被覆盖和多样性。

500

杰哥在池塘里种进新的水生植物 ©猫盟

8月下旬,修复后的池塘充满活力。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共同调节着水质,原本浑浊的池塘逐渐变得清澈透明。

守护的意义

进入9月,在充沛的雨水的帮助下,池塘的水深已接近两米,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犹如山谷里的一颗明珠。而鸳鸯俨然成为了池塘的主人,它们不仅常在水里悠然游弋,也会在晨光中傲然飞翔,甚至会在池边的草丛里和雉鸡一起啄吃草籽,它们像是守护者,也像是见证者,见证着池塘从干涸到丰盈,从寂静到热闹的蜕变。

今年,我们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池塘。它滋养着两爬、鸟类、兽类,乃至整个山林的生态网络。每一声蛙鸣、每一次鸟翼的振动,都是自然给予的回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