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要做“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
撰文 | 李信马
题图 | 云栖大会
阿里云的AI,正在撑起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
在不久前的9月1日,伴随着财报发布,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涨18.5%,收报137.1港元/股,市值突破2.6万亿港元。9月24日,云栖大会在杭州召开,当天收盘,阿里巴巴的港股股价又上涨9.16%,报收174港元/股,总市值达3.32万亿港元。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巴巴的股价仿佛坐上了火箭,上涨了接近一半,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阿里云,或者说AI。
阿里云想做什么?伴随着云栖大会的落幕,这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将通义大模型和AI云,做成“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最终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AGI的目标是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专注于创造与探索。而ASI作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将可能创造出一批‘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ASI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解决现在未被解决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比如攻克医学难题、发明新材料、解决可持续能源和气候问题,甚至星际旅行等等。ASI将以指数级的速度推动科技的飞跃,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
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演讲中阐述了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
第一阶段:“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第二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第三阶段:“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
新的愿景给了世界新的期待,而阿里云也不止是喊出了口号,还有一系列的产品发布和战略布局,让人们相信,它也有能力将这一愿景实现。
01、AI时代的操作系统
在软件吞噬世界之后,大模型吞噬软件,正逐渐成为业界新的共识。
吴泳铭认为,大模型将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大模型代表的技术平台将会替代现在OS的地位,成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未来,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进行链接,所有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会通过大模型相关工具执行任务,LLM将会是承载用户、软件 与 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成为AI时代的OS。”
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延申:自然语言是AI时代的编程语言;Agent是新的软件;Context是新的Memory;大模型通过MCP连接各类Tools和Agent,类似PC时代的总线接口;Agent之间通过A2A协议完成多Agent协作,是软件之间的API接口……
如果未来是这样,那人人可编程的时代就真的降临了。基于这个判断,阿里云做出了开源通义千问的战略选择,以打造AI时代的“Android”。“我们认为在LLM时代,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能渗透的场景,会远远大于闭源模型。”吴泳铭说到。
无论是哪个科技阶段,主流的操作系统都只有几个,这意味着未来有关大模型的竞争还将日益激烈,成为“生死战”。在路线选择上,通义大模型走向了“全尺寸”和“多模态”。本届云栖大会上,通义大模型迎来了“七连发”,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和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态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大语言模型中,全新亮相的阿里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跻身全球前三。这是通义千问家族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过万亿,拥有极强的Coding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
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也正式发布,模型总参数80B仅激活 3B ,性能即可媲美千问3旗舰版235B模型,实现模型计算效率的重大突破。
专项模型方面,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迎来升级;在多模态模型中,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宣布开源,并在视觉感知和多模态推理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升级了3D Grounding(3D检测)能力。全模态模型Qwen3-Omni的音视频能力狂揽32项开源最佳性能SOTA,同时单模态文本与图像性能均保持稳定。
通义大模型家族中的视觉基础模型通义万相推出Wan2.5-preview系列模型,涵盖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文生图和图像编辑四大模型。通义大模型家族还迎来了全新的成员——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包括语音识别大模型Fun-ASR、语音合成大模型Fun-CosyVoice。
据统计,截至目前,阿里通义开源了300余个模型,覆盖全尺寸及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全球衍生模型17万个。
对此,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在采访中表示,全球AI模型的进展都在加速,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AI今天进入到一个加速期,大家比拼的不单单是几个模型的能力,或者是一个崭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大家今天能够迭代,能够快速的创新,能够做出来,无形之中,大家都在加快今天模型迭代的效率。”另一方面,他也表示:“从单模态的模型到多模态的演进,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商业数据一定程度上能验证其技术路线的有效性。调研机构沙利文2025上半年报告显示,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中,阿里通义占比第一。可以认为,在中国市场,通义大模型已经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最有力的竞争者。
02、超级AI云:下一代计算机
有了操作系统,在更底层,自然也要有“计算机”。吴泳铭的第二个判断是: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
AI时代的到来,一定伴随着对海量计算资源的消耗。全球数据中心的计算范式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从以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转变为以 GPU为核心的 AI 计算,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更进一步,要有充足的能源、全栈的技术、数百万计的GPU和CPU,并协同网络、芯片、存储、数据库高效运作,24小时处理全世界各地的需求。
在《市场占比高达35.8%,阿里云引领中国AI云增长》一文中提到,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达到了第二到第四名的总和。但吴泳铭认为,未来还会有“超级AI云”,这意味着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的技术积累,最终,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另一方面,正如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大模型与AI云也是相辅相成的。吴泳铭表示:“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它同时拥有最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最领先的模型,两者可以在产品设计和运行架构上高度协同,从而确保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通义千问模型时,能达到最高效率。”
基于以上的判断,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遍布全球的AI云计算网络,向全球各地提供开发者生态友好的AI服务。
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从底层的全球数据中心,到“多而全”的通义大模型家族,还有连接大模型和算力的阿里云百炼平台,以及更上一层的AI Agent应用和软硬件产品,可以说应有尽有。
周靖人在采访中表示:“今天模型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系统的竞争。今天云的竞争,也是模型的竞争。所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阿里云也是通过多年的努力,今天具备了全栈自研的能力,能够在方方面面为我们的企业客户、为我们的开发者提供重要的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能力,也是今天在AI时代一个重要的优势。”
目前,阿里云是全球少数能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在硬件和网络层面,自研的核心存储系统、网络架构、计算芯片构成了阿里云大型计算集群坚实的底座,并正在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这是我们的一个远期规划,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饱和式投入,能够推动AI行业的发展,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吴泳铭说。
写在最后
假如有一天,超级人工智能ASI真的到来,人类和AI之间的关系会是怎样的?
今天,AI取代人类,至少是部分人类工作的言论已经甚嚣尘上,而且并非空穴来风。相比大多数人的担忧,吴泳铭还是给出了一个乐观的预期:“正如电曾经放大了人类物理力量的杠杆,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的智力杠杆。过去我们消耗10个小时的时间,获得10小时的结果。未来,AI可以让我们10小时的产出乘以十倍、百倍的杠杆。回顾历史,每次技术革命解锁更多生产力之后,都会创造出更多的新需求。人会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大。”
对于未来,我们现在的想象力都还是匮乏的。不过,假如几十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询问当代人电脑和操作系统是否是对人类有益的发明?我们是可以给出明确且肯定的回复的。
希望“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