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非遗种子寻百计划创新发展工程”活动在京启动
日前,以“让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主题的“蒲公英非遗种子寻百计划创新发展工程”活动在北京顺利启动,活动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专家工作委员会承办,涵盖启动仪式、国际会客厅交流、非遗市集等多个环节,旨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9月2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共建单位负责人、非遗导师、非遗达人齐聚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传承与创新国际会客厅”。全国妇联原书记处书记、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科技部重大项目办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名誉理事长刘玉兰,工信部科技司原司长、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理事长胡燕,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服务部副主任贾雷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
范崇嬿在讲话中指出,“蒲公英非遗种子寻百计划”自今年3月8日启动至今,已成功寻访到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达人。这样的速度与作风,正是“蒲公英精神”的现实写照。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感谢科技界的专家学者以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演讲,为我们带来科技前沿的动态,拓宽认知视野,激发创新思维。“让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需要持续推进的实践行动。她强调,在科技赋能与国家政策支持下,非遗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随后,来自科技、文化、教育、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非遗与科技融合、非遗商业化、青少年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各位非遗导师、达人在会议现场展示了各具特色的非遗作品。最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9月22日上午,正大中心非遗文化艺术节暨蒲公英非遗种子寻百计划活动举行。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有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项玉章,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名誉理事长刘玉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高级项目官张亚丽以及北京市商务局流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丁颖,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副局长韩栋,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迪,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一凡,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一带一路事业线首席执行官兼商业地产企业中国区董事长洪波,正大集团商业地产企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正大中心首席执行官王晓丽,正大中心入驻企业和商户代表等。
伴随着欢快热烈的氛围,嘉宾与非遗达人依次踏上红毯,签名仪式间,提笔、落字的画面交织,定格下诸多美好瞬间。
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出轮番登场,生动呈现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交融。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和机器狗以灵活的舞步点燃现场气氛,为庆典拉开序幕;活泼灵动的“太平鼓”舞蹈,以铿锵的鼓点和蓬勃的朝气展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唐密茶道表演则以静谧优雅的仪轨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引领观众沉浸于一场心灵与感官的修行之旅。
范崇嬿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蒲公英”所象征的,正是那种不计环境、落地生根、默默奉献的奋斗精神。“寻百计划”不仅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更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许多年轻“达人”借助数字传播,开发乡村文创产品,联合乡贤匠人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期待,蒲公英的种子能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非遗传承人不再是清贫的坚守者,而是富有文化自信与经济实力的“非遗达人”;让非遗作品成为消费新宠、市场时尚;让非遗职业变得令人羡慕、受人尊重。
正大中心因在推动非遗传播方面的贡献,被活动组委会授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交流会客厅”并正式启用。随后,正大中心文化 IP 形象 yoyo 和 panpan 正式亮相。最后,嘉宾共同参与切蛋糕、赠送非遗香包等活动,并参观了位于B1层的非遗文化市集。市集展示了40余项传统手工艺产品,包括刺绣、漆艺、金属工艺等,并设有非遗美食、文创产品及环保主题展区。期间还将举办“同游金秋”会员活动、公益实践分享、手作工坊和茶会等文化体验项目。
从为全国各地非遗达人提供免费参会、免费食宿的细致安排,到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汇聚与支持,本次公益活动生动诠释了守护民族瑰宝、赓续中华文脉的社会共识与行动自觉。非遗保护传承非一日之功,更需久久为功。组委会将持续以“蒲公英”般的韧性与情怀,将活动延伸至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校园传承等更广阔领域,构建起非遗活态传承的长效机制。此举必将汇聚更多社会合力,让蕴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基因与时代气息相融合,为提升全民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