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销十亿到近130万罚款:至本陷税务风波,稳健人设要崩?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合规犹如一座稳固的基石,支撑着企业大厦的稳健矗立。它并非是阻碍发展的“减速带”,而是确保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然而,近日美妆圈的一则行政处罚消息,却让至本品牌母公司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据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消息,澄穆生物因税务问题,被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以个人所得税罚款129.93万元。企查查信息显示,行政处罚决定书《沪税稽四罚[2025]151号》明确指出,澄穆生物作为“扣缴义务人”,存在“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行为。这一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罚款金额为应扣未扣税款的50%至3倍,由此反推,澄穆生物未代扣的税款本金或在43.3万元至259.8万元之间。
面对这一处罚,澄穆生物的回应显得较为被动。当媒体询问时,公司称“下午才知道”“有异议,已提起申诉”。而税务部门12366热线的答复“需查询文件才能详解”,则让事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若企业真的存在异议,为何直到处罚公示后才启动申诉程序?这不禁让人对企业税务合规的管理机制产生质疑,税务合规的漏洞,是否早已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埋下了伏笔?
从行政处罚详情来看,澄穆生物的税务问题很可能出现在员工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环节。这种漏洞在企业发放工资、劳务报酬等场景中较为常见,通常源于企业向临时人员支付劳务报酬时,未能明确约定并履行个税代扣义务,或者是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工作疏忽等原因。无论具体原因是什么,此次事件都暴露出澄穆生物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短板。
回望至本的发展历程,其成功与“成分党”的崛起几乎同步。自2014年推出舒颜精华油以来,至本凭借“皮肤屏障修护”的理念与极致的用户体验,在国货美妆市场中迅速崛起。2022年,其仅在淘系平台的销售额就突破了十亿大关,洁面乳年销超510万支,卸妆膏的增速更是超过了220%。至本还确立了“相信至善方能至美”的品牌理念,强调以科学、安全的产品为基石,致力于构建人与环境的信任关系,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此次税务罚单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原本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再扎实的产品力、再忠诚的用户群,若底层合规架构失守,品牌大厦也可能会摇摇欲坠。在当前税务监管持续趋严的大背景下,税务合规已经成为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合规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成本,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至本的申诉结果目前尚待观察,但这一事件已经向整个美妆行业发出了警示。在“科学品牌”时代,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壁垒的构建和用户洞察的精准把握,更要加强税务、法律等基础合规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抵御各种风险,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至本能否化危机为转机,不仅关乎这一笔罚款的最终处理结果,更关乎其能否真正践行所倡导的“长期主义”,重新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