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器人第一股:进军人形机器人,聚合产业生态

9月12日,“AI无界 智造共生——拓斯达全球开放日2025”在东莞圆满落幕。时隔多年再度面向全球客户与合作伙伴开放,通过双基地实景展示、新品发布、圆桌对话及生态签约等形式,全面呈现拓斯达在工业AI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实践。

500500500

本次活动汇聚超一千位业界精英,包括海内外客户代表、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头部企业、全球科技制造巨头、智能设备外观结构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及多家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代表;搭建了“开放、协同、共生”的高端交流平台,更全面展示了拓斯达从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全栈闭环能力,为推动构建“智造共生”行业新生态注入强劲动力。

500

聚焦“小、大、新”,深化全球布局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分享了公司十八年来围绕塑料和金属两大基础材料实现业务成长的核心逻辑与演进路径。通过清晰的战略蓝图,他阐释了拓斯达如何以“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价值观,持续深耕工艺问题解决、标准化产品组合、核心零部件研发及组织流程优化,构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并依托坚实的组织能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500

与此同时,董事长吴丰礼现场阐述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持续巩固和拓展主营业务、重点发力高端智能装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场景落地。未来,拓斯达的人形机器人将通过工艺与场景的深度融合,精准破解实际应用难题,最终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500

在海外布局方面,拓斯达副总裁姜向前分享了通过提供贴身服务和确保极速交付,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稳固的客户基础和供应链网络。截至目前,拓斯达业务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00

人形机器人首发,构建全栈闭环生态

从国内深耕到全球布局,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落地,公司持续推动AI与制造业从硬件、软件到系统层面的“无界融合”。

最新——矩阵智拓首席执行官黄晶面向全球正式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这也是第一台在注塑行业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500

“小拓”基于拓斯达与智谱共同构建的具身模型,可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依托对15000家工业客户的场景理解与技术积累,“小拓”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通过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它能够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最精——人形机器人的制造过程本身也体现了高端装备的技术集成。其核心部件采用埃弗米DMU40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凭借自研主轴和GTRT齿轮驱动摇篮转台技术,实现了高于头发丝三分之一精度的高刚性切削,为机器人提供可靠的“钢筋铁骨”。

500

最硬核——拓斯达在伺服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公司首席伺服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博士王志成现场分享了机械末端抖动抑制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并已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小拓”。该技术突破不仅展现了公司在高端伺服领域的硬实力,更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部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500

最丰富——作为拓斯达发展初期的核心业务,从注塑辅机起步,逐步拓展至电动注塑机,现已构建起覆盖“从单机到整厂”的注塑全链条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累积了近20年的经验和大量场景,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覆盖3C、医疗、汽车、日化等多个领域,为该公司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提供扎实的验证基础和丰富的拓展空间,有力支持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迈向规模化应用。

500

“小拓”的发布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潜力,也完整展现了该企业“技术-制造-产品-场景”于一体的闭环生态能力。

携手生态伙伴,推动多元场景规模化落地

在探讨AI如何真正成为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这一议题时,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AI首席科学家庄瑞炎博士在《中国制造“大未来”——AI重塑制造,赋能新质生产力》分享中指出,AI已成为产线上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正推动中国制造向高效、高质、智能方向跃升。

500

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跨越?拓斯达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富士康科技集团等权威机构的行业领袖与企业代表围绕该议题展开圆桌对话;此外,联合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整合产、学、研、企多方资源,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多元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与创新应用。

500

通过前沿布局、生态合作与全球视野,拓斯达正深度参与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进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