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DNA动了?这些新疆经典民歌一响就想家
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个民族文化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里不仅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景,还有令人如痴如醉的艺术文化。
新疆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民歌形式,形式上以多声部和复调为主,采用旋律变化丰富的声调和处理方式,使音乐既有对比鲜明的高低音,又充满了柔和的变化。
新疆民歌题材广泛,主要分习俗性、叙诵性、歌舞性等几个大类。习俗性民歌篇幅短小,音域偏窄,节奏自由。
叙诵性民歌包括情歌、劳动歌、历史歌、叙事歌等。情歌与劳动歌曲调多为散板,无固定节拍,节奏自由,气息悠长;历史歌句式规整,节奏鲜明,旋律明快;叙事歌旋律深沉优美。
歌舞性民歌多为舞蹈伴奏,节拍形式多样,节奏丰富,热烈欢快。
热情似火的维吾尔族民歌
维吾尔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融合了绿洲农耕文化和丝绸之路商业文明,形成了热烈奔放、色彩斑斓、结构多样的独特艺术风格。
维吾尔族民歌以“十二木卡姆”为核心,包含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融合了古代龟兹乐舞传统与多民族文化元素。
“阿拉木汗什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朴实无华,时而诙谐,时而深刻,是维吾尔族民歌的重要特点。维吾尔族民歌内容广泛,数量众多,其歌词多数不固定,往往选择能套用的曲调填进新词,以比兴等手法表达深刻的寓意。
歌中的衬词有短有长,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深化词意等作用。维吾尔族民歌的代表作包括《阿拉木罕》《达坂城的姑娘》等,音乐结构规整对称,节奏热烈欢快。
豪放的哈萨克族民歌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一声悠长高亢的歌声划破寂静,伴随着冬不拉清脆如泉的琴声——这便是哈萨克族民歌,一个马背民族灵魂最深处的吟唱。
哈萨克族民歌旋律热情优美,奔放粗犷。旋律多以扩展、模进、重复与变化重复等手法发展,旋律中的跳进较为多见,有时还出现调式交替和置换的现象。其分为三类:
劳动歌曲:如《红花》展现牧歌风格。
叙事歌曲:采用独唱、对唱和弹唱形式,融合七声音阶与五声音阶。
习俗歌曲:包括婚礼、丧礼等场合的即兴编唱,例如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加尔加尔》。
《玛依拉》是哈萨克族传统民歌代表作。它通过三段式主歌结构,塑造了玛依拉这位能歌善舞的哈萨克姑娘形象,歌词中“白手巾绣玫瑰”“弹起冬不拉”等意象展现了草原生活风貌 。歌曲后半段采用“哈拉拉库拉依拉”等哈萨克特色衬词构成短小副歌,形成明快轻盈的曲调特征。
浑厚的蒙古族民歌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一曲《鸿雁》勾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题材。这些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
蒙古族民歌在类型上主要分长调和短调两类。
长调音域宽广,旋律悠长如草原起伏,常用装饰音(诺古拉)形成波浪式音色,节奏自由似“散板”,典型结构为引腔—主体—段落—尾声。
短调节奏明快规整,音程跳跃性强,曲调方整,多切分节奏,适合叙事,如《嘎达梅林》采用五声音阶与转调手法强化戏剧性。
蒙古族民歌主要使用马头琴、四胡、火不思等民族乐器,长调常以马头琴单乐器衬托人声,短调则多见弹拨与打击乐合奏。
高亢的塔吉克族民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塔吉克族民歌从音乐到歌词都有帕米尔高原的特点和塔吉克的民族特色。
塔吉克族民歌中的旋律变化多样,有快慢不同节奏的各类民歌。塔吉克人在民歌演唱时按照民歌的不同内容和曲调,在节日、婚礼和劳动之余,聚集在一起,用鹰笛、手鼓和热瓦甫等乐器伴奏,民间歌手动情欢歌,群众肢体动作神似天上的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代表作品有《古丽碧塔》(后被改编为耳熟能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质朴的柯尔克孜族民歌
柯尔克孜族民歌多数是上下句结构形式,和带叠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形式。
柯尔克孜族民歌通常以七声音阶为主,以do、re、mi、sol、la为主音的多种调式,也有五声、六声音阶的,极少数民歌含有增二度音程。
题材主要有“恰尔威奇额尔”“木卡巴特额尔”“达斯坦”等。
恰尔威奇额尔(牧歌):能演奏双音、三音的和弦。内容主要反映牧民对草原和家乡的热爱,深受群众的喜爱。
木卡巴特额尔(情歌):基本以揭露了旧时婚姻制度给少女带来的痛苦为主题,如《姑娘的忧伤》《姑娘的哀怨》《古娜泰》《噢,古丽哈英姆》等。
达斯坦(叙事歌):多以表现英雄史诗、传说、故事为内容。如反映1913年柯尔克孜族人民奋起反抗沙俄而遭到残酷镇压、被迫四处飘流的历史故事的《悲伤的岁月》;还有驰名中外的长篇英雄史诗《玛纳斯》等。叙事歌的歌词较长,一般采用同一首曲调反复演唱。
怎么听也听不够的民歌
新疆少数民族民歌不仅是一种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许多重要功能:
1
文化传承功能
新疆民歌是凝结着不同民族创作者智慧的音乐经典,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如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共含歌、乐曲300余首,全部演唱需要约24小时,是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2
社会凝聚功能
民歌是新疆各族人民最喜爱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在各种公众或家庭聚会中,人们通过演唱民歌,强化社会联系,增进亲戚邻居等身边人之间的群体认同。
这种集体参与的音乐活动成为维系社区关系的重要纽带。
3
情感表达与心理慰藉功能
新疆民歌反映了现实生活,用神话和传说的方式讲述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成为人们表达喜怒哀乐的重要渠道。在绿洲环境中,民歌成为人们打破孤独、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方式,甚至男女之间爱慕之情,也常通过民歌表达。
4
教育教化功能
新疆民歌通过歌词内容传递生活智慧和社会规范,如《牧羊人之歌》《收割歌》等反映了生产生活知识,《青春舞曲》等则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民歌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传递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此外,新疆民歌还通过赞美家乡自然风光和建设成就,培养本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当我们聆听来自天山南北的歌声时,仿佛能触摸到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帕米尔高原的鹰笛穿透云层,塔里木河畔的热瓦甫拨动月光,哈萨克牧民的阿肯弹唱裹挟着风沙的粗粝,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旋律里沉淀着丝绸之路的千年回响。
这些声音是冰川融水汇成的音阶,是胡杨林在夕阳下摇曳的节拍,更是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用生命谱写的史诗。
除了上述在文中提到的民歌之外,你还听过哪些经典民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