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亚达的“时间”不多了

500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服务时间的飞亚达,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去年,飞亚达这家老牌钟表企业就经历了营收利润“双跳水”,今年上半年的再度重演,只是进一步证实了飞亚达在行业遇冷之际的抵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让这家公司一直存在的经营问题全面暴露。

作为境内首家上市的手表行业领军企业,飞亚达也遭遇了滑铁卢。

上个月,飞亚达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在这份报告中,飞亚达展现出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同步萎缩。

500

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4.08%至17.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下降43.97%至8244.5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同比锐减44.19%。

从核心支柱手表业务,到精密科技与智能穿戴等新业务,飞亚达几乎全军覆没。

作为国内手表行业的领军企业,飞亚达就这样从云端跌落。

01

从支柱业务到新业务,飞亚达业绩全面承压

从成立至今,飞亚达持续通过收购和孵化,打造出飞亚达、Emile Chouriet(艾米龙)、ADASHER等品牌,实现了对中高端、大众、时尚等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并且连续十多年聘请高圆圆、古天乐等明星以代言人身份进行产品推广。

不过,虽然高调发力自有品牌和授权品牌的研发和销售,但实际上,飞亚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名表服务。

财报显示,飞亚达的手表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3.02%,但聚焦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的手表品牌业务占比仅17.66%,而涵盖世界名表销售、售后维修在内的名表全面服务业务占比高达75.36%。

500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名表全面服务业务收入,公司去年创立了“亨吉利”名表全面服务渠道,专注于世界名表的经销与服务,并且已与多个世界高端及主流品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名表零售业务”也被更名为现在的“名表全面服务业务”。

盛时集团就通过全渠道营销和数字化手段,构建起线上腕表销售、种草社区、会员服务、钟表管家专业咨询等全渠道网络。

然而,即便如此,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自有品牌以及合作的国际大牌仍然呈现出销量急转直下的状态,这导致飞亚达的支柱业务遭遇重创。

2025年上半年,飞亚达的手表品牌业务营收为3.15亿元,同比下降18.07%,远高于整体降幅。

500

更是名表全面服务业务还是在高端消费疲软与渠道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于上半年遭遇了营收同比下滑11.90%至13.45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至27.06%的困境。

这导致手表业务从公司的“现金牛”变成了公司“吊车尾”。

财报指出,截至今年6月,飞亚达存货余额已经高达18.4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7.56%。应收账款规模也增长到了2.96亿元,占营收比重升至16.59%。其中,账龄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达1889.32万元。

500

这些数据则全面印证了飞亚达自有品牌竞争力减弱以及行业遇冷的问题。

新开拓的精密科技业务也迟迟做不出成绩。

作为公司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飞亚达一直在强化工艺技术与精密制造能力,推进市场和客户开发。报告期内,还表示拟收购陕西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以增强技术实力与核心能力。

但到目前为止,该业务的营收占比只有3.39%,且2025年上半年营收6046.5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1.99%。

就连作为补充业务的租赁业务也在下滑。

02

手表卖不动,需求、竞争与渠道的多重困境

飞亚达的手表业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下滑。

去年,这家老牌钟表企业就经历了营收利润“双跳水”,今年上半年的再度重演,只是进一步证实了飞亚达在行业遇冷之际的低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让这家公司一直存在的经营问题全面暴露。

这两年,飞亚达深受需求端萎缩、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渠道结构分化等问题的困扰。

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国内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即便是在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下,消费者也没有选择对手表等奢侈品进行投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5.0%,但主要是大件商品及服务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以手表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依旧表现疲软。

市场需求萎缩使得飞亚达难以独善其身,但这并不是飞亚达手表业务受挫的全部原因。

国内传统手表市场品牌众多,不仅有飞亚达、罗西尼等本土品牌,还有劳力士、欧米茄、浪琴等国际高端品牌。随着市场需求的萎缩,品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渠道战层出不穷,行业分化日益明显。

飞亚达手表品牌业务(含自有品牌)毛利率高达69.19%,定位中高端市场,在“性价比消费”趋势下,公司在中低端市场面临着性价比更高的竞品分流,在高端市场又受到国际知名品牌的挤压。

500

其中,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技术与精湛的工艺,牢牢占据着高端手表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挤压飞亚达等本土品牌的高端市场空间。

在中低端市场,一些新兴的小众品牌以细分场景(如运动手表、极简设计手表)为切入点,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与灵活的营销策略,分流了部分年轻消费者。

而飞亚达在“高端突围”与“大众卡位”的过程中一直没能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导致手表业务营收持续下滑。

面对渠道结构分化,飞亚达也没有拿出很好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线下传统百货、专卖店等渠道受电商冲击与消费习惯转变的影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作为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品牌,飞亚达一直在通过加强主流购物中心等优质渠道布局,以及会员运营、新媒体运营及店播等方式提升通过自营门店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来降低冲击。

与此同时,飞亚达持续发力线上渠道,并在“618”期间实现了电商GMV的逆势增长,多款产品位列主流平台销售榜单前列。

但是,手表作为一种需要注重质感与佩戴体验的商品,线上销售存在“体验感缺失”的天然劣势,消费者无法亲自试戴、辨别手表的材质与工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最终的结果是,这一系列措施并未能对冲线下渠道的疲软,对于销量的提振十分有限。

03

精密科技与智能穿戴业务潜力有限

面对传统手表业务的颓势,飞亚达将希望寄托于精密科技与智能穿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试图通过培育新业务实现战略转型,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从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新业务的发展并不顺畅,破局之路充满不确定性。精密科技业务作为飞亚达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上半年的表现不尽人意。

财报数据显示,该业务实现营收6046.5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1.99%,不仅未能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引擎”,反而拖累了整体营收表现。

500

尽管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强化精密科技业务的工艺技术与精密制造能力,推进市场和客户开发,但这些举措并未有效改善业务的经营状况。

在上半年财报中,飞亚达又出大招儿。表示要通过收购陕西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权来增强精密科技业务的技术实力和核心能力。

但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仅与汉中汉航机电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最终的收购方案尚未确定,还需要履行各方必要的决策审批程序,就连飞亚达自己也表示收购事项未必能成功。

智能穿戴业务的发展同样不容乐观。

飞亚达甚至未在财报中对智能穿戴业务进行详细披露,仅提及“继续推进产品功能创新及软硬件技术升级”,至于具体营收数据、市场份额、用户数量等关键信息均未阐述。

这意味着,目前飞亚达智能穿戴业务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地位,而且短期很难打开市场。

毕竟,智能穿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苹果、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与完善的生态系统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在细分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反观飞亚达,只是一家以传统手表制造起家的企业,在智能穿戴领域缺乏核心技术优势与品牌积淀。

先天没天赋,后天也不算努力。

虽然飞亚达同时推进精密科技与智能穿戴两项新业务,但从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市场资源,都未能向新业务进行充分倾斜。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308.79万元,同比增长20.21%,但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仅为1.86%,且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手表自主机心、零部件制造等传统业务领域,用于新业务研发的资金相对有限。

500

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也未能为新业务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新业务的市场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较低,难以吸引目标客户群体。

飞亚达在2025年上半年的全面承压,暴露了公司在传统业务增长、新业务培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传统手表业务方面,需进一步强化品牌差异化打造,提升产品的情感价值与文化内涵,优化渠道结构,提高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效应;在新业务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力度,加快收购长空齿轮的进程,推动精密科技业务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同时集中资源打造智能穿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飞亚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重生,重回增长轨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