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问题,源于结构性与系统性的夸大营销
简而言之:
1.公关一塌糊涂:从贾老板亲自下场自爆到发“7岁小孩舍不得西贝”---这些一眼丁真的营销风格说白了就是公关能力拙劣的效果。
都是真诚才是最强力的公关武器,西贝在这点完全不沾边,编故事都不带尬人的,公关能力着实拉胯。
2.预制菜卖私房菜的价格:预制菜从来不是什么大问题,连锁店因为口味控制、成本控制的原因,用预制菜不可厚非,只不过西贝又当又立,明明用预制菜,非要营造出一种私房非预制的调性。营销不等于乱吹逼,过度浮夸违背事实的营销一定会遭到反噬,钟薛高就是前车之鉴。
总的来说,西贝问题的根源就是结构性、系统性的夸大营销,这成了其不可回避的软肋。
它集中体现在其产品实际价值(即使用预制菜的连锁店模式)与营销价值(高端私房亲子餐)的严重脱节。此种客观现实造就了西贝经不起罗永浩的一怼。
营销注水并不是原罪,但任何事情物极必反,过度注水的营销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反噬,西北在当初设定产品定位时一味在意打造品牌溢价获取高额利润,但却忽略了“连锁店”这一产业形式与“私房菜”之间根本性的经营理念差异,即连锁店自身对口味统一,成本管控(量大)的特性,就一定会拥抱预制菜,高端连锁店是一个不错的理念,但前提是对于供货渠道与服务质量的整体拔高---一边试图享受廉价预制菜的低成本优势,一边又想通过纯粹的品牌营销吹逼获得高额利润的西贝显然会被此种悖论所折磨。
这是一种典型的价值错位现象,是东施效颦,是打肿脸充胖子,是华而不实,是注定无法落地的空洞理念---没有确切的实体能够支撑西贝所营销出的那种产品价值,而这种事实又被贾老板莫名其妙的自曝给放大---当消费者从官方的角度清晰地看到了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的的事实后,那支撑西贝品牌溢价的那套虚空营销就自然地更加岌岌可危。
此次事件我最无法理解的当属贾老板的自爆,即便有IPO的压力,但最基本的公关逻辑还是要遵守的。装死虽然也会受伤,但装死始终好过自爆。
结合那篇7岁小孩怕失去西贝的公关文来看,我对此只能这般解释;
1)西贝的公关部门确实不行。真要洗白,最好的方向也应该是从“西贝”讲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带向全国,助力当地脱贫这些点去讲,甚至可以虚构一个西贝盘活当地产业链的例子---这种道德高地无人能反驳,而且基本能够立得住。
你公关文写什么“七岁小孩舍不得西贝”,大众不会觉得是你西贝亲子,反而会觉得你们给七岁小孩洗脑---负面形象进一步加剧。当然,也许这片软文就不是给大众看到,而是给其背后的资本看的,是想表明西贝仍然有市场。毕竟有IPO的压力,资本要是跑路了,贾老板那就真完蛋了。
2)西贝十分依赖营销,成也营销,败也营销,没准就是下个钟薛高。虚虚实实,用兵之道,但过度拥抱虚空大君那可是会被吞噬的。
现实中的营销也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引力,引力产生于质量,是实体之物存在的特征,它让你不至于被虚空完全吞没。我想但凡开荒过迪门修斯的魔兽玩家对此都有所体会。
但现实中人们常常忽略引力的存在,特别是在金融这个虚空大君的低语下,就完全裸奔了,讲故事上瘾了。只可惜实体之物摆脱不了引力的束缚,所以教员思想才会强调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托注点水,那叫锦上添花,虚实不可失衡,营销不可过度---太善于营销的老板往往难以避免被打脸,雷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承认贾老板营销能力很重要,但还是那句话,物极必反,人道大不过天道,口嗨了之后代价也得承受。
况且你的公关能力如此拉胯,没有罗永浩也会有其他人捅破你这层营销的纸,这是事实。
至于西贝会受多大的影响,我想IPO肯定是会有影响的,资本很现实,资本听你讲故事的前提也是你真能赚到钱。如果西贝的收入因此下降,那么就得花更大的精力去“修正”财报,这其中既有挑战也有风险,所以西贝公关团队才会祭出“7岁小孩舍不得西贝”的软文,我感觉这不是给大众看到,而是给资本方看的,让他们觉得西贝还是有市场的,但话说回来,真正机敏的资本会被你这些小作文给迷惑?
总的来说,西贝结构性系统性的夸大营销决定了其在舆论战场上的脆弱,而贾老板愚蠢的自爆加速了此种脆弱性向崩溃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罗太君不过是一个催化剂,打铁还需自身硬,能被罗太君这样摁着打,只能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