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引进瓦良格舰相关工作,原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勇先生19日在香港去世

@效忠贝尔卡的az04:

曾参与引进“瓦良格”舰相关工作,原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勇先生

于2025年9月19日在香港去世,享年87岁500500500

不图回报不图侯,肯为重器尽解忧;

巧行三步平干戈,又施两计除讹兽。

若说半年前去世的邵淳先生是策划者,那么张勇先生则以具体执行人的身份,在整个项目引进及签约、协调流程中发挥着关键决策作用,并见证了从建立联系到起锚回国的整个过程。

500

500

500

500

(图①&②来自作家李忠效公众号;图③&④来自网络,摄于2023年)

只可惜已然迟暮的幕后英雄们,未能亲眼见证国家航母事业更进一步,实属憾事。

深明大义,浩气长存500500500

悼念“航母功臣”张勇先生

文/李忠效

2025年9月19日,原香港达程公司总经理张勇先生的夫人王守范女士给我发来微信:李作家,张勇今天走了,走的挺安详,没什么痛苦。

我给张勇夫人回复微信:自然规律,谁也不可抗拒。病中的张总也是一种解脱。您多保重。

张勇先生出生于1938年,享年87岁,也算是高寿了。两年前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佳,经常进出医院,据他夫人介绍,他时常精神恍惚,对很多事糊里糊涂,但一说起“瓦良格”号航母,他就特别有精气神,意识也变得清晰。他在武汉有一个家,但他是香港身份,他的医保在香港,因为要经常住院,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就住在香港了。前年,我刚办了一个护照,并办了一张港澳通行证,准备去香港看看他。结果,我去年9月骑自行车摔了一跤,摔得挺重,身体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没能去香港,也没能和他见最后一面。

500

张勇

我与张勇先生认识,是在十年前我写长篇报告文学《“辽宁舰”诞生记》的时候。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入列。年底,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到海军政治部约稿,准备出版有关“辽宁舰”的长篇报告文学,我被派去完成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辽宁舰”是由乌克兰报废的“瓦良格”号航母续建而成。我在大连造船厂采访时,得知该厂已退休的军工副厂长唐士源曾经去过乌克兰,参与了把“瓦良格”拖回来的艰难工作,于是我就采访了他,并从他那里听说了邵淳、张勇等人的名字。我想采访他们,却不知怎么联系。

非常巧,我的老朋友、海军作家夏廷献在与武警森林总队政委尹成富聊天时说起“瓦良格”,政委的夫人于女士说,她认识一个人,叫张勇,也参与了购买“瓦良格”的工作。夏廷献问我:你要不要采访张勇?我说:当然要采访。过了一段时间,夏廷献告诉我,张勇来北京了,并给了我张勇的联系方式。我给张勇打电话,到他下榻的裕龙大酒店拜访了他。之后他又带我去采访了原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邵淳先生。

我原来准备在《“辽宁舰”诞生记》一书中用一章的篇幅写“瓦良格”,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故事非常丰富,于是就写成了一本书《“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张勇是促成我写出这本书的重要人物。

“瓦良格”号航母能够来中国,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买船”,第二阶段是“拖船”。张勇参加的是“买船”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在香港帮助邵淳处理涉外事宜。他从1998年8月参加“瓦良格”项目,一直到2000年4月把“瓦良格”的文件交给国家,他是唯一从头到尾参加“买船”过程的人。

一、代表泰信达公司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

泰信达公司是大陆最早引入“瓦良格”项目的公司。是华夏证券公司的子公司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出的钱,由泰信达公司和香港商人徐增平一起运作这个项目。徐增平拿到买船款之后,“瓦良格”迟迟没有启航。不知徐增平在外面欠了多少债,有人找他还钱,他说钱用来给国家买航母了。邵淳和泰信达公司董事长吴巍先生商量,不能让徐增平一人乱说,于是决定让张勇在香港和徐增平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正视听。

500

新闻发布会照片(左二为张勇)

二、代表大股东召开股东大会

截止到1998年10月,华夏证券公司的子公司隆泰源公司先后为“瓦良格”筹措资金2.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800万美元。徐增平只给黑海造船厂汇去1000万美元,另外1800万美元被他挪用,购买了“港版凡尔赛宫”。邵淳决定让徐增平用澳门创律公司的股份抵债。原来泰信达公司持有澳门创律公司49%股份(后来转给香港达程公司),吴巍和徐增平通过谈判,又获得31%股份,共计80%股份,徐增平只剩下20%。1999年8月3日,张勇代表大股东,在澳门召开股东大会,将徐增平踢出公司领导层。

三、代表大股东负责催要有关“瓦良格”的文件和公章

在徐增平失去大股东位置之后,对“瓦良格”项目更加不积极,邵淳决定引进东方汇中公司接替徐增平来运作这个项目,张勇负责从徐增平那里催要有关“瓦良格”的文件资料和公司印章。徐增平以各种借口进行推诿,不予配合。张勇几乎天天到徐增平的办公室“上班”。催了两个多月,总算把文件要来了,却迟迟不给公章。在张勇和东方汇中公司经理戴岳准备飞去乌克兰的前两天,徐增平才派秘书把公章送来。细心的张勇发现这个公章比较新,觉得有问题,拿出之前的文件一对比,发现这个公章比原来文件上的公章小一圈儿。他马上向邵淳汇报。邵淳认为,再去找徐增平要,他可能会找各种借口搪塞,不但延误行期,还会“打草惊蛇”,就让张勇去另刻一枚。张勇找到“24小时快刻”店,按原来的公章尺寸新刻了一枚公章。到了黑海造船厂,船厂办公室主任拿着他们的文件,迎着太阳对比章子,见一点不差,这才确认他们不是冒充的。很显然,徐增平给船厂打了电话,提醒他们防止假冒。如果没有张勇的细心,这一趟就可能白跑了。

四、代表大股东与黑海造船厂签正式购船协议,获得船主证

在此之前,徐增平把购船款挪用了,却连正式的购船协议都没签。张勇和戴岳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来回跑了三趟,最后把欠款结清(加上之前的2.3亿人民币,共计3.6亿人民币),于1999年10月24日,与黑海造船厂签订了正式购船协议,获得船主证、造船证等多份法律文件。使“瓦良格”正式成为中国国籍。

500

张勇在协议上盖章

五、代表邵淳为“瓦良格”办理评估手续

1999年11月,邵淳主导出资购买“瓦良格”一事,遭到公司内部人员举报,要求“严肃查处”,中央六部委联合调查组进驻华夏证券公司,邵淳被停职协助调查。华夏证券公司的子公司一共为“瓦良格”出资3.6亿人民币(相当于4000多万美元),但是这条船到底值多少钱,邵淳心里没底,就委托张勇去乌克兰找评估公司进行评估。2000年1月,张勇飞往乌克兰找到一架德国船舶评估公司,最后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认为,“瓦良格”价值2.8亿美元。

六、办理船籍证,将“瓦良格”文件交给国家

在获得“瓦良格”的船主证之后,还需要办理船籍证,张勇根据有关规定,又给“瓦良格”办理了船籍证。2000年4月,张勇接到北京有关部门通知,要求把他手中有关“瓦良格”的文件和公章送到北京,他立即在北京规定的时间内,将文件和公章全部上交国家,为日后“国家队”接手“瓦良格”项目提供了方便。

在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过程中,虽然张勇不是牵头人,不是出资人,但是他所发挥的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他是一名重要的“航母功臣”。

500

辽宁舰

最后,愿张勇先生安息!

500

20250922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