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业绩反弹背后,是短暂曙光还是长久坦途?

500

笼罩在药明康德上空的阴云,正显露消散迹象。

回望2024年,这家CXO龙头的成长轨迹布满荆棘。在海外方面,随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正式落地,CXO企业海外业务遭遇更严苛的合规审视,药明康德聚焦人类细胞操作的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业务首当其冲。

在国内市场,集采政策持续加压,创新药企普遍收缩研发投入、严控成本,行业投融资规模同比缩水近四成,寒意浸透产业链。根据瑞银证券数据,2024年,全球医药行业投融资规模同比增长40%,但是中国市场下滑了39%。

与之相对应的是,2024年药明康德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药明康德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4.5亿元,同比下降1.63%。

在生物医药整体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药明康德亟需锚定确定性方向。

从“寒冬”到“暖春”

进入2025年后,药明康德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营收为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此外其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04.1亿元,同比增加24.2%;归母净利润则为85.6亿元,同比上涨超100%,为101.9%。

更惊人的是,药明康德在手订单数达到566.9亿元,同比继续强劲增长37.2%,可以预期其业绩的增长之路目前还没到顶。订单的强劲增长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需求的持续扩张,以及药明康德在CRDMO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企业内部,化学业务成核心引擎,其他业务稳健。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33.5%;测试业务实现收入26.89亿元,同比下滑1.2%;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7.1%。

具体来看,化学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和TIDES业务。其中,收入5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6%。这一表现主要受益于全球GLP-1减肥药和多肽药物的研发需求爆发,药明康德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能布局已形成竞争优势。

在外部环境,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上升驱动医药需求,药企研发支出增加,进而带动CXO(医药外包)行业需求,这为药明康德所在的CXO赛道带来了坚实的基础。

据网络公开数据,今年1月到7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上市创新药50个,超过去年全年的48个。据国家卫健委日前介绍,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综上来看,受益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回暖,药明康德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实现高速增长,但未来仍需关注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及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潜在风险。

全球化的“危”与“机”

药明康德始终深耕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一站式新药研发生产服务,这种战略定位与其创始人背景密不可分,其创始人李革是一位兼具国际视野的海归科学家。

2008年起,药明康德先后在美国波士顿、德国慕尼黑、英国伦敦等地设立研发中心,近距离服务欧美客户;2015年,拓展至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设团队,输出国际标准研发服务,同步引流区域需求至国内平台;截至目前,药明康德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运营基地、服务着全球6000多家客户的企业。

毫无疑问,全球化布局也为药明康德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财报数据也可以看出海外市场对其的重要性。

在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境外收入达到172.6亿元,超过营收总额的八成。其中,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140.3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8.4%;欧洲客户为23.3亿元,同比增长9.2%;而日韩及其他地区客户则为9亿元,同比增长7.6%。

究其海外业绩获颇丰的原因:药明康德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显著降低客户研发风险和转换成本,形成高客户粘性。此外,药明康德拥有AI药物发现平台、全球最大的化合物库以及TIDES技术优势,帮助客户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效率。

尽管全球化带来增长,但风险同样突出。

一方面,药明康德近七成收入来自美国市场,任何政策变动都可能对其业务造成重大冲击。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虽暂未通过,但立法进程的反复和潜在限制措施仍是最大风险,而且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让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本地化压力加剧,可能影响长期订单稳定性。

另一方面,药明康德面临国际生物医药巨头的挑战,而且印度、东欧等新兴市场本土CXO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崛起,可能分流部分订单。

据网络公开数据,药明康德在全球CRO市场份额达到8.2%,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IQVIA(12.5%)和Lonza(9.8%)。也有一些公开数据显示,药明康德在全球CRO市场份额达4.2%,同样位居全球第三。

药明康德的全球化战略既带来了高速增长和市场空间,也伴随着地缘政治和竞争压力。短期看,美国市场依赖仍是最大风险;长期看,公司通过区域多元化和技术升级,有望逐步平滑外部不确定性,保持全球CRDMO行业的领先地位。

格局变迁,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创新药全球化与技术革命的双重浪潮中,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每一步似乎都踏在红利与风险的临界点。

2025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加速回暖,中国创新药“出海”进程显著提速。数据显示,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额已达660亿美元,逼近2024年全年水平,期间多笔交易单笔金额即超10亿美元,印证了中国创新药硬实力的跃升与全球化布局的加速。

身为CXO行业龙头,药明康德既受益于行业复苏红利,亦需直面市场、技术、政策等多维挑战。

其一,客户集中度偏高是药明康德当前面临的重要经营风险。若核心客户因自身管线调整、战略重心转移或转向竞品服务商,导致项目提前终止或订单外流,可能对其短期业绩形成直接冲击。

其二,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正对药明康德盈利韧性构成压力。当前全球CXO赛道扩容显著,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或将成为行业新常态,或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此外,竞争对手在新兴领域如AI制药和基因治疗的技术突破,也可能削弱药明康德的议价能力。

其三,跨国运营下跨地域、多业务线整合管理存在挑战。人力成本攀升侵蚀利润空间,叠加医药研发技术迭代加速,AI等新技术或引发行业变革,药明康德若不能持续投入维持技术领先,恐面临竞争力流失风险。

综上所述,药明康德凭借行业领先的CRDMO模式和全球化布局,在创新药景气周期中占据有利位置。然而,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和运营风险仍需高度关注。未来药明康德需持续强化技术壁垒、优化客户结构,并提升全球化运营效率,以在变革中保持领跑地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