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场航展究竟需要多少钱?它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感账、民心账
@兔头学姐张铁根:
长春航展结束了,本来不打算写长篇的,因为我自己本身也不是很懂武器装备,但航展很多除武器之外的细节,让我不得不给大家讲讲。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举办一次航展需要多少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算过,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是源于一个玩笑,在运20起飞的时候,身边的一位小朋友问自己的妈妈,说飞机飞一下要用多少油啊,我当时就产生了同样的好奇,航展办一下需要多少钱啊。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采访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暂且就叫做《航展24小时》吧。
首先,长春航展举办之前,吉林省委、长春市委、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中心等等相关单位已经提前两年开展论证工作,这远远要比我预想的时间提前好多,要组织为期一周,共100多万人的大型军事活动,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经过前几次航展的经验分析以后,长春知道会有很多人抢不到票,为了方便大家观看,将大房身机场外一块荒地,进行了征收改建,建成了蓝天公园总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绿地率76%,距离航展只有一路之隔,划分航空文化艺术区、航梦活力悦动区、航迹生态研学区、航展广场游憩区四大功能区,如此庞大的工程,两年完成从征地到建设,按航展举办时开放,就这一项工程的资金投入,那都是天文数字,具体的金额未知。
为什么要建成公园呢,如果这里建成商业中心,100多万来参加航展的人,消费一下就带动起来了,长春的选择是完全免费的公园,这是因为前几届航展,有很多朋友来了以后为了第一时间进入航展,选择在外打地铺、住帐篷,也有很多没有买到票的在荒地或者玉米地里观看,既不舒服、也不安全,长春市就决定把这里建造成了,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根据长春市委负责维持秩序的给我说,21号航展内参观20多万人,蓝天公园也有大概6万人在外面观看,同时这几天在公园里休息、夜宿、停车、遮阳的人也有很多很多。
公园的建设属于早期基建工作,还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附近要修建了新的交通线,用于满足大量的人过来,在数据传输领域有一个词叫做并发量,意思就是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用户请求或连接数量,在没有航展时,大房身附近的空军航空大学用户数量相对固定,每日的交通需求、用电需求、用网需求、用水需求、用餐需求等等都是这片区域可以承载的,但航展就像DOS攻击,瞬间超过此地承载量的几万倍,而且持续一周,就会立马击穿这里的基础配套。
长春航展期间,如果你打开高德地图,你会发现整个长春的西边都堵车了,拥堵程度绵延20公里,在地图上呈现一个大大的红色方块,从凌晨5点一直堵到晚上10点,为此整个长春的交通部门面临巨大的压力。
每天交警同志,3点起床,3点半集合,4点钟开始执勤,全员不准请假,取消所有休假,准时准点到指定地方维护交通,道路设立出公共交通特殊通道,保持畅通,因为群众来的很多,为了更好的精神面貌还要求所有人要衣冠整洁、化化妆。
当然警察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春发动了居委会、工会、学生会招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交通秩序维持的工作,在抖音中我刷到一名交警同志,每天3点起,12点下班,只休息3个小时,每天走4万多步,相当于30公里路,连轴转了1周。
也就是这样的努力,参加航展的小伙伴都知道,坐公交要比坐出租快很多,开辟了几十条公交专线,外地来的车优先通行,对于违停等现象不做处罚,本地车辆严格按照路线行驶,接送客后立刻离开,在如此大的客流量保证基础的交通秩序,这已经是长春所能做出的极限了,初步估算交通维护投入人力6000多人,而他们没有额外的加班费,志愿者也没有工资拿,完全就是长春人的奉献。
现场更是夸张,每天20多万人的现场,想一个问题,这20多万人的吃饭、喝水、上厕所那是多大的量啊,可是长春航展的厕所没有排队!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现象,长春市搭建了海量的移动厕所,每1个小时进行清污,每3个小时一趟吸污车运送,参加航展你会知道,这种搭建的临时厕所,做到了整洁无异味,不排队,这是何等的逆天能力,根据初步的统计,大概有10000个临时厕所,做到了20比1的比例,环卫和大学生志愿者投入1000多人维护卫生,30辆排污车不间断工作,除了这种临时厕所,楼里还有固定建筑的卫生间、母婴间,期间有趣的事,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航展,让孩子单独上厕所害怕丢失,就将孩子托付给了一名战士,战士一看军衔就是航空学校的学生,大概也就20岁,带着小朋友上厕所,根本不会端孩子拉臭,笨拙的厕所内其他人看不下去,有经验的爸爸就出手帮他,将孩子托付给完全陌生的人带走,还是毫无带娃经验的小战士照顾,也不知道哪来的这种信任,不担心拐走可以理解,但莫名信任能带好就很有趣,好像我们的战士无所不能一样,细想起来也很好笑。
航展还有一大奇观,全场没有垃圾,航展是在一个硕大的草坪上,很多人拉着露营毯、席地而坐吃吃喝喝,但二十万人退去后地面没有大面积的垃圾,只有零星的一些小垃圾,这当然不是全民高素质,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素质高,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不注意,在20万的基数下,那也是不小的数量,不可能如此干净。
这是因为长春,投入大量的环卫工作人员,同样也有我们的战士,随时随地的捡各种垃圾,一定要保持地面的整洁,相当于你身后一直有一个保姆,在替你收拾你随后丢弃的垃圾,在人山人海中,所有人仰望天空看飞行的时候,有人俯视大地保障环境卫生,投入的环卫、志愿者、学员大概2000多人,不间断的维持。
根据工作人员告诉我的信息,长春航展内的工作人员,包括警察、军人、环卫、工人、志愿者等等,大概有11000多人,而他们都没有加班工资,只有环卫车、排污车、交通车有费用,其他的全是志愿服务。
办航展到底要用多少钱,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了自己的答案,但长春航展是免费开放的,是没有门票的,能够开放5天,每天20万人的限制,也是长春所做的极限,21号当天,长春还在市中心举办了无人机表演,前去观看的人直接导致地铁检查装置瘫痪,长春地铁立马开放所有闸机,免费乘坐地铁保障交通。
因此,当我们追问“办一场航展究竟需要多少钱”时,答案已然超越了冰冷的财政数字。它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感账、民心账——是11000多名工作人员以“志愿服务”之名倾注的热忱,是这座城市为极限承载百万人流而调动的全社会合力。这背后,深藏着东北大地历史积淀的质朴与赤诚。从革命战争年代“马拉飞机”的艰苦创业,到如今“航空摇篮”为新中国的苍穹铸盾,这份“无私奉献”早已融入东北人民的血脉,成为一种不需言说的自觉。航展上,那名持枪空降兵为不惊扰怀中孩子而一动不动的身影,与历史上老航校前辈们用马车拉出人民空军家底的画面,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一切的硬核力量,最终都是为了温柔地守护。
于是,这场蓝天盛宴,也从一次精彩的表演,升华为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和一场深刻的家国情怀的凝聚。战机呼啸划过天际,守护的是脚下每扇窗后的温馨灯火;而万千民众的向往与喝彩,则是强国强军梦想最深厚的根基。这种“军爱民、民拥军”的双向奔赴,这种源于历史、见于当下的奉献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穿越风雨、迈向复兴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