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男妲己当道,得嬷嬷者得天下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
开播前,谁也没想到《赴山海》会以这样一种乐子剧的方式出圈。
大家一起找剧本。
成毅的台词也遭大家吐槽,谁听过比斗地主还没感情的“不要”。
本以为凭借《莲花楼》积累的好口碑,成毅或许能凭着同为武侠题材的《赴山海》再飞升一波,没想到,这次却翻了个大的。
武侠大男主彻底变了味。
浅粉、浅黄、浅紫、浅绿……马卡龙色系穿搭轮番上阵。
不再是以往那种快意恩仇、霸气侧漏的设定,取而代之的,是全套“虐身又虐心”的戏码。
萧秋水这一路,被全世界误解,被挑断手筋脚筋,因轻信他人,家没了,爹妈没了,还被哥哥狠心抛弃,众叛亲离。
网友辣评:感人的陪产画面
以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现在完全变成了虐其体肤,我见犹怜,主打一个更美,更强,更惨,每一个受伤姿势都精心设计过。
其实之前《莲花楼》里成毅就被吐槽吐血次数太多,且吐血更多起到一个玻璃唇釉的效果。
但《莲花楼》里李莲花身体虚弱,好歹符合人设,到了《赴山海》这里,这种表演已纯属刻意,一切只为突出男主需要被呵护、易碎的一面。
大家赐名——自嬷式演技。
之前沉迷彩妆的罗云熙也被拉出来共沉沦。
所谓“自嬷”,早已是内娱男明星心照不宣的常态。男明星发自己娇弱可人的照片,打开评论区,下面全是叫“妹宝”“公主”“妈妈”“姐姐”“女王”的。
没被叫妹宝的男明星是不完整的
这并非粉丝一厢情愿。如今不少男明星的表演和形象,也在主动向这种审美靠拢。他们呈现的不再只是帅气,更是一种能激发观众怜爱的状态。
要么是楚楚可怜的病弱美人,要么是玩弄人心的妖女,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无心神女。简而言之,就是激发观众的“嬷心”。
而要聊清楚这件事,我们就得好好探索一下,近年来悄悄席卷内娱的一股神秘力量。是时候给大家科普一下咱内娱的热知识——嬷嬷文化了。
说到嬷嬷。你可能会想到容嬷嬷。
但今天我们要聊的“嬷嬷”,自同人圈演变而来,一双无形的手正将内娱搅得天翻地覆。
最初的同人语境中,“嬷嬷”指受腐唯,专注于CP中“受”的一方,觉得他应该被所有男人爱。
而当这个词破圈进入大众讨论后,含义逐渐泛化,并与“泥塑”(将男性当作女性看待)悄然合流,演变成一种终极妈粉心态。
此刻,他不仅是“女的”,更是情感投射的集合体,是妈妈是女儿,是姐姐是妹妹,是老婆是女神。而所有这些身份,都指向一个冲动:他好脆弱好易碎,我好想把他捧在手上。
听完这些名词解释,是不是依然地铁老人看手机?不要紧,后面更抽象。
而真正让“嬷嬷文化”冲出圈、走向大众的头号功臣,你可能想不到,居然是叔圈嬷嬷。
更让人瞳孔地震的是,这位被“嬷”得最出圈的老叔,是王宝强。
大家对王宝强的印象,可能是《士兵突击》里憨憨倔强的许三多,是《Hello!树先生》里的演技派,是《泰囧》《唐人街探案》里贡献笑点的喜剧人。
但不管是怎样,大家心中王宝强都是这样的。
但是嬷嬷会在这张照片下面评论:
在嬷嬷眼中,王宝强是印第安部落神女。
是腰很细、腿很白的反差感小女孩。
是《士兵突击》里的唯一魅魔,《士兵突击》又称《恋与许三多》,讲的是坚韧小白花万人迷和爱他的男人们的故事。
《狂飙》不仅为内娱带来了久违的现象级爆剧,更是输送了两位独具嬷法的男演员,张译和张颂文。
张译早已凭《士兵突击》里的温柔史今化身军中白月光,《狂飙》里的安欣更是升级成体制内小白花,精准击中嬷嬷痛点,脆弱又坚韧,最适合被好好呵护。
张颂文更是因为在微博评论区的高情商回复和粉丝眼中慈悲的长相,直接晋升为顶流男妈妈。
容嬷嬷扎针折磨的是紫薇,内娱嬷嬷创飞的是大家的眼睛和大脑。
中年男演员要渡的劫,不是中年发福,不是被嘲老登,而是被嬷。而且登味越重,嬷味越浓,发福的肚腩在嬷法加持下,也能变得香香软软。
嬷法的奥义在于:
所以有人抗拒。
当然也有人享受。不少人心里慢慢从不解变成了“好像也不是不行”甚至真香,加入嬷嬷大军。被嬷的人也开始享受其中并主动配合。
另一位深受嬷嬷喜欢的老叔于和伟,就表现出了惊人的配合度。本人放饭,还发微博配合宣传。嘴上是非本人自愿,但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更可怕的是,叔圈嬷嬷现在硬控全内娱。
不管你是多么阳刚的硬汉,多少岁的老叔,在嬷嬷的世界里,通通化作人见人爱、人畜无害的“小女孩”,是内娱唯一纯白的茉莉花。
再百炼成钢的阳刚之气也得化为绕指柔。
嬷法面前,众生平等,它会平等地降临在内娱每一位老叔身上。
最近李乃文评论区,随便一翻都是大型瞳孔地震现场。
谁懂看到这些评论的救赎感
而且嬷嬷出征,不仅“虐待”老人还会误伤小孩。
更绝的是,不管正剧烂剧,嬷嬷都能自有一套嬷学解读。大家不管黑的白的,最后都解读成黄的。
《潜伏》里一腔赤血的背锅侠李涯,变成了适合被凝视和冒犯的天津站美丽传说。祖峰更是成了叔圈林黛玉,原因是哭得很美丽。
要注意的是,嬷嬷并非都是恋老癖,嬷嬷也不是什么虐待老人的潮流,可以说没有男艺人能逃过被嬷的命运。那些更符合嬷嬷标准的男演员们,更是嬷法重灾区,场面更是legend。
嬷老人,大家尚且还存一丝“尊老”的犹豫(或许也没有);嬷那些年轻男明星,大家更是发了狠忘了情。
曾几何时,大家追星都是我们哥哥,现在弹幕评论区满屏呼啸而过的,是姐姐、妈咪、女王、公主……
曾几何时,嬷嬷只是圈地自萌,嬷嬷狂喜,其他人不明所以,现在嬷嬷和男明星的play正在邀请所有人参加,嬷门大开,邀请全世界共襄盛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男明星本就是人之常情。但“嬷嬷文化”能如此蓬勃,不得不提的,便是耽改剧为其提供的温床与养分。
它不仅批量生产了大批令人上头的双男主CP,更悄悄改写了一代观众的审美DNA。
它让大家用“泥塑”“嬷嬷”的视角去欣赏男明星,用同人的方式观看影视作品。大家热衷于看到他们脆弱、易碎、受伤、哭泣的样子,并从中获得一种“想要把他抱在怀里好好安慰”的情感满足。
所有男性角色都被掰开揉碎、重新解读。
现在剧中的男主往往美强惨兼备,动不动就战损吐血、眼角泛红、脆弱易推倒……这种人设精准踩中嬷嬷全部high点,让观众的嬷欲和保护欲空前大爆发。
所以你说耽改真的殉了吗?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借嬷还魂,存在于当今内娱的每一个角落。
以往男频作品中爆棚的男子气概、兄弟情谊,乃至嗲子文学,总被诟病充斥天龙人视角和浓重爹味,但男主嬷嬷一旦占领高地,病毒就关闭了,完全变了一番天地。
起点爽文大男主是世界上最好嬷的人设,他再强再开挂,终究逃不过被凝视、被怜爱的命运,都是嬷嬷眼中的玩物。
什么中式父子,是君臣,是仇人,是兄弟,是朋友,嬷嬷来了,全都得一起开impart。
所以当下的大男主剧,嬷嬷眼中只看得见这些。
今年唯一爆剧《逆爱》,本质上就是一场“梦女”与“嬷嬷”的终极内战,梦女想当哥哥的小女孩,而嬷嬷只希望哥哥是自己的小女孩。
内娱剧宣更是深谙此道,疯狂蹭这波流量,不少“自嬷”tag都让人想问这是可以说的吗?“抹布文学”、“内娱妲己”、“海棠式演技”、“男妲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嬷不了的。
有时候被冒犯得多了,便不觉冒犯了。
何况“嬷嬷文化”早已从一种亚文化同人圈癖好,进化成内娱常态。“爱他就嬷他”已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表达爱的追星礼仪。
就像几年前还极为小众的ABO设定,如今已被内娱收编。
黄轩是顶级Omega,白客是人间Beta,朱亚文是Alpha天花板……内娱ABO文学的队伍还在持续评选、持续壮大中。
(但像这种过分返璞归真的ABO设定还是有点超过了。)
向佐饰演奶糖味的Omega
说到底,这些东西能火起来,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一场大型的、心照不宣的互动。粉丝不再只是看剧追星,而是亲自下场,用一套全新的语言把男明星重新定义一遍。
比起简单粗暴的嬷嬷,现在也衍生出更易被传播被接受的玩法。
比如内娱爱妃评选。
王安宇哭妃、李昀锐笑妃这类标签之所以能出圈,就是因为大家乐意把男明星放进一个既有框架里调侃和宠爱。会哭的会笑的都是我们的后宫。
至于嬷嬷文化在性别意识上到底是进步还是另一种桎梏?这事儿估计吵三百回合都吵不出结果。
你说她把男性塑造成需要被拯救保护怜爱的弱势者,让自己获得上位者的姿态吧?可整件事的内核还是爱男,还是男性获利;
可你说她们在这事里亏了吧?整个风气愈演愈烈之后,不少男性确实开始脱敏并展现出迎合嬷嬷的态度,仿佛女性在整个社会氛围上多了一丝丝的话语权。
只能说,这是一场各取所需,你情我愿的共谋play了。
如今在互联网,随时随地被创飞不算新鲜事,大家的情感需求和性癖都五花八门,有人觉得被嬷嬷审美“霸凌”了,有人觉得性癖自由追星无罪。
不管站哪边,你都得承认,这种玩法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它精准命中了如今很多人的情感需求。
大家不再渴望完美无缺的偶像,而是渴望一个可以投射复杂欲望、建立亲密关系的对象,甚至可以被轻轻“冒犯”一下。
而嬷嬷进入内娱,也确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粉丝不再是被动接受明星人设的观众,现在是明星必须回应粉丝的需求。
位置,正在悄悄逆转。
以前的明星是遥不可及的梦,现在,他最好是能回应我的梦。